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50 Views
父. 篇. 母. 正确教育子女.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 目 录. ●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Part 1.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打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抑郁. 厌恶社交. 厌学. 发育障碍. 焦虑. 性格叛逆. 自尊心差. 情绪低落. 不自信.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但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 谎.
E N D
父 篇 母 正确教育子女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
目 录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Part 1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打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抑郁 厌恶社交 厌学 发育障碍 焦虑 性格叛逆 自尊心差 情绪低落 不自信
说 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识破。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还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 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会害怕家长。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懦弱、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 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恐惧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感“低人一等”,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压抑、沉默、性格孤独。
固 执 有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以故意捣乱表示反抗,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犟,越来越固执,会以离家出走、逃学与家长对抗。
粗 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怪 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会促使孩子加剧排他倾向。表面上孩子依照家长的要求做了,实际上,他内心抵触情绪很大。这种外在表现与内心感受的巨大反差反复重演,孩子会越来越怪僻。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感到心痛、后悔,再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予以物质补偿。开始时孩子对这种情况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
家长实施体罚的目的大多在于威慑孩子,警告其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在家长看来,孩子受到的惩罚越重,记得越牢。 那么,孩子感受又如何呢?
40.3%的孩子“不服气,内心抵制” 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 14.8%的孩子想离家或辍学。 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 ★“体罚”这一管教方式并没有发生积极作用和正向效果。
Part 2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话语,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话语,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向孩子显示你正在认真听他讲 ●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案例 如果上小学的儿子有一天放学回来对你说:“爸爸,我跟同学打架了!” 您会怎么做呢?
心不在焉 家长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全神贯注的倾听 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够容易的表达他面临的困境。有时候,甚至家长什么都不用说,孩子就能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的是家长能够正确理解他的感受。
您的女儿放学回来说,每天作业这么多,她真不想做了。你通常的反应是: A:作业多,也是老师为你们好。 B:又不是你一个人作业多,大家都是这样,有什么好说的!赶快去做! C:作业是太多了。要么你休息10分钟再做吧?
假如你的儿子问你:“爸,明天你干什么?”通常你的回答是:假如你的儿子问你:“爸,明天你干什么?”通常你的回答是: A:我不干什么。 B:我要出去一趟,有点事儿。 C:哦,我有点事。你有什么事吗?是不是需要我帮忙?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教育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之一,最关键的是父母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
首先父母要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怒不择言。 首先父母要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怒不择言。
二是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看作跟自己平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做表率;以身作则坚持基本的人生准则,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最忌讳禁止孩子做的,自己我行我素,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
四是接纳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严守 " 只对事不对人 " 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敞开,切莫说: " 你真笨 " 、 " 朽木不可雕 " 、 " 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 。
Part 3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身体接触的性侵犯有: 非礼、强奸、乱伦、引诱、强迫儿童触摸侵犯者的隐私部位、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等。 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有: 引诱、强迫儿童看色情电影、录像带、引诱、胁迫儿童裸露身体、向儿童裸露身体或拍摄儿童裸体照片等。
案例一:有一个男老师是同性恋者,但是他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对学生也不作不合适的举动。当班上的男同学取得好成绩时,老师有时候会拥抱他,祝贺他。
案例三:莉莉四岁时,妈妈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从此爸爸对她保护有加。甚至让莉莉洗澡时把浴室的门开着,因为他担心女儿洗澡时地面湿滑,不小心摔倒受伤。现在莉莉16岁了,当她洗澡时,门还是保持开着。
儿童遭受性侵犯的行为表现 ●儿童描述性行为; ●儿童直接或间接的告诉你有关虐待的信息; ●自毁行为或药物依赖,自杀倾向,自残; ●经常离家出走; ●厌食症或吃的过多; ●睡觉时不脱衣服; ●出现退步行为,如尿床; ●钱和礼物无缘无故的越积越多; ●生殖器淤伤或流血; ●性病; ●青春期怀孕; ●臀部,胸部,下腹部或大腿淤伤; ●与年龄不符的装扮、语言、行为。
性侵犯对儿童的影响 心理方面: 内疚羞耻、极度自卑、忧虑沮丧、不信任别人、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经常无故紧张、焦虑。 精神健康方面: 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脑海中常闪现被侵犯的情景;意识到自己的遭遇,但想不起具体细节;无缘无故的害怕、不安;时常做噩梦。
行为方面 自暴自弃、离家出走、吸毒、有自杀倾向、厌食或暴食、很怕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更多的出现与性有关的行为、实施性侵犯的潜在高发者 生理方面: 经常头痛、背痛、腹痛、身体无故不适;经常失眠;长期依赖药物;过早的性行为容易使生殖器官受到损害。
儿童性侵犯者常用的手段 一、伪装 ●与孩子熟识的性侵犯者往往送礼物给孩子、表扬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后伺机对孩子进行性侵犯。
●人多的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医院、影院等)性侵犯者会装作无意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人多的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医院、影院等)性侵犯者会装作无意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 ●陌生的性侵犯者会伪装成父母的朋友、物业管理者、推销人员等,趁家人不在,叫开门对孩子进行性侵犯。
二、对儿童进行胁迫 ●威胁儿童,如:你不听从,我就告诉老师和同学; ●打骂儿童,强迫儿童与其发生性行为; ●恐吓儿童,如:你不服从,我就杀了你(杀了你全家)!
