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三章 红外光谱

第三章 红外光谱. 3.1 基本原理. 3.1.1 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 )、频率( v )、能量( E )之间的关系:.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 μ 波数( cm -1 ) 近红外 0.75—2.5 13300 - 4000 中红外 2.5 - 25 4000 - 400 远红外 25 - 1000 400 - 10. 3.1.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alvin-he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红外光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红外光谱 3.1 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2.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 μ波数(cm-1)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 2.5-25 4000-400 远红外 25-1000 400-10

  3. 3.1.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4. 横坐标:波数(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 %),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5. 3.1.4 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6. (2)弯曲振动: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7. 化学键 键长(nm) 键能 (KJ mol-1) 力常数 k(N.cm-1) 波数范围 (cm-1) C―C 0.154 347.3 4.5 700~1200 C=C 0.134 610.9 9.6 1620~1680 C≡C 0.116 836.8 15.6 2100~2600 2.振动方程式(Hooke定律) 式中:k — 化学键的力常数,单位为N.cm-1 μ— 折合质量,单位为 g 力常数k:与键长、键能有关:键能↑(大),键长↓(短),k↑。

  8. 一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 折合质量μ: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μ↓,(v)↑,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9. 分子振动频率习惯以 (波数)表示: 由此可见: (v)∝k, (v)与μ成反比。 吸收峰的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10.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 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11. 3.2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3.2.1.第一峰区(4000-2500cm-1) X-H 伸缩振动吸收范围。X代表O、N、C、S, 对应醇、酚、羧酸、胺、亚胺、炔烃、烯烃、芳烃 及饱和烃类的 O-H、N-H、C-H 伸缩振动。 1. O-H 醇与酚:游离态--3640~3610cm-1,峰形尖锐。 缔合--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12. 羧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2 . N-H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cm-1,(吸收强度比羟基弱) 仲胺:3400cm-1(吸收峰比羟基要尖锐) 叔胺:无吸收 酰胺:伯酰胺:3350,3150cm-1 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cm-1 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叔酰胺:无吸收

  13. 3. C-H 烃类:3300~2700 cm-1范围,3000 cm-1是分界线。 不饱和碳(三键、双键及苯环)>3000 cm-1 饱和碳(除三元环外)<3000 cm-1 炔烃:~3300 cm-1,峰很尖锐 烯烃、芳烃:3100~3000 cm-1 饱和烃基:3000~2700 cm-1,四个峰 -CH3:~2960(s)、~2870 cm-1(m) -CH2-:~2925(s)、~2850 cm-1(s) >CH-:~2890 cm-1

  14. 醛基:2850~2720 cm-1,两个吸收峰 巯基:2600~2500 cm-1,谱带尖锐,容易识别 3.2.2.第二峰区(2500-2000 cm-1) 叁键、累积双键(-C≡C-、-C≡N、 >C=C =C<、 -N=C=O、-N=C=S) 谱带为中等强度吸收或弱吸收。干扰少,容易识别。

  15. 1. C≡C 2280~2100cm-1 乙炔及全对称双取代炔在红外光谱中观测不到。 2. C≡N 2250~2240cm-1,谱带较 C≡C 强。 C≡N 与苯环或双键共轭,谱带向低波数位移 20~30cm-1。

  16. 3.2.3.第三峰区(2000-1500cm-1)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包括C=O、C=C、C=N、N=O,N-H 1. C=O 1900~1650cm-1,峰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较大。 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变化规律:

  17. 酰卤:吸收位于最高波数端,特征,无干扰。 酸酐:两个羰基振动偶合产生双峰,波长位移60~80 cm-1。 酯:脂肪酯--~1735 cm-1 不饱和酸酯或苯甲酸酯--低波数位移约20 cm-1 羧酸:~1720 cm-1 若在第一区约 3000 cm-1出现强、宽吸收,可确认羧基 存在。

  18. 醛:在2850~2720 cm-1范围有 m 或 w 吸收,出现1~2条谱 带,结合此峰,可判断醛基存在。 酮:唯一的特征吸收带 酰胺:1690~1630 cm-1,缔合态约 1650 cm-1 伯酰胺:~1690 cm-1(Ⅰ) ,1640 cm-1(Ⅱ) 仲酰胺:~1680 cm-1(Ⅰ),1530 cm-1(Ⅱ), 1260 cm-1(Ⅲ) 叔酰胺:~1650 cm-1

  19. 2. C=C 1670~1600 cm-1,强度中等或较低 烯烃:1680~1610 cm-1 芳环骨架振动:﹝苯环、吡啶环及其它芳环﹞ 1650~1450 cm-1范围 苯: ~1600,1580,1500,1450 cm-1 吡啶:~1600,1570,1500,1435 cm-1 呋喃:~1600,1500,1400 cm-1 喹啉:~1620,1596,1571,1470 cm-1

