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alm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2. 第一节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幼儿园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导致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坚持时间较短。所以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好的开始,幼儿的兴趣没有被激发,下面的活动就很难继续进行。在活动的开始,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也不具备准备活动的心理,这完全要靠教师活动开始时有效的导入,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幼儿的智力情绪,重视加强导课的技巧,想尽方法使他们迅速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别出心裁的导入方式,一定会先入为主,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师幼也就容易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活动时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激发活动兴趣,明确活动目标,形成活动动机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行为,是在活动开始或进入活动新单元、新段落时,教师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技能,它的目的是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4. 二、导入技能的作用 • 1、提供与活动相关的必要信息,给予适当的刺激,引起和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进入活动的准备状态,为活动做好心理准备。2、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激活幼儿的思绪,使他们对于所要参与的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保持活跃、高涨的情绪。

  5. 3、让幼儿初步明确所参与活动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他们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对活动的欲望。4、在导入时,对幼儿的良好表现,如:注意集中、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等表现,给予及时地肯定与鼓励,促使他们产生想要进一步参与活动的愿望。3、让幼儿初步明确所参与活动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他们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对活动的欲望。4、在导入时,对幼儿的良好表现,如:注意集中、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等表现,给予及时地肯定与鼓励,促使他们产生想要进一步参与活动的愿望。

  6. 三、导入技能的结构 •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 2、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 3、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引 • 4、建立经验与知识的联系

  7. 四、导入方式 •     1、故事导入:“故事”,这里指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和神话及民间传说等,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科学合理的运用它们,恰当的导入,会使幼儿感到亲切、生动,还符合幼儿认知的心理轨迹,引起他们的共鸣。

  8. 2、音乐导入:“音乐”,这里指的是世界著名乐曲和经典歌曲、歌谣,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并且幼儿喜欢的朗朗上口的,吸引幼儿。3、提问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他们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活动内容的联系,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2、音乐导入:“音乐”,这里指的是世界著名乐曲和经典歌曲、歌谣,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并且幼儿喜欢的朗朗上口的,吸引幼儿。3、提问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他们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活动内容的联系,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

  9. 4、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教师不用借助其它材料,以简捷、明确的语言直接向幼儿提出教学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的各个重要部分与教学程序,以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但是直接导入有其局限性,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选用。4、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教师不用借助其它材料,以简捷、明确的语言直接向幼儿提出教学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的各个重要部分与教学程序,以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但是直接导入有其局限性,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选用。

  10. 5、多媒体手段导入: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幼儿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如果在教学内容中活动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是幼儿未曾接触过的,或者新知识比较抽象,是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则可运用这种导入方式,生动自然,起到寓教于乐之效。5、多媒体手段导入: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幼儿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如果在教学内容中活动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是幼儿未曾接触过的,或者新知识比较抽象,是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则可运用这种导入方式,生动自然,起到寓教于乐之效。

  11. 5、多媒体手段导入: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幼儿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如果在教学内容中活动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是幼儿未曾接触过的,或者新知识比较抽象,是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则可运用这种导入方式,生动自然,起到寓教于乐之效。

  12. 6、教具导入: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教具,如:卡片、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幼儿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6、教具导入: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教具,如:卡片、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幼儿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

  13. 五、导入技能的要求 •    1、明确的目的。2、兴趣为前提。3、适合幼儿本身4、顾全师幼互动5、时间掌握得当。

  14. 六、导入技能训练评价标准 • 1、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2、自然引入活动主题,衔接紧密、恰当。3、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

  15. 七、思考与练习 • 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 (中班) • 设计背景: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桃花都开了 • 请你为中班小朋友画“美丽的春天”设计2—3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16. 第二课时 提问的技能

  17.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提问一般有回忆式,判断式,理解式,运用式,评价式,书上讲的很清楚,这里不在赘述。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提问一般有回忆式,判断式,理解式,运用式,评价式,书上讲的很清楚,这里不在赘述。

  18. 一、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 一、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例如:在《小兔乖乖》的活动中,当多媒体电脑上出现了各种动物尾巴时,我问:“这是谁的尾巴?为什么?”在出现下一动物形象前,我又问“你猜猜还会有谁来?”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这是引发多角度回答的提问。

  19. 二、突出重点,并给予适宜的候答时间 • 例如:在韵律活动创编动作中,我问:“春天里小鸟飞来了,他们看到老朋友大树会怎样呢?”,有的幼儿说:“大树会摇着树枝欢迎小鸟”,“小鸟会唱歌给大树听”,“小鸟会帮大树捉虫”……幼儿为了答问而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找答案。这个提问为幼儿的动作创编打下了基础。当有幼儿答对时,如果教师立即予以肯定性表态,那么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努力。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20. 三、教师应注重发展应答技巧 •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例如:教师问:“夏天有哪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有幼儿答:“心静自然凉”,教师一愣后应答:“哦”后,即转问其他幼儿。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 控制问题的答案。结果是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幼儿的观点,幼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样会贬低幼儿的价值,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控制课堂讨论的工具。如果教师此时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进一步提问:“什么叫心静自然凉”的话,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21. 2、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无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2、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无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 3、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问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教师的提问技能就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22. 四、思考与练习 • 设计在讲述故事《小马过河》前后的提问问题

  23. 第三课时 观察技能 • 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成功反思,改进教学和看护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则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手段。

