1 / 159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李燕华. 真菌病( mycosis )是由真菌( fungus )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 10 万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 200 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amand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真菌性皮肤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真菌性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李燕华

  2.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u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u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3. 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 5~6.5。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 • 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4.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uld)两大类,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uld)两大类, • 酵母菌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 • 霉菌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 • 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5. 致病真菌: 病源性真菌 条件致病真菌 • 根据侵犯部位: 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皮、毛、甲)

  6.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 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 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

  7. 深部真菌病 •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 • 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8. 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因素 • 传染方式(直接、间接) • 个体因素 • 卫生状态 • 气候环境

  9. 头 癣 (tinea capitis) • 头癣(tinea capitis)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 •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脓癣和黑点癣四种类型。 • 头癣主要通过与癣病患者或患畜密切接触而传染,共用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也可间接传染。

  10. 黄癣 俗称“瘌痢头”。由许兰黄癣菌所致。

  11. 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皮,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除去痂皮其下为潮红糜烂面,扩大后可融合并形成大片。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皮,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除去痂皮其下为潮红糜烂面,扩大后可融合并形成大片。 • 真菌在发内生长,造成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折断. • 毛囊破坏,毛发脱落并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 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瘙痒,皮损处散发出特殊的鼠臭味。

  12. 黄癣 典型损害为碟形硫磺色黄癣痂,中心有毛发贯穿,发无光泽,参差不齐。久之可形成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秃发。

  13. 灰黄色菌痂,侵犯大部分头皮,有鼠臭味

  14. 白癣  最常见。又名小孢子菌头癣。 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

  15. 皮损初起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灰白色鳞屑斑,圆形或椭圆形,而后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菌鞘),后者由真菌寄生于发干而形成。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白癣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这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本型不破坏毛囊,故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皮损初起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灰白色鳞屑斑,圆形或椭圆形,而后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菌鞘),后者由真菌寄生于发干而形成。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白癣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这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本型不破坏毛囊,故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

  16. 白癣 • 典型损害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之灰白色鳞屑性斑片。表面的病发多在距头皮3-4mm处折断,病发根部有一白色菌鞘。

  17. 头皮多发性灰白色鳞屑性斑

  18. 黑点癣 主要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须毛癣菌引起。 为多数散在点状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本病发展缓慢,可终年不愈,愈后可留瘢痕形成、脱发。 可发生于儿童或成人。

  19. 皮损初起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断发残根留在毛囊内,毛囊口处断发呈黑点状,故称黑点癣。皮损炎症轻,稍痒。病程发展缓慢,可久病不愈。由于本型属发内型感染,故愈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和点状瘢痕。皮损初起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断发残根留在毛囊内,毛囊口处断发呈黑点状,故称黑点癣。皮损炎症轻,稍痒。病程发展缓慢,可久病不愈。由于本型属发内型感染,故愈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和点状瘢痕。

  20. 黑点癣 为多数散在点状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21. 病发出头皮即折断,遗留黑色小点

  22. 脓癣(kerion) • 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 • 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 • 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亦可引起癣菌疹。 • 由于本型可破坏毛囊,愈后常引起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23. 脓癣 • 典型的损害是化脓性毛囊炎。形成暗红色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脓肿,表面柔软,有波动感,表面可形成多个蜂窝状排脓小孔。愈后有瘢痕形成

  24. 头皮卵圆型脓肿、柔软、轻压有脓溢出

  25. 实验室检查 标本:取黄癣的黄癣痂或病发。 黄癣病发内可见发内菌丝或关节孢子。 黄癣痂中可见鹿角菌丝及孢子;

  26. 病发病理切片PAS染色显示发内菌丝

  27. 黄癣痂镜检

  28. 直接镜检,发内菌丝

  29. 实验室检查 标本:取白癣的“菌鞘”发。 白癣病发外包绕着密集镶嵌排列的圆形孢子;

  30. 直接镜检:菌鞘

  31. 直接镜检:发外型孢子

  32. 实验室检查 标本:取黑点癣的点状断发做标本。 黑点癣为发内成串排列的链状孢子,孢子较大。

  33. 直接镜检:发内关节菌丝

  34. 实验室检查 伍德灯检查 黄癣呈暗绿色荧光,白癣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无荧光。

  35.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头癣的诊断一般不难。 • 本病应与脂溢性皮炎、头皮银屑病、头皮脓皮病等进行鉴别。

  36. 治疗 • 采用综合疗法。 • 包括剪发、洗发、搽药、服药、消毒等 • 疗程2个月左右。

  37. 治 疗 剪发 尽可能将病发剪除,1次/周,连续8周 。 洗发 用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头,1次/日连用60天 搽药 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5%~10%硫磺软膏、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于头皮,每天2次,连用60天

  38. 治疗 服药 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儿童10~20mg/(kg·d),成人600~800mg/d,分2~3次口服,疗程2~3周; 特比萘芬特比萘芬儿童62.5~125mg/d,成人250mg/d口服,疗程4~6周。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儿童3~6mg/(kg·d),成人200mg/d口服,疗程4~6周;

  39. 治 疗 • 消毒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套等生活用品应煮沸消毒。 • 脓癣治疗 除内服抗真菌剂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注意不宜切开引流。 • 小片病灶 行拔发治疗。

  40. 体癣、股癣

  41. 体癣、股癣 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tinea cruris)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

  42. 病因 •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T. rubrum)、须癣毛癣菌(T. mentagrophytes)、犬小孢子菌等感染引起。 • 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自身感染(先患手、足、甲癣等)而发生。

  43. 本病夏秋季节多发。 • 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为易感人群。

  44. (一)体癣 • 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皮损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素沉着。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起的皮损炎症反应明显,自觉瘙痒,可因长期搔抓刺激引起局部湿疹样改变或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变。

  45.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丘疹、水疱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的红斑,中心常消退,边缘进展,形成环状损害,边界清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