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05 Views
欢迎来到 绿色家园 !. 水是生命之源. 成人每天需水量约为 2500ml. 第二节 水分进入 植物体的途径. 植物体 主要 靠 哪个器官 “ 喝水 ” ,怎么 “ 喝 ” ?. 根系资 料.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观察实验: 幼根 的外部形态. 观察的一般方法. ● 先整体,再局部 ● 由下到上. 根毛. 观察与思考. 1 、 根尖分为哪几个部位,长有根毛的区域属于根尖的什么部位? 2 、能不能数清楚有 多少条根毛 ?为什么?. 根毛. 根毛资料. 1 、植物的根毛都很多,但植物种类不同,根毛的数量也 不同。.
E N D
水是生命之源 成人每天需水量约为2500ml
第二节 水分进入 植物体的途径
植物体主要靠哪个器官“喝水”,怎么“喝”?植物体主要靠哪个器官“喝水”,怎么“喝”?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观察实验:幼根的外部形态 观察的一般方法 ●先整体,再局部 ●由下到上 根毛
观察与思考 1、根尖分为哪几个部位,长有根毛的区域属于根尖的什么部位? 2、能不能数清楚有多少条根毛?为什么? 根毛
根毛资料 1、植物的根毛都很多,但植物种类不同,根毛的数量也不同。 2、以每平方毫米计算,苹果树有300条,玉米425条,豌豆有230条,有的植物能达到2000 多条。 3、一位科学家对一株黑麦抽穗时的根毛进行统计,发现有150亿条根毛,计算其根毛总表面积达230平方米。
3、讨论:大量根毛对根吸水有什么意义? 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 提高根的吸水功能!
4、通过观察、研究、讨论,你认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哪里?4、通过观察、研究、讨论,你认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哪里?
小结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成熟区 根毛 ( )生有大量( )!
观察与思考: 插入红墨水中的玫瑰花的叶和花为什么变红了?红墨水是通过什么结构运输上来的呢?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思考 为什么要将一段茎放在红墨水里,另一段放在清水中?
合作探究:活动与思考 1、用剪刀分别剪下一段茎(约1-2厘米),观察横切面,插入红墨水中的茎由外到内分可以看到几层结构?哪一层被染红了?说明什么问题? 1、树皮 (内测是韧皮部) 2、木质部 3、髓
合作探究:活动与思考 2、 将茎纵切,对照书上111页图Ⅲ——21进行观察,进一步观察树皮内侧是否被染红了?被染红的是木质部里的什么结构?剥去“树皮”,试着撕取一部分被染红的木质部,看看呈什么形态?
小结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通道——导管!
知识深入:快速阅读,思考 组成导管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只有茎里有导管?导管只运输水分吗,为什么?
植物茎内有导管,根、叶、花、果内都有导管!而且彼此贯通!植物茎内有导管,根、叶、花、果内都有导管!而且彼此贯通!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整体运输途径 叶(花、果)等植物体全身 小结 茎内导管 根内导管 根毛细胞 土壤中的水(无机盐)
为什么剥开树皮就能获得橡胶呢? 有经验的割胶人把橡胶树皮割开一个不完整的口子,橡胶就顺着伤口流下来 。
小结: 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
小草梦想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能实现吗?为什么?小草梦想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能实现吗?为什么?
小结: 形成层——使茎不断加粗!
树皮(内测是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
小结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土壤中的水(无机盐)→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株各处 茎的结构: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形成层——产生新细胞(使茎逐年长粗) 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
学以致用,我能行 ! 为什么不能?
学以致用,我能行 ! 为什么树怕剥皮,不怕空心?
1、在根尖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 ) A、根的吸收 B 、根的稳定 C 、根的固着 D、 根的支持 知识过手,我真棒!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伸长区 C 、分生区 D、成熟区 知识过手,我真棒!
3、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 A 、保护幼嫩的茎 B、保护根毛 C 、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萎蔫 知识过手,我真棒!
4、多年生的木质茎能逐年加粗是由于( ) A、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 B、木质部细胞不断分裂 C、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 知识过手,我真棒!
5、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筛管 B、茎全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知识过手,我真棒!
6、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身自身合成的 C、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知识过手,我真棒!
7、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 ) A、导管和筛管 B、韧皮纤维 C、形成层 D、木纤维 知识过手,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