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25 Views
留侯論. 王增梁編. 留侯論段落大意 3-1. 第一段: 採冒題法。以正反兩說,界定「勇」,並提出 「唯豪傑能忍,始足成大業」之意,籠定全文。 第二段: 入題。論圯上老人授書女深意,並反駁俗見,破除世人怪誕之說。 「其意不在書」是翻案之筆。. 留侯論段落大意 3-2.
E N D
留侯論 王增梁編
留侯論段落大意3-1 • 第一段: 採冒題法。以正反兩說,界定「勇」,並提出 「唯豪傑能忍,始足成大業」之意,籠定全文。 • 第二段: 入題。論圯上老人授書女深意,並反駁俗見,破除世人怪誕之說。「其意不在書」是翻案之筆。
留侯論段落大意3-2 • 第三段: 針對史書所稱「孺子可教」提出新意,認為老人因見張良不能忍,才藉著贈書的過程教他忍。 • 第四段: 藉由史實揭示「忍小忿而就大謀」的道理,以進一步說明老人教張良能忍的用心。
留侯論段落大意3-3 • 第五段: 以劉邦、項羽成敗的基本原因,論證「忍」字為張良一生成就之關鍵。 • 第六段: 餘波。針對太史公的疑惑,從相貌上印證「忍」。
論說文的起筆主要有兩種: • 破題法(開門見山法):文章一開始就明確提出論點。 • 冒題法(埋兵伏將法):環繞題旨逐層逼出。
翻案文章 • 對已成為歷史定見的事情而重新加以辨析的作品,稱為翻案文章。 n作品如:歐陽修之縱囚論 蘇軾之留侯論 王安石之讀孟嘗君傳 李翱之讀燕太子丹傳後
圯上老人與張良偶遇 授與太公兵書 佐劉邦成帝業 圯上老人與張良偶遇 拾履、納履、約期(倨傲鮮腆而深折之) 授與太公兵書 佐劉邦成帝業 蘇軾翻案之焦點
史記原案與留侯論翻案對照-1: • 以圯上老人為鬼物 • 圯上老人為秦時的隱君子 • 圯上老人考驗張良,認為「孺子可教」才授他兵書,助他成為王者師。(意在授書) • 圯上老人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張良有所忍,才稱許他「孺子可教」,至於授與兵書只是幌子。【意不在書(在忍)】
史記原案與留侯論翻案對照-2: • 張良佐劉邦成帝業,乃因獲得太公兵法之故。 • 張良因能忍小忿而就大謀,進而影響劉邦,助他定天下。 • 張良貌如婦人好女,與豪傑的形象不相稱,令人疑惑。 • 張良貌柔內剛,正是能忍的工夫造成的豪傑有志之士的能忍形象。
留侯論翻案 • 圯上老人為秦時的隱君子 • 圯上老人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張良有所忍,才稱許他「孺子可教」,至於授與兵書只是幌子。【意不在書(在忍)】 • 張良因能忍小忿而就大謀,進而影響劉邦,助他定天下。 • 張良貌柔內剛,正是能忍的工夫造成的豪傑有志之士的能忍形象
全文映襯: • 小勇─大勇 • 張良未忍,襲秦瀕死─張良能忍,興漢以復仇 • 鄭伯逆楚,句踐臣吳─張良為王者師 • 高祖能忍而勝─項羽不能忍而敗 • 高祖猶不能忍─張良能忍教之 • 張良狀貌外柔─張良志氣內剛
蘇軾散文之風格三變 • 早年學戰國策、孟子和賈誼、陸贄,並受其父縱橫雄奇文風的影響,顯得汪洋恣肆,崢嶸絢爛。 • 後來讀莊子,特別是被貶至黃州後佛老思想有所抬頭,風格為之一變,漸趨高曠超邁,瀟灑飄逸,但機變雄傑之氣,怨刺憤激之語,還時時顯露。
蘇軾散文之風格三變 • 至遠斥嶺外以後,受陶淵明詩文的薰陶,加上文字技巧臻於成熟,文風又一變,這時的散文如清風明月,一塵不染,表現出平淡自如,率真純淨的特色。 節錄自吳小林《唐宋八大家》,里仁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