三、对儿童进行性接触 熟识的性侵犯者会从看似无意的触摸、言语挑逗、给看黄色书刊、谈论色情话题、抚摸、亲吻、拥抱等一步步实施性侵犯,直至性器官的接触。
儿童性侵害的认识误区 误区1:儿童不可能被性侵害。只有成熟的女人才是侵害的对象。 事实:由于儿童的弱势性,儿童往往成为了性侵害的受害者。 误区2:侵害者以暴力、胁迫方式侵害儿童。 事实:侵害者可能用金钱贿赂、礼物、甜言蜜言、哄骗、关爱等手段来骗诱儿童。 误区3:侵害者通常是上了年纪的人。 事实:部分侵害者是受害儿童的同伴或朋友,如同学或同学的兄姐等。
误区4:侵害者通常是没有家庭、缺乏性的成年人。 事实:部分侵害者也是结婚有家庭的人。 误区5:侵害者都是社会、经济地位低层的人。事实:侵害者遍布各社会经济阶层。 误区6:侵害者外表鬼鬼祟祟、心怀鬼胎的样子,一眼就可以让别人看出来不是好人事实:外表文质彬彬或看起来高尚、正直的人也可能是侵害者。
误区七:侵害者通常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或教育程度低者。误区七:侵害者通常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或教育程度低者。 事实:侵害者中不乏高知识份子。 误区八:孩子常会谎报性侵害 事实:孩子很少会谎报性侵害。 误区九:父女乱伦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不可能发生。 事实:父女乱伦是常见的性侵害形式之一。 误区十:侵害者是陌生人 事实:侵害者中有70%以上是认识的人。
误区十一:侵害者是男性 事实:大部份侵害者是男性,但也有女性侵害者。 误区十二:加害者没有预谋,不会使用计谋诱骗孩子。 事实:大部份加害者是有预谋而且使用各种计谋、言语来诱骗孩子。他们所使用的计谋有:冒充警察、送礼物、玩具、金钱、糖果、问路、假装车子故障、谎称家人托付来接儿童、跟踪、假冒水电工或邮差等。 误区十三:性侵害未必具有伤害性。 事实:性侵害造成的伤害不一定直接从身体上显现出来,这种伤害潜藏在心理、精神、人际关系等深层次。
误区十四:孩子没有受外力胁迫,他(她)们同意性接触,这应该不算性侵害。 事实:凡是利用孩子的无知、微妙的信任关系及权力地位来影响或引诱孩子,都是性侵害。
如何发现儿童遭受了性侵犯??? 儿童遭受性侵犯的身体行为指标: 1.发现性病(任何年龄的儿童)或早孕 2.口部、生殖器官肛门发生流血或外伤迹象 3.行走、起坐困难 4.学校里表现出的异常: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怪异、同学友谊的变化 5.离家出走或不愿回家 6.对人不信任 7.反感提及某人或经历,对特定的人、场所或话题表现出害怕、逃避 8.异常表现:喜欢独处或与以往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没有激情;孤僻;攻击性 9.超出自身年龄阶段的性知识、行为或淫秽语言
当得知孩子遭受性侵犯时,父母该怎么办???当得知孩子遭受性侵犯时,父母该怎么办??? • 相信孩子 • 保持平静 • 给孩子信心 • 告诉孩子接下来怎么做 • 支持孩子 • 举报性侵犯 • 告诉孩子:遭受性侵犯并不是你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