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 蒋敦杰. 一、网络研修与 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设计特点. 01. 03. 02. 磨课. 整合. 下行. 分散校本研修. 区域远程研修. 骨干培训. 特点一,多项目整合设计. 课标贯彻 • 基于学生学习 的课 例 研究. 主题同一的项目序列、时间序列 和管理序列. 时序 1. 管理指导任务驱动 先学 深学 理解顶层设计 - 做好项目自设计. 骨干培训. (设计学 — 生成学). 时序 2. 理论与案例课程的学习 骨干在线助学的全员研修. 全员研修. (专业 思考 — 专业行动). 时序 3.

alod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 蒋敦杰

  2.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设计特点 01 03 02 磨课 整合 下行 分散校本研修 区域远程研修 骨干培训

  3. 特点一,多项目整合设计 课标贯彻 • 基于学生学习 的课 例 研究 主题同一的项目序列、时间序列 和管理序列 时序1 • 管理指导任务驱动 先学 深学 • 理解顶层设计-做好项目自设计 骨干培训 (设计学—生成学) 时序2 • 理论与案例课程的学习 • 骨干在线助学的全员研修 全员研修 (专业思考—专业行动) 时序3 • 理解/迁移学习后的创建学习 • 多级助学指导的校本协同磨课 校本研修

  4. 校本研修 骨干培训 全员研修 个人自选 集中组织 面授为主 以县为主多级共管 学校负责 多级支持 随着研修重心下移,项目管理主体下移

  5. •学 校负责 • 骨干为主 • 实践学习 • 校本研修 • 国培省培 • 难以覆盖 针对教师研修三大问题 骨干研修 居高难下 • 高端培训 × • 专家课程 中小学校本研修 • 理解学习 封闭无 援 远程研修 畸轻 畸重

  6. • 校本研修 •学 校负责 • 行动学习 • 国培省培 • 基于校本 • 迁移学习 通过学习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设计,使教师研修从偶发、随意、隔断的“课程-模式”走向系统、连续、有序关联的“制度-模式”,是改变教师研修知易行难的创新探索。 骨干高级研修 全员远程研修 中小学校本研修 × • 高端培训 • 专家课程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理解学习

  7. 特点二、项目的下行走向 支持提升校本研修 是骨干培训和区域 网络研修的基点 骨干/助学队伍一起抓,增强基层 专业指导力量。 理解/迁移/体验的学 习序列,搭起由知 到行的桥梁。 项目下行 队伍 下行 内容 下行 基于校本研修 计划真实 问题真实 时间真实上课真实 过程真实 广大老师对 混合式课例研究 的应知应会和理解认同、规范操作和灵活运用。 研究 下行 模式下行 管理下行 校本研修由学校 负责、县区统筹

  8. 特点三、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 ◎教师教学课例的协同研究 ◎教师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参与式研究,◎借助技术流程嵌入实际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课”的研究 Text in here 教师协同研究 Text in here 混合式研究 课例研究e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

  9. 课例研究基本流程:支持问题解决和校本协作磨课e流程课例研究基本流程:支持问题解决和校本协作磨课e流程 吻合 问题研究过程 确 观察效果 制订方案 确定问题 归因问题 实践方案 分析效果 确定 问题 归因 问题 制订 方案 实践 方案 观察 效果 制订计划确定问题 分工观课 做好记录 课后评议反思调整 设计教案 制订措施 协同备课 讨论方案 课堂教学 实施方案 磨 课 流 程 (易为老师掌握) 校本研修基本方式 支持校本协作研究 (能够跟进教学) 贯穿教学基本过程 内含三个基本 (方便学校组织) 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

  10. 从磨课基本式到各种变式 多对一简化式 多对多比较研讨式(同课异构) 诊断改进式(或观摩评优式) 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三次备课两轮打磨) 一带多、多带多行动导向式 多主体循环磨课式 教学研究师生双向参与式

  11. 磨课基本式:三次备课,两轮打磨 线下 讨论 计划研讨 备课研讨 观课活动 评课研讨 基本式磨课活动系列 在线 研修 在线展示、浏览、修改、点评、 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

  12. 特点三、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 ◎ 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课”的研究 Text in here 常态课研究。让老师基 于现实起点和水平,做自己能够做的研究。 教学问题研究。重在问题解决和研究品质提升。课只是研究问题的载体。 教师协同研究 Text in here 混合式研究

  13. 特点三、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 ◎ 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课”的研究 Text in here ◎ 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教师协同研究 Text in here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教师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为追求的教师自主设计、自主计划和自主实施。 混合式研究

  14. 特点三、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 ◎ 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 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过程持续的协同研究 “课”的研究 Text in here 教师协同研究 Text in here 混合式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让研修不止步于课堂教学的观摩,而要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让学员不局限于获悉教学之术,而要究教学之理,悟教学之道,学会用研究者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15. 1、项目目标 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设计 研究解决教学 问题,提高设 计学、指导学 促进学的能力 。 课标 贯彻 课例 研究 学会混合式课 例研究,探寻 教师日常有效 的研修方式。 研修目标 为义务教育学段生成积累一大批混合式课例研究资源。 建设学校教研 共同体,助推 网络研修常态 化、校本化。 校本 研修 磨课 资源

  16.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 2、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3、学科课标贯彻的行动策略与问题解决。 专家课程 案例课程 4、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 5、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 行动课程

