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建立原住 民族 學生 自信心

建立原住 民族 學生 自信心. 林春鳳與大家一同成長. 今天的內容. 前言 教育 產業 競賽 結語. 前言. 由於社會民主化與多元文化的興起,對於尊重差異、尊重少數族群的人權理念逐漸受到重視,弱勢族群也逐漸發出他們的聲音,加上學者專家的研究與傳播媒體的深入報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弱勢族群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教育. 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切與重視。事實上,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不僅是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國教育的一貫政策。

al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建立原住 民族 學生 自信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立原住民族學生自信心 林春鳳與大家一同成長

  2. 今天的內容 • 前言 • 教育 • 產業 • 競賽 • 結語

  3. 前言 由於社會民主化與多元文化的興起,對於尊重差異、尊重少數族群的人權理念逐漸受到重視,弱勢族群也逐漸發出他們的聲音,加上學者專家的研究與傳播媒體的深入報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弱勢族群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4. 教育 • 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切與重視。事實上,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不僅是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國教育的一貫政策。 • 教師教學所使用的非慣用語言、課程教材所傳遞的文化知識與其本身所持的文化差異,將使其必須重新學習,在優勢團體的文化霸權影響之下,將促使原住民對自己失去信心,喪失自我認同感,進而造成其學習動機低落。

  5. 教育 • 學校教育所傳遞的文化價值若能配合學生的文化背景,則學生可以用自身的文化來理解學校的課程內容與生活規範等,無形中將減少原住民學生的排斥學習心態,建立其民族自信心,有助於提昇其學習動機。

  6. 教育 • 教育部為執行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及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畫,特訂定教育部補助技職校院及高級中學辦理原住民教育實施要點,其目的之一為:振興原住民民族文化,促進多元文化發展,並加強原住民民族文化認同,提升民族自信心。

  7. 部落大學 • 部落大學是針對原住民部落所成立的終身教育機制,因此「部落教室」也就成為各地部落大學用以號召社會認同的重要名詞。 • 「部落教室」代表著部落資源整合的平台,透過部落課程委員會的運作,部落教室的資源可以為整體部落的發展開創一個新的機制,透過以部落為主體的對話、共識凝聚的過程,建立原住民對文化的自信心,進而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

  8. 部落大學 • 原住民長期累積下來的生態智慧與價值體系,必須獲得傳承,以「傳統知識體系的建構」做為目標,原住民族才得以因著文化體系的重建而建立其自信心,也才能發展出維繫族群生存的物質基礎。

  9. 產業-成功案例 • 布農休閒農場:打造原住民的文化、經濟產業模式 • 被尊稱為「布農希望工程師」的白光勝牧師,他將成長過程的挫折中體會到原住民在社會上的種種困難,以及學習到的經驗帶回家鄉部落—台東延平鄉,從部落服務做起。 • 發展出以原住民的文化為主體,搭配農業、休閒、藝術元素的產業模式。 資料來源:白勝光牧師、李麗雪牧師的訪談,布農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bunun.org.tw/,布農部落格http://blog.yam.com/bununblog)

  10. 產業-成功案例 • 布農休閒農場 • 涵蓋文化體驗園區、部落劇場與表演藝術、有機無毒蔬菜專區、畜牧場、花卉生產專業區、旅館餐飲服務、溫泉遊憩、農特產中心、編織工作坊、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等設施與產業活動。 • 以集體生產、休戚與共的方式形成一個產業、教育、文化、社會福利、自然倫理與信仰的價值鏈。 資料來源:白勝光牧師、李麗雪牧師的訪談,布農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bunun.org.tw/,布農部落格http://blog.yam.com/bununblog)

  11. 產業-成功案例 • 原住民的教育發展,不能只單從原住民一方觀點著手,整體社會也應改變其觀點,體認多元文化之美,保存多元文化資產,在各種族群文化共存共榮的共識下,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與創新,並且致力推動原住民部落的社經發展,如此一來,原住民族群不但能保有傳統文化根基,並且能發展經濟,有能力發展自我潛能,獲得自我與他族的認同,並建立民族自信心,才能確實促進原住民整體性的發展,讓原住民的未來更有希望。 資料來源:白勝光牧師、李麗雪牧師的訪談,布農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bunun.org.tw/,布農部落格http://blog.yam.com/bununblog)

  12. 產業-成功案例 • 最直接顯著的成效就是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布農族人成為布農部落的老師、農場的農夫、解說員、解說嚮導、工程師、及工藝創作者。 • 部落的失業者與青少年獲得就業與工作實習的機會,也帶動更多在都市裡的原住民,帶著知識與經驗回到部落服務,這個過程不但找回原住民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也創造足以自給自足的經濟利益。 資料來源:白勝光牧師、李麗雪牧師的訪談,布農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bunun.org.tw/,布農部落格http://blog.yam.com/bununblog)

  13. 競賽 • 「勝利是百分之十的生理因素,百分之九十的心理因素」,信心影響比賽成績,而比賽成績也將影響未來信心。 • 在眾多的心理學家將自信定義有很多種,而總歸為自信心是自己能夠成功地完成一件想要的行為信念。

  14. 原住民樂舞比賽

  15. 台灣原住民族袍澤高爾夫球隊年度競賽

  16. 歌唱比賽

  17. 族語戲劇比賽

  18. 繪畫比賽

  19. 原住民雕刻

  20. 結語 • 所有的東西不可能一次或一下就馬上學會,它必須用盡心思去學習,而讓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照片取自:原教中心相機

  21. 感謝大家的聆聽 Aray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