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90 Views
鸦片战争. 一、背景 1. 英国 ——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 )目的: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根本原因 —— 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 2 )国力强盛 ( 3 )商品、鸦片和炮舰 (打开中国大门的武器) 2. 中国 ( 1 )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 2 )国力衰微 ( 3 )自然经济 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 问题 1 :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的原因有哪些因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政策等.
E N D
一、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目的: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根本原因——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国力强盛 (3)商品、鸦片和炮舰 (打开中国大门的武器) 2.中国 (1)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2)国力衰微 (3)自然经济 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
问题1: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的原因有哪些因素?问题1: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的原因有哪些因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政策等 问题2: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直接目的:扭转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问题3:“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认为呢? 英国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禁烟运动只是英 国人的一个借口。
评价林则徐禁烟 1.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主观愿望) 2.中华民族英雄: 反击外来侵略,客观上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
二、经过:1840—1842 三、结果:中国战败 1.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投降政策) 根本原因──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强大的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 2.标志:清政府屈辱求和 签订不平等条约 四、性质: 英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五、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1949) 政治: 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冲击了封建制度)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侵略) 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反封建)
经济: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经济: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外交: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被迫向西方开放。 社会生活:建筑、饮食、礼仪等 积极: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消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认识: 工业文明必然战胜农耕文明 闭关必然落后 落后必然挨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反抗侵略压迫 追求民族独立 1.林则徐禁烟 2.爱国官兵的抵抗 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根本:英法等欲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清政府拒绝修约 二、经过 1856—1860 三、结果 中国战败 签订不平等条约 四、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政治: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经济: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为其经济附庸)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原因(市场、原料) 性质(侵略战争) 扩大: 战争过程——侵略国家:更多 侵略时间:更长 侵略范围:更大 战争影响——口岸割地:更多 主权破坏:内地 社会性质:加深
1.(2010·四川文综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1.(2010·四川文综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A 本题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也排除。
2.(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2.(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D 根据题干信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可知条约是《南京条约》,故选D。
3.(2010·海南单科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3.(2010·海南单科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英法联合侵华,俄国获利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解析】D 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 4.(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5.(2009年重庆文综19)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5.(2009年重庆文综19)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
6.(2009年全国文综I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6.(2009年全国文综I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7.(2009年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8.(2009年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8.(2009年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解析: 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9.(2011年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