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92 Views
第三节 电解池. 第一课时. 一、电解原理 1 、电解原理. 电解氯化铜 :. 实验现象 :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均 无新现象 发生。在第三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周围 CuCl 2 溶液绿色变深,阳极石墨棒周围 CuCl 2 溶液绿色变浅; 阴极 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 红色固体 , 阳极 石墨棒上有 气泡 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 试纸变为 蓝色 。. 实验 结论 :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溶液里的 CuCl 2 发生了分解反应: CuCl 2 = Cu + Cl 2 ↑
E N D
第三节 电解池 第一课时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电解氯化铜:
实验现象: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均无新现象发生。在第三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周围CuCl2溶液绿色变深,阳极石墨棒周围CuCl2溶液绿色变浅;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溶液里的CuCl2发生了分解反应: CuCl2 =Cu+Cl2↑ Cu生成于阴极的石墨棒上,Cl2生成于阳极的石墨棒上。
原理分析: CuCl2是强电解质且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Cu2+和Cl-。CuCl2=Cu2++2Cl- 通电前,Cu2+和Cl-在水里自由地移动着;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着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改作定向移动。溶液中带正电的Cu2+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而还原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 阴极:Cu2++2e-=Cu 阳极:Cl--2e-= Cl2↑ 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电解原理 1、电解的概念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注意: 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 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2、电解池: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2、电解池: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直流电源。 (2)两个电极。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阴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
4、两电极及电极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还原反应
离子放电顺序: ①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又叫做放电。 ②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性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③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 Ag+>Hg2+>Fe3+>Cu2+>(H+)>Fe2+>Zn2+; 阳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活泼金属电极›S2->I->Br->Cl->OH ->(F-、NO3-、SO42-等)(惰性电极)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