  20. 硝基、亚硝基化合物:强吸收 脂肪族:1580~1540 cm-1,1380~1340 cm-1 芳香族:1550~1500 cm-1,1360~1290 cm-1 亚硝基: 1600~1500 cm-1 胺类化合物: -NH2 位于1640~1560 cm-1, 为 s 或 m 吸收带。

  21. 3.2.4.第四峰区(1500~600 cm-1) 指纹区 X-C(X≠H)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类弯曲振动 1. C-H 弯曲振动 烷烃: -CH3约1450 cm-1、1380 cm-1 -CH(CH3)2 1380 cm-1、1370 cm-1 -C(CH3)3 1390 cm-1、1370cm-1 >CH- 1340 cm-1 (不特征)

  22. 烯烃: 面内:1420~1300 cm-1,不特征 面外:1000~670 cm-1,容易识别,可用于判断 取代情况。 芳环: 面内:1250~950 cm-1范围,应用价值小 面外:910~650 cm-1,可判断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23. 苯——910~670 cm-1 一取代——770~730 cm-1,710~690 cm-1 二取代—— 邻:770~735 cm-1 对:860~800 cm-1 间:900~800 cm-1,810~750 cm-1, 725~680 cm-1 2. C-O 伸缩振动 1300~1000 cm-1

  24. 醇、酚: 1250~1000 cm-1,强吸收带 酚:~1200 cm-1 伯醇:1050 cm-1 仲醇:1100 cm-1 叔醇:1150 cm-1 醚:C-O-C伸缩振动位于 1250~1050 cm-1 , 确定醚类存在的唯一谱带

  25. 酯:C-O-C 伸缩振动位于1300~1050 cm-1 , 2 条谱带,强吸收 酸酐:C-O-C 伸缩振动吸收带位于 1300~1050 cm-1 , 强而宽 3. 其它键的振动 NO2:对称伸缩振动位于1400~1300 cm-1 脂肪族:1380~1340 cm-1 芳香族:1360~1284 cm-1

  26. COOH、COO-: 约1420 cm-1 ,1300~1200 cm-1 , 两条强吸收带 NH2:面内:1650~1500 cm-1 面外:900~650 cm-1 【 CH2 】n :1350~1192 cm-1 (间隔约 20 cm-1 )的谱带, 800~700 cm-1 ,弱吸收带

  27. 3.3 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总结大量红外光谱资料后,发现具有同一类型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不同化合物,其红外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波数范围内,我们把这种能代表某基团,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该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又称官能团吸收峰)。

  28. 3.3.1 红外光谱的八个峰区

  29. 4000-1500cm-1区域又叫官能团区. 该区域出现的吸 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1500-400cm-1区域又叫指纹区. 这一区域主要是: C-C、C-N、C-O 等单键和各种弯曲振动的 吸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

  30. 3.3.2 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 振动 吸收峰 C-H弯曲 C-H拉伸(或伸缩) 化合物 -CH2-, 1460cm-1 -CH3 , 1380cm-1 异丙基,两个等强度的峰 三级丁基,两个不等强度的峰 烷烃 2960-2850cm-1

  31. 振动 吸收峰 C-H拉伸(或伸缩) C=C,CC,C=C-C=C苯环(拉伸或伸缩) C-H弯曲 化合物 1680-1620 1000-800 强 >3000 (中) RCH=CH2 1645(中) R2C=CH2 1653(中) 顺RCH=CHR1650(中) 反RCH=CHR1675(弱) 910-905强 995-985强 烯烃 895-885强 3100-3010 730-650弱且宽 980-965强 三取代 1680(中-弱) 840-790强 四取代 无 四取代 1670(弱-无) 无 共轭烯烃 与烯烃同 向低波数位移,变宽 与烯烃同

  32. 振动 吸收峰 C-H拉伸(或伸缩) C=C,CC,C=C-C=C 苯环 C-H弯析 化合物 一取代 2140-2100弱 3310-3300 700-600 强 非对称二取代2260-2190弱 炔烃 较强 对称 无 1600中 1580弱 670弱 芳烃 3110-3010中 1500强 1450弱-无 倍频 2000-1650 一取代770-730, 710-690强 取代芳烃 同芳烃 同芳烃 二取代 邻- 770-735强 间- 810-750强 710-690中 对- 833-810强 泛频 2000-1660

  33. 类 别 键和官能团 拉 伸 说 明 C-F C-Cl C-Br C-I 1350-1100强750-700 中 700-500 中 610-685 中 不明显 R-X 游离 3650-3500缔合3400-3200宽峰 -OH 醇、酚、醚 1200-1000 C-O 不特征 RNH2 R2NH 3500-3300(游离)缔合降低100 胺 3500-3400(游离)缔合降低100

