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五章 水與陸地

第五章 水與陸地. 5-1 地球上的水.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以 氣 態、 液 態、 固 態三種不同狀態同時存在的物質。 (1) 固態- 雲 ( 冰晶 ) 、 冰山 、冰川。 (2) 液態- 海水 、 河水 、 地下水 、 雲 。 (3) 氣態-大氣中的 水氣 。.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循環的過程: 蒸發 、 凝結 、 降水 。 (1) 過程相當複雜,循環時間不等,有時需數萬年,有時僅花數小時完成。 (2) 沒有 起點、終點,以固態、液態及氣態不斷循環轉換。.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的循環示意圖.

al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水與陸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水與陸地 5-1 地球上的水

  2.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以 氣 態、 液 態、固 態三種不同狀態同時存在的物質。 (1)固態- 雲 (冰晶)、 冰山 、冰川。 (2)液態- 海水 、 河水 、 地下水 、雲 。 (3)氣態-大氣中的 水氣 。

  3.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循環的過程:蒸發、凝結、降水。 (1)過程相當複雜,循環時間不等,有時需數萬年,有時僅花數小時完成。 (2)沒有 起點、終點,以固態、液態及氣態不斷循環轉換。

  4.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的循環示意圖

  5.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循環的動力:太陽。 • 水循環的影響:地表溫度的維持、地質作用 •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形 ※存在於地下、河川及湖泊中的淡水,主要由 雨水 獲得補充。

  6. 海水 • 是地球上最 大 的水體,但因又鹹又苦,難以利用。 • 海水中的鹽份主要是含有 鹹 味的 氯化鈉 (NaCl);其次是帶有 苦 味的 氯化鎂 (MgCl2)。 • 海水鹽份的來源: 河水 或 地下水 溶解岩石 的某些成份後帶入海洋中。

  7. 海水 • 鹽度 :海水中所含鹽類的多寡,以千分比( ‰ )表示。例如:海洋的平均鹽度為35‰,表示每1000克的海水含有35 克的鹽類。 (1)各海域的鹽度會因為降水、蒸發與河水注入的差異而有變化。海洋臨近河口的區域,因淡水注入鹽度會變 小 。 (2)副熱帶-海水蒸發量 > 降水量,鹽份較高 ;赤道-海水蒸發量 < 降水量,鹽份較 低。

  8. 海水 • 早期臺灣在臺南、嘉義沿海地區以 蒸發 方式曬鹽,生產季多在 冬 季。(夏季太陽雖烈,但因雨水太多,鹽田中的滷水反而不易曬乾。) • 海水中含有鹽分,所以使海水比純水不易結冰。密度較純水 大 。

  9. 淡水 • 湖泊 (1)由水在低漥地區累積形成,小範圍者常稱為水潭或池塘。大範圍稱為湖泊。 (2)分類: 淡水湖:分布在潮濕多雨的地區,因與河川相通,湖水可以自由進出,鹽度低。具有調節水量和 防洪 的功能。例如:台灣南投的 日月潭 與 濁水溪 相連,並西流至 臺灣海峽 。

  10. 淡水 鹹水湖:分布在乾燥少雨的地區。湖泊常是內陸河流的 終點 ,沒有出口,蒸發旺盛,經年累月逐漸濃縮,鹽度 高 。例如:亞洲的 死海 (鹽度高達350‰)。

  11. 河川 • 在地面的水順著地勢向 低 處流動,此一流動水道稱為河流。 • 具有 蓄水 、 灌溉 、 發電 、 養殖 、航運 等功能,但氾濫時將造成傷害。 • 河川對地表不斷進行 侵蝕 、 搬運 與沉積 作用,將大地塑造出不同地貌。

  12. 冰川 • 在寒冷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降水以 雪 為主,雪經年累月累積壓密成冰,冰雪再受重力 從高處往低處移動。 • 冰川移動緩慢,夾帶岩屑所造成的侵蝕力強,可在河道岩壁留下刮痕,形U型谷 。

  13. 冰川 • 氣候暖和時,冰雪逐漸融化,可以補充 河水 或 地下水 ,供給生物水資源。 • 南極冰層占全球冰量90%,而此冰層含地球淡水70%。所佔的地面比河川、湖泊的面積還大,一旦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水面升高數十公尺。

  14. 地下水 • 儲存在 地下孔隙 和岩層裂縫 中的水,可與 湖泊 或 河川 相互調節。 • 主要來源: 雨水 。

  15. 地下水 • 雨水向地下滲透,遇到不透水層 (頁岩層),便開始向上累積,其所形成的水面為 地下水面 。

  16. 湖泊 泉水 河流 井水 砂岩層 頁岩層(不透水層) 地下水面 礫岩層 地下水

  17. 地下水 • 影響地下水的多寡和滲入的快慢: 地面坡度-在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水容易流失。 植物被覆-多草木的地面, 根 的伸展能蘊養更多的水分。 土壤鬆密-細密的土層,水分的滲透較為緩慢 。

  18. 地下水 • 影響地下水面的因素: 地勢高低-地勢高的地區,地下水面較高 。 天氣變化-雨季(梅雨)、颱風,地下水面較 高 ;乾旱時,地下水面會 下降 ,甚至 乾涸 。

  19. 地下水 • 一般地下水面如果高出地面,地下水便會湧出地表成為 泉水 ;當地下水面高於井面時,便會形成 自流井 。沒有河水及泉水可以利用的地方,鑿井取水是最普遍的方法。

  20. 地下水 • 自由水層:位於地下水面和不透水層間的含水層,會因應水多寡而改變其高低。 • 受壓水層:介於兩個不透水層間的含水層。 • 地下水可以保持地層結構,當超抽地下水之後,將導致地層下陷,影響 防洪及下水道 排水;沿海地區還會造成海水倒灌及地下水鹹化、土壤鹽化,這種地質災害將 無法 復原。

  21. 地下水

  22. 地下水

  23. 地下水 • 【地下水鹹化】 在海島或臨海地區,超抽地下水也會帶來另一種危險,那就是海水滲入地下含水層中,而使地下水不堪飲用。因為超抽結果,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層厚度減少,相對的鹹水位升高而滲入井水。

  24. 地下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