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772 Views
第四章 缓冲溶液. 第一节 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 pH 值 第三节 缓冲容量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 1 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原理. 缓冲作用:抵抗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 pH 值不变。. 一、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 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见表 4-1. 具有足够浓度的 共轭酸碱对 —— 缓冲对 。 如: HAc ~ Ac - 、 NH 4 + ~ NH 3. 酸 —— 抗碱成分 ;碱 —— 抗酸成分 。.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E N D
第四章 缓冲溶液 • 第一节 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原理 •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pH值 • 第三节 缓冲容量 •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五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原理 • 缓冲作用:抵抗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pH值不变。 一、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 • 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见表4-1
具有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缓冲对。 如:HAc ~ Ac-、NH4+ ~ NH3 酸——抗碱成分;碱——抗酸成分。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1)弱酸及其对应盐:HAc ~ NaAc 2)酸式盐及其次级盐:NaH2PO4 ~ Na2HPO4 3)弱碱及其对应盐:NH4Cl ~ NH3
问题:1. H2CO3和Na2CO3能否组成缓冲对? 否。如H2CO3~ NaHCO3,NaHCO3 ~ Na2CO3均可。 2. 1mol·L-1NaOH和1mol·L-1HAc等体积混合,有否缓冲作用? 1mol·L-1NaOH和2mol·L-1HAc等体积混合,有否缓冲作用? 否。因全部生成NaAc。 有。HAc ~ NaAc组成缓冲对。
以HAc~NaAc为例: 抗酸成分 抗碱成分 三、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加少量H+,平衡,使[H+],pH值几乎不变。 加少量OH-,平衡,补充减少的H+, pH值几乎不变。 加少量水,[H+] 、[Ac-] ,同离子效应 ,平衡 ,pH值几乎不变。
§2 缓冲溶液的pH值 HB~NaB缓冲溶液 [共轭碱] 一、Henderson-Hasselbach方程式 [共轭酸] 近似计算公式
对不同缓冲对,会正确使用Ka。 如:NaH2PO4 ~ Na2HPO4,Ka 是H3PO4的K a2 。 NH3 ~NH4Cl,Ka是NH4+的离解常数。 • 缓冲溶液的pH值取决于Ka及缓冲比 • ([B-]/[HB]) 加水稀释,缓冲比不变,pH也不变——抗稀释。 例4-2,4-3
练习:取0.1mol·L-1H3PO450ml和0.1mol·L-1 NaOH 70ml混合,求溶液pH值。 (已知H3PO4的pKa1=2.12;pKa2=7.21;pKa3=12.67) 解: NaH2PO4~Na2HPO4组成缓冲对 = 7.21 + lg 2/3 = 7.03
pH值决定于缓冲系中共轭酸的Kaθ和缓冲比即[共轭碱] [共轭酸]。 • 同一缓冲系 ,pH值只决定于缓冲比 。[B-] [HB]=1时,则pH = pKaθ。 • 少量稀释,pH值不变;大量稀释,pH会变化。 二、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
§3 缓冲容量 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 一、缓冲容量 值愈大,溶液的缓冲能力愈大。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大,也大 • 缓冲溶液的缓冲比。 缓冲比为1,最大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缓冲比大于10:1或小于1:10时,缓冲溶液已失去缓冲能力。缓冲比大于10:1或小于1:10时,缓冲溶液已失去缓冲能力。 pH= pKaθ1 ——有效缓冲范围 三、缓冲范围 缓冲比1:1时,最大,pH = pKa。 不同缓冲系,pKa不同缓冲范围不同。 见表4-3
§4 缓冲溶液的配制 条件:1. 配好的缓冲液符合预期pH值。 2. 要有较大的。 配制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 选择合适缓冲系。 2. 适当总浓度,C在0.05~0.2mol·L-1。 3. 计算所需缓冲系的量。 4. pH计校正。
练习:若配制pH为5.00缓冲液500ml,现有6mol·L-1的HAc34.0ml,问需加入NaAc·3H2O晶体多少克?如何配?如加入2mol·L-1NaOH溶液,需多少ml? (需NaAc·3H2O晶体49.4g。 需NaOH溶液65.3ml。)
§5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血液pH=7.35 ~ 7.45,由多种缓冲对起作用。 其中 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 抗酸成分 抗碱成分
正常血浆内,缓冲比为 碳酸缓冲系pH值计算公式: 6.1 酸中毒:pH < 7.35 碱中毒:pH > 7.45 正常血浆pH=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