  34. 类别 键和官能团 拉 伸 (cm-1) 说 明 C=O 1750-1680 醛、酮 R-CHO 2720 C=O 1770-1750(缔合时在1710) 羧酸 气相在3550,液固缔合时在3000-2500(宽峰) OH C=O 酰卤 1800 酸酐 C=O 1860-1800 1800-1750 酯 C=O 1735 C=O 1690-1650 酰胺 NH2 3520,3380(游离)缔合降低100 腈 CN 2260-2210

  35. 3.4 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 分子内基团的红外吸收会受到邻近基团及整个分子其他部分的影响,也会因测定条件及样品的物理状 态而改变.所以同一基团的特征吸收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6. 1.成键轨道类型 例如: 2.诱导效应:由于邻近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基团 中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例如:

  37. 3.共轭效应 由于邻近原子或基团的共轭效应使原来基团中双键性质从而减弱,使力常数减小,使吸收频率降低. 例如: 4.键张力的影响 主要是环状化合物环的大小不同影响键的力常数,使环内或环上基团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在不同体系也有不同.

  38. 例如: *环丙烷的C-H伸缩频率在3030 cm-1, 而开链烷烃的C-H伸缩频率在3000 cm-1以下。 5. 氢键的影响 形成氢键后基团的伸缩频率都会下降。例如:乙醇的自由羟基的伸缩振动频率是3640 cm-1,而其缔合物的振动频率是3350 cm-1。形成氢键还使伸缩振动谱带变宽。

  39. 6. 振动的耦合 若分子内的两个基团位置很近,振动频率也相近,就可能发生振动耦合,使谱带分成两个,在原谱带高频和低频一侧各出现一个谱带。例如乙酸酐的两个羰基间隔一个氧原子,它们发生耦合。羰基的频率分裂为1818和1750 cm-1。(预期如果没有耦合其羰基振动将出现在约1760 cm-1)。 弯曲振动也能发生耦合。 7.物态变化的影响 通常同种物质气态的特征频率较高,液态和固态较低。例如丙酮vC=O(气)=1738 cm-1, vC=O(液)=1715 cm-1。溶剂也会影响吸收频率。

  40. 3.5 红外谱图解析 及应用 3.5.1 红外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 1.计算不饱和度 2.官能团的确定( >1500 cm-1) 3.指纹区确定细节(1500~600 cm-1) 4.核磁共振(H质子) 5.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41. (一)鉴定已知化合物: 1.观察特征频率区:判断官能团,以确定所属化合物的类型。 2.观察指纹区:进一步确定基团的结合方式。 3.对照标准谱图验证。

  42. (二)测定未知化合物: 1.准备性工作: 了解试样的来源、纯度、熔点、沸点等; 2.经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 3.有条件时可有MS谱测定相对分子量, 确定分子 式; 4.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5.按鉴定已知化合物的程序解析谱图。 谱图解析示例:

  43. 1.烷烃: 1. 2853~2962cm-1C—H伸缩振动; 2. 1460cm-1、1380cm-1C—H(—CH3、—CH2)面内弯曲振动 3. 723cm-1C—H[—(CH2)n—, n ≥ 4]平面摇摆振动;若n<4 吸 收峰将出现在734~743cm-1处。

  44. 2.烯烃 1. 3030cm-1=C—H伸缩振动;2. C—H伸缩振动; 3. 1625cm-1C=C伸缩振动;4. C—H(—CH3、— CH2)面内弯曲振动;

  45. 二者的明显差异: 1.C=C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顺式—1650cm-1。反式—与CH3、CH2的弯曲 振动接近。 2.=C-H的平面弯曲振动吸收峰位置: 顺式—700cm-1;反式—965cm-1。

  46. 3.5.2 红外谱解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1.红外吸收谱的三要素(位置、强度、峰形) 2.同一基团的几种振动的相关峰是同时存在的 3.红外谱图解析顺序 4.标准红外谱图的应用 3.5.3 红外光谱解析实例:

  47. 例一:未知物分子式为C8H16,其红外图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例一:未知物分子式为C8H16,其红外图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48. 解: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即该化合物具有一个烯基或一个环。解: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即该化合物具有一个烯基或一个环。 3079cm-1处有吸收峰,说明存在与不饱和碳相连的氢,因此该化合物肯定为烯,在1642cm-1处还有C=C伸缩振动吸收,更进一步证实了烯基的存在。 910、993cm-1处的C-H弯曲振动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端乙烯基,1823cm-1的吸收是910吸收的倍频。 从2928、1462cm-1的较强吸收及2951、1379cm -1的较弱吸收知未知物CH2多,CH3少。 综上可知,未知物(主体)为正构端取代乙烯,即1-辛稀。

  49. 例二:未知物分子式为C3H6O,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例二:未知物分子式为C3H6O,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