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 (必修 1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 (必修 1 ). 第三课 框题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经济生活. 东山一中. 蔡舜梅. 导航. 本框题的地位.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说教法. 二、教材处理. 说学法. 情景导入,观察生活 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原则 情景回归,参与生活. 说教学过程. 本框题的地位.

Download Presentation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 (必修 1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课 框题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经济生活 东山一中 蔡舜梅

  2. 导航 本框题的地位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说教法 二、教材处理 说学法 情景导入,观察生活 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原则 情景回归,参与生活 说教学过程

  3. 本框题的地位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主要从学生个人认知的角度,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因此,它在整课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部分。

  4.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一、基本概念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 理、求实心理、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二、基本观点 拥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

  5.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三、教材内容具体分析 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合理的消费者。

  6.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 本目从消费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入手,强调各种因素下的消费心理的特点,并引出四种典型的消费心理。 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 通过探究活动,比较奢侈和节俭对个人和对社会各有什么影响,引入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的若干原则。

  7.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四、知识结构框架 1、从众心理——不可取——要具体分析 消费心理 面面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求异心理——不提倡——要考虑代价 3、攀比心理——不健康——端正出发点 4、求实心理——很理智——要考虑周全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做理智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 正确消费 的原则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 做理智的 消费者 教学的重点难点

  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的消费观念;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二、能力目标 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分析各种消费心理和观念,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10.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11. 4、总结反思法 3、自主探究法 2、分析归纳法 1、思考评价法 学习方法

  12. 教学流程 由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 象学习各种的消费心理,消费心理面面观——探究 学习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原则——教师点拨——分 组讨论”如何合理把握适度消费中的‘度’?”——教师 点拨——结合例子一次分析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 ——小结

  13. 一、情景导入,观察生活 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做到从情感上真正认同健康的消费心理,从行为上真正坚持四大消费原则。 教学过程

  14. 测测你的消费观 问题:夏天大家喜欢到海滩弄潮,更少不了到游泳池泡泡水。关于泳装,你喜欢的花色是哪一种? 黄色 红色 兰色 白色 黑色 紫色

  15. 红色:对金钱重视,    但该花就花,    该赚就赚,    富社交性, 自主性强。

  16. 黄色: 善用技巧赚钱, 规模越大,劲头越大, 乐天派, 少为钱 而沮丧。

  17. 兰色: 精神重于金钱, 乐于为他人解囊, 好 摆 门 面。

  18. 白色: 品味高, 偏爱高级品。

  19. 黑色: 金钱观塌实, 不浪费, 能过安定的生活。

  20. 紫色: 有个性, 讨厌单调平凡, 对美的感觉敏锐。

  21. 大学生奢侈消费

  22.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哪些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消费心理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哪些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消费心理的? 我们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3. 二、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 3、攀比心理 4、求实心理 直观演示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教师提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情景分析,理解生活 教学过程

  24. 今年流行的服装类型很酷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买了一两件,昨天看到小明穿的那件很有型,我也想买一件。今年流行的服装类型很酷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买了一两件,昨天看到小明穿的那件很有型,我也想买一件。 我也想买,星期天我们一起去吧。 好啊,我也去!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2、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25. 特点:仿效性、 • 重复性、盲目性 • 评价 • 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 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6. 教师点拨 • 不要盲目随大流,对从众消费要理性分析; • 进来那个避免情绪化购物,保持冷静,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 • 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要合理的消费结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7. 简单提问: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 这种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 那我们应当怎么做? 直观演示法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老师点拨。

  28. 坚持正确的消费观: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物质与精神 协调发展

  29. 1、这些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消费心态? 2、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消费方式?