  17. 行动导向 • 课例研究案例 • 理论引领 • 专家课程专题 • 实践参与 • 协作磨课专题 2、学习设计:三类型学习、三板块内容 骨干培训 网络研修 试点校校本研修 ♦ 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 课标贯彻的问题研究与解决 ♦ 教师司(2013)39号文件学习 ♦ 研/培/教贯通的混合式课例研究 ♦ 混合式课例研究案例选学 ♦ 分教研组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

  18. 行动导向 • 课例研究案例 • 理论引领 • 专家课程专题 • 实践参与 • 协作磨课专题 2、内容设计:两类型学习、三板块内容 骨干培训 网络研修 试点校校本研修 理解学习 迁移学习 创建学习 专业思考 专业行动

  19. 分段课程视频 匹配网上磨课各环节资源 1. 视频A 2. 视频B 3. 视频C 4. 视频D 磨课计划研讨指导 备课研讨点评指导 上课视频点评指导 专业观课评课指导 40min 20min 10min 30min 磨课计划 备课研讨 上课听课 观课评课 网上磨课资源 课例研究课程资源==网上资源+视频资源

  20. 课例研究案例的行动导向品质要求 ♦ 呈现一节好课 产生、变化过程 ♦ 课例进步提高 ♦ 目标任务价值 ♦ 群组认识提高 ♦ 问题研究价值 ♦ 能够一以贯之 追踪研究问题 ♦ 教学不确定性 的更多了解/掌握 ♦ 课例承载价值 ♦ 过程方法价值 有研究 价值 无过程 缺失 有变化 提高

  21. 观课研讨 多次备课 多次上课 备课研讨 应用 学习 相关 资源 磨课 总结 课例 学习 备课 学习 观课 学习 研修 流程 磨课 计划 磨课 流程 评价 学习 计划 学习 3、基于磨课流程与远程研修流程复合服务的案例学习 课例 。 视频 A D B C 学员在分段视频课程引导下,循着磨课各环节,完 成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观课学习、应用学 习和评价学习等方面的研修任务。

  22. 课例研究各环节跟进学习要求

  23. 三、混合式课例研究应用分析 教师研究教学—— 聚焦点 教师对待教学的研究态度和品质

  24. 备课1 ——— 上课1 ——— 备课2———上课2…… • 原有经验——自我发现 ——自我调整——自我改变 • 能引发哪些生成?生成实现了吗?哪些生成能转化成新预设? • 预设 ——— 生成 ———新预设—— 新生成……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学习与研究 改变 研究 学习 工作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会 实践回答 实践反思 后的回答 经验回答 …… 自我发现 自我调整 “唯一能影响行为的学习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的学习。”

  25. 将生成学、促进学贯穿在课例研究各个环节 (写出来)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研究之路 (做出来) (记下来) (说出来) (改出来)

  26. 四、项目的学习和指导 促进协同与创建的对话 标准学习 案 例 学 习 理论学习 项 目 理 解 学校校 本研修 课 例 打 磨 案 例 选 学 迁移的对话 区域网络研修 案例学习 促进理解与 课例打磨 试点校校本研修——促进 创建和共同体建设的对话 项目区域网络研修—— 促进理解与迁移的对话

  27. 1、项目区域的网络研修—促进理解与迁移的对话1、项目区域的网络研修—促进理解与迁移的对话

  28. 指导 行为 对话 学习 行为 依导引 循序学 说真话及时交 看简报 评简报 积极提问答问 多思兼听畅言

  29. 2、试点校校本研修——促进协同磨课的对话 协同 磨课

  30. 集体 磨课

  31. 集体 磨课 课堂教学对话

  32. 集体 磨课

  33. 容易忽略而不能忽略 聚焦研究 重视两个环节 观课维度对应研究任务与问题。 观察点对应观察维度,具有可观/可记/可解释性。 量表要简明、方便记录和整理。 教学问题 计划制订 分工观课 用好问题研讨区,追踪研究问题。 计划有研讨 内容要完整 问题要适配 解决有措施 环节有要求 分配要合理 制订计划的问题:“虚”与“混”。

  34. 看计划 1、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 1.研究真问题 问题两相适配

  35. 什么是问题? ? ? ? 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是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责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面临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 ? ? ? ?

  36. 看问题 研讨区 看教案 看上课 看计划 看观课 1、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 2 解决问题措施合理性和针对性 3. 解决问题措 施的实践运用 4 指向问题的观课维度、工具、记录及观课报告 1.研究真问题, 两相适配的问题 5、计划-问题研讨:对确定/归因问题的讨论 备课-问题研讨:对问题解决措施的讨论 观课-问题研讨:问题解决实践观察的讨论 课后-问题研讨:对问题解决效果的讨论

  37. 服务磨课的问题研讨区

  38. 嵌入教学实践 聚焦重要问题 开放式分享 基 于 磨 课 流 程 的 教 师 研 修 渐进式积累 设计行动方案 学校 有效研修要点 学习氛围自由宽松 充分讨论反思 高水平专业引导 记录研究过程 与校本组织一致 进行效果分析

  39. 五、项目下行的期待 落实项目手册— • 管理者职责任务 • 指导者职责任务 • 研修组职责任务 理解认同项目明确角色责任 发挥主体作用 对接下行— • 专业支持 • 组织管理 • 制度机制 •活动整合 Your text in here 双对接计划—• 对接教学,研究教学问题,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对接研修,做规范持续的课例研究,提升教师研究品质。 项目下行的期待 • 区县 • 学校 国培实施行动计划 确保计划 实施条件 Your text in here

  40. 项目管理 五、项目管理 组织机构 计划管理 过程管理 三支队伍 角色管理 随机管理 制度机制 成果管理 评价管理

  41. 请多多交流、指正!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