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58 Views
推動校園閱讀的省思 — 從國際閱讀素養檢測談起. 台中市鎮平國小 校長 陳翠娟.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 二○○七年最新公佈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 PIRLS ),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比率的排名甚至是倒數第一,遠落後其他國家。香港卻大幅躍升為全球第二,成績耀眼。.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IRLS ( P rogress in I nternational R eading L iteracy S tudy )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
E N D
推動校園閱讀的省思—從國際閱讀素養檢測談起推動校園閱讀的省思—從國際閱讀素養檢測談起 台中市鎮平國小 校長 陳翠娟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 二○○七年最新公佈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比率的排名甚至是倒數第一,遠落後其他國家。香港卻大幅躍升為全球第二,成績耀眼。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主持的計畫。 目的在研究世界各國及地區四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 台灣在2004年加入這項國際性的研究。
閱讀素養 根據PIRLS 2006的定義 : 學生能夠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 能夠從各式各樣的文章中建構出意義。 能從閱讀中學習 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 由閱讀獲得樂趣
PIRLS 評量工具 閱讀測驗 故事體 與 說明文 四個閱讀歷程 提取特定的觀點 推論 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 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 背景問卷 學生問卷、閱讀學習調查(家長或監護人填寫) 教師問卷 、學校問卷、課程問卷 直接歷程 解釋歷程
獨立閱讀時間 我自己安靜地閱讀/默讀 我閱讀自己選擇的書本
影響閱讀素養的環境因素 國家及社會環境 家庭 學校 教室 教學與經驗 學生的閱讀成績、 態度和行為
推動閱讀 • 推動策略 • 閱讀策略
香港 • 過去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在短短五年內,兒童閱讀素養大幅進步, • 謝錫金教授說明此次的調查分析結果:香港小四學生的閱讀習慣頗為積極健康,每周至少在課餘閱讀故事或小說一至兩次的小四學生,達76% 。
小四學生閱讀態度、習慣與信心提升極多,是香港學生閱讀能力大進步的關鍵。。 • 台灣與香港的差異,在於台灣學生比香港學生多做一些上網使用電腦、喜愛看電視字幕,香港學生即便在下課後,則傾向主動從事閱讀相關活動。 • 另外,香港老師則改變過去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心得報告的模式,改以戲劇演出等各種活動 鼓勵兒童閱讀
香港政府、學校、教師及家長為回應PIRLS 2001的研究結果,作出了以下的改變:
由2000年開始進行的教改及課改 政府把閱讀定為課改的四大關鍵項目之一 推行了大量政策、措施和活動: 有明確的閱讀目標 「學會閱讀」、「從閱讀中學習」 提供大量的資源,每所學校都有圖書館及專職的圖書館主任,負責織組不同的閱讀活動,並指導學生善用圖書館的資源 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 提供額外資源,讓每所學校都能聘請 課程發展主任 課程指引 教師培訓及專業發展 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已超過20年,提供資源讓學校購買課外書,並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政府方面 建立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和正面的閱讀態度 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學校方面 學校重點發展閱讀教學,回應教改 所有參與研究的學校,均有非正式課程鼓勵學生閱讀的活動 致力建立及提升校內的閱讀文化和氣氛 校內的閱讀時間增多 家校合作的情況有所增加
教師方面 除了教科書外,教師會使用更多不同類型的教材,進行閱讀教學 學校與教師了解到優質閱讀課程與有效教學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組織不同的課堂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運用多種多樣的閱讀評估方法,評估學生的閱讀進度,並診斷他們的閱讀困難
學生方面 學生對閱讀的自我概念(高水平:48%,增加16%)和正面的閱讀態度(高水平:55% ,增加9%)得到改善 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76%的香港學生每星期一次在校外閱讀故事書或小說」,較2001年時上升11% 55%的小四學生每星期一次「在校外閱讀資訊性讀物」,較2001年時上升4%
家庭方面 香港學前家庭閱讀活動情況已稍有改善 香港達至高水平「學前家庭閱讀活動之家庭」比例,上升了10% #10 – Home activities fostering literacy
家庭方面 與2001年比較,香港家庭教育資源情況 已稍有改善 高水平:3% 中等水平:3% #10 – Home activities fostering literacy
家庭方面 家庭藏書量上升 優勢:9%的香港學生家中擁有超過一百本書,他們的閱讀成績較佳,平均分: 582 優勢:68.6%的學生家中擁有超過 25 本兒童圖書 #10 – Home activities fostering literacy
社會方面 志願機構舉辦大型的閱讀活動,鼓勵家長和學生閱讀 例如 香港閱讀城舉辦「閱讀暑期天」、「閱讀大使」 香港明愛舉辦家長閱讀講座,指導家長教導子女閱讀的方法 香港小童群益會舉辦閱讀課程,提高公眾對閱讀的興趣
台灣 • 究竟台灣的閱讀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 台灣閱讀運動的下一步又該如何做?