  30. 特点:标新立异, • 显示与众不同 • 评价 • 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 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1. 高消费是与非: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真来了吗?高消费是与非: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真来了吗? 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目前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占人口总数的1%,约为1300万人,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这些人主要喜欢穿阿曼尼、路易威登、普拉达(Prada)等名牌服装,用路易威登手袋,用夏奈尔口红,开宾利汽车、喝人头马酒、戴劳力士表……

  32. 领悟生活 反思生活 列举 中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误区: 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 零食消费跟着广告走; 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美容消费跟着明星走; 物质消费跟着奢侈走。

  33. 我这件衣服是在 Baleno买的,要 200元。 瞧我这件, Adidas的, 450元。 我这件在 佐丹奴买的, 700元。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2、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好不好?该不该提倡?

  34. 特点:夸耀性、 • 盲目性 • 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35. 教师点拨 • 消费要适度,量入为出,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克服由“从众、求异、攀比”等不理智的消费心理而导致的消费行为。 • 同时也不主张过于节俭,这样容易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6. 分组讨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据对一所农村中学住校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得知,学生在校消费月平均支出(不包括按规定上交学校的费用)有的多达700多元,只是买零食就能花300多元,而有的同学包括吃饭在内全部花费不足70元。两相比较相差10倍之多。 我们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那么这个“度”应如何把握才是合理的? 集体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老师点拨、总结,这样可以使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7. (1)反对超前消费 家庭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投入相适应 (2)反对抑制消费 坚持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你明白了吗

  38. 领悟生活 反思生活 反思: 究竟 奢侈品? 多少人买得起

  39. 100多万元的劳力士手表,30万的卡地亚胸针,500万的钻石……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火速进入中国。中国人真的是钱多到花不完吗?100多万元的劳力士手表,30万的卡地亚胸针,500万的钻石……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火速进入中国。中国人真的是钱多到花不完吗? 我国贫困人口 2200万 领生活保障救助的居民 2246万 用事实说话 人均GDP 1000美元 奢侈品消费现状表明中国并不富裕

  40. 中外消费观比较 美国富人不夸富:35583美元 加拿大节俭不寒酸:18687美元 韩国崇尚务实消费:9443美元 启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41. 今年你考到全班第一名。你爸爸不是说要给你买一双球鞋吗?你准备买哪个牌子的,Adidas的还是耐克的?今年你考到全班第一名。你爸爸不是说要给你买一双球鞋吗?你准备买哪个牌子的,Adidas的还是耐克的? 我不打算买太贵的,我想买一双安踏的,100块左右,质量好又耐用,穿得也舒服。 1、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 2、我们应如何看待它?

  42. 特点:符合实际、 • 讲究实惠 • 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 • 和社会都有好处。 •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3. 教师点拨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过时。 因为它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消费方式,而是代表一种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它不代表要穿补丁衣服和天天吃草根。时代不同,其具体消费状况不一样。但这种节约资源,善用资源,努力奋斗的精神,不论什么时代都是适用的,应该发扬光大。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44. 阅读材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按他的富裕程度,他的消费可以“随心所欲”,但他花钱很节约,他曾多次来华访问,有时坐班机他只是买中等舱的机票。台湾首富王永庆,外出办事只吃普通的盒饭。香港首富李嘉诚曾创造过6天狂赚12亿元的奇迹,但他的节约程度也是令人咂舌。 你认为富翁们的节俭和他们的成功是否有某种联系?我国人民生活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提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自由发言、谈体会、谈感受——教师点拨、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感悟“成由勤俭,败由奢”,知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永不过时)

  45. 坚持正确的消费观: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我国现有资源储备量只能养活2.8亿人;我国现有淡水资源只能养活1.9亿人;我国现有的森林覆盖率只能养活2.3亿人 摘自《南风窗》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如果消费超过了资源供给能力,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那么,这不仅仅是“地球的沉重负担”,也使我们人类陷入困境。

  46. 教师点拨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 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绿色消费可概括为“5R” 节约消费,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7. 活动探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课前进行“绿色消费知识竞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 教师总结课前进行的“绿色消费知识竞赛”。 • 请参赛获奖者上台介绍他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观。

  48. 坚持正确的消费观: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