  24. 蜗牛(大班科学) •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 活动准备: •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 活动过程:

  25. 一、案例  捉蜗牛 •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26.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        1、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 2、  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 3、  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27. 4、  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 5、  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 6、  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 7、  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28. 三、喂蜗牛 •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29. 五、思考与练习 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区中频繁更换区域的原因

  30. 第四课时 演示技能

  31. 导入: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活动的特点,运用各种媒体向幼儿展示或实际表演,传送信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模仿、思考‘促进幼儿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行为方式。一般有展示型演示,实验型演示,示范型演示,电教演示导入: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活动的特点,运用各种媒体向幼儿展示或实际表演,传送信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模仿、思考‘促进幼儿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行为方式。一般有展示型演示,实验型演示,示范型演示,电教演示

  32. 教案仿编故事分析:小动物开店 • 活动目标: • 1、有仿编故事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 2、能根据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仿编故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表述。 • 3、能安静、耐心的倾听同伴讲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33. 活动准备: • 1、课件一套 • 2、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卡片 • 3、节奏欢快的音乐录音

  34. 活动过程: • 一、听录音、看课件,分析故事中三个动物的典型特征,并根据其典型特征进行接近联想,激发幼儿仿编故事和表达的愿望。(指向目标1、2、3)(情趣体验法、尝试成功法、有意设疑法、点拨引导法)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就请小朋友们坐下来,仔细的听一听、看一看。

  35. 1、故事叫什么名字? • 2、刚才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是故事的什么?(开头)故事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 3、出示动物:大象、河马、袋鼠,引导幼儿逐个观察。 • 提问:大象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开什么商店?(河马、袋鼠同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36. 小结: • 动物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本领来开店的,这些商店能够为动物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

  37. 二、仿编故事中间部分。(达到1、2、3)(自主选择法、主动发现法、交往活动法、尝试成功法)二、仿编故事中间部分。(达到1、2、3)(自主选择法、主动发现法、交往活动法、尝试成功法) • 1、幼儿自选屏幕上的动物进行仿编。 • 教师:除了大象、河马和袋鼠,还有很多动物都想开商店,那就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可以开什么商店?开这个商店可以做些什么?(要求: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38. 2、教师引出故事结尾:动物们在森林里开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有了这些商店以后,动物们生活得比以前更加方便,更加快乐!2、教师引出故事结尾:动物们在森林里开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有了这些商店以后,动物们生活得比以前更加方便,更加快乐!

  39. 三、仿编完整的故事。(巩固目标2、3)(自主选择法、交往活动法、尝试成功法、 评价学习法) •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帮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开了各种各样的商店,那你们想不想把你们帮助小动物开店的事编成新的故事呢?

  40.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开头及结尾部分。 • 2、幼儿自选三张动物卡片仿编完整的故事,讲给同伴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 要求:讲清楚故事的开头及结尾部分,中间的故事自己编。比一比谁编得和别人不一样。 • 3、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评价。

  41. 提问:谁讲得好?为什么好?(引导幼儿从故事的完整性――“五要素”、讲述故事的语气、语调及故事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问:谁讲得好?为什么好?(引导幼儿从故事的完整性――“五要素”、讲述故事的语气、语调及故事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42. 4、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分散的将自己改编后的故事完整的讲给在场的老师听。4、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分散的将自己改编后的故事完整的讲给在场的老师听。

  43. 四、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帮助小动物们想了办法,开了商店,还把它编成了好听的故事,真了不起!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也像故事里的小动物一样,用自己的本领为我们身边的人做更多的好事,好吗?(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44. 五、思考与练习 • 1演示:小船的折纸方法。 2演示:律动“小燕飞”“大象走”“小鱼游”。

  45. 第五课时 评价技能 • 各有长短

  46. 评价是对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本身就是活动的一部分。评价方式是根据评价内容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再是把幼儿进行排队,对幼儿进行优劣之分,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关注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情况。评价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幼儿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评价是对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本身就是活动的一部分。评价方式是根据评价内容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再是把幼儿进行排队,对幼儿进行优劣之分,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关注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情况。评价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幼儿的发展为评价服务

  47. 教学过程 • 一、评价的目标和内容: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教师的评价意识,了解现有的生活活动评价模式,探索能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和积极性的新的评价方式和策略,构建科学的、简约的具有操作性的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的评价指标、逐步建立评价操作体系,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能力。

  48. 2、在评价方面,以本课题为契机,积累经验,为探究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教学活动、游戏)等能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为建立一套适合实际的评价机制作铺垫。

  49. 2、在生活活动中主要分三环节(幼儿的午餐、午睡、盥洗)来进行探究。如: a、午餐可分:餐前、餐中(用餐情绪、用餐姿势、用餐量)、餐后。b、午睡:睡前(脱衣)、睡中(午睡姿势、午睡时间)、起床(穿衣、整理床铺)。c、盥洗:自己入厕、洗手、洗脸等。

  50. 3、建立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适合小、中、大各年龄段的幼儿生活活动评价机制(卡、榜、表、册)。如:a、设置生活活动家园联系卡(每日)。b、设置幼儿生活活动“星星榜”“笑脸榜”“拇指榜”等(每周)。c、设置幼儿生活活动评价表,以小结的形式进行评价(每月)。d、创建幼儿生活活动评价册,以评语形式进行评价(学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