台灣PIRLS 計劃主持人柯華葳教授,分析今年施測的結果: • 台灣學生視閱讀為功課而非興趣,缺少獨自閱讀的時間是關鍵原因。 • 台灣學生每天「為興趣而閱讀」的比例,低於國際平均,學生閱讀習慣沒有養成,獨立閱讀時間未被珍惜。 • 柯教授呼籲社會大眾:讓閱讀回歸本質。
過去我們做了許多閱讀的事 • 出版書、MOE與各界送書、故事媽媽 、各校、各地閱讀活動都是好的 • 但是, • 學生閱讀習慣未養成 • 獨立閱讀時間未被珍惜 • 高層思考未被重視 • 必須問 • 是否接受PIRLS的標準? • 若答案肯定 … • 過去推動的閱讀活動,哪裡出了問題?
期許 若你和我一樣 相信與盼望 台灣孩子要讀的更好
回歸閱讀 閱讀是需要學習的 學習是需要策略的 學習策略要專業的規劃與研究
策略學習 • 需求策略情境反覆出現 • 例: 舉手的人不多(新字:嶄),求助字典朋友,用熟悉的方法查字典。 • 例: 真棒。可以用這個方法記字。(學生說:「巢」是三隻鳥在果樹上。) • 例: 別看筆畫多,特別好記。說一說怎麼記住這一個字(蹦)。
策略:摘出故事重點 • 以故事體成分提示 • (1) 故事裡有誰(主角)。 • (2)故事在說什麼? • (3) 還有呢?接下來會怎樣(情節)? • 找出主題/主要概念 • 這本書在說些什麼? • 若孩子一時答不出,不妨自問自答 • 回憶文中重要事實與細節 • 理解因果關係
自我監督:讀不懂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 可能會回答: • 從頭再讀一次。 • 問老師(媽媽)、請媽媽再讀一次。 • 查字典。 • 再讀比較不清楚的地方。 • …..
自我監督:你怎麼知道自己讀明白沒? • 可能會回答: • 闔上書,先想一想文章在說些什麼。 • 自己說說看。 • 說故事給別人聽。 • 問自己一些文章中的問題。 • ….
說出/分享/討論 • 想法私己 • 說出(外顯) • 形成共同平台 • 知識內化 • 各自建構知識
討論 • 有助於語言精緻化 • 去動物園例 • 有助於思考 • 例:知道是什麼
習慣思考 • 我讀過這位作者其他的書,我想這本書會是好書,因為…… • 書名引發我的想像,這本書將涉及…… • 這書名(或標題)是我熟悉的…… • 這些圖示(圖畫)提供了閱讀的線索,幫助我…… • 我需要哪一些背景知識來讀這一本書呢?
“知道” 是什麼 • 我終於會了 • 反省: • 例:學習的第一步是「棄學」,把舊的…,是勢所必然的發展,幾乎像是不得不然,…,每天早上,我都看到署名為我的文章和前一天略有不同(p.392)
推動策略 • 閱讀環境的布置 • 書 • 安靜閱讀的環境與時間 • 說故事與閱讀 • 說出答案 • 全知的父母 • 不願意多說自己在學什麼的孩子
靜下來讀吧 • 每一本書都有奇蹟,…,安靜就是這奇蹟的一部份(p.160) • 慢慢讀(大江健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