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24 Views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驾驶篇.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有时,一场严重道路交通事故会给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危害. 目录.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气候因素 刮风、下雨、大雾、烈日、下雪、结冰等恶劣天气,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驾驶性能,影响行车安全。.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道路因素
E N D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安全驾驶篇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有时,一场严重道路交通事故会给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危害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 气候因素 • 刮风、下雨、大雾、烈日、下雪、结冰等恶劣天气,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驾驶性能,影响行车安全。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 道路因素 • 道路设计存在安全缺陷,横断面宽度不足,急弯陡坡都会影响会车、超车安全;道路施工质量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平整度、构造深度不足等都不利于安全行车。 • 包茂高速铜川段车祸频发,暴露道路设计缺陷。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 行人因素 • 行人的共同特点是动态不定,行走随意性大,方向多变。 • 机动车驾驶员能够正确判断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动态,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影响安全行车的客观因素 • 车辆因素 • 车辆制动性能是否灵敏有效,是安全行车的关键。此外,转向系统、车轮、灯光、喇叭、仪表等部位性能是否良好,也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漏油、漏气、漏水等故障,刮水器损坏,缺后视镜等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二、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观因素 • 违法驾驶 • 酒后驾驶、超速行车、超员超载等,都会增加与行人、车辆和设施发生摩擦碰撞的机会,从而造成严重交通事故。
二、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观因素 • 身体因素 • 当驾驶人受气候环境、道路条件影响,饮食不适、身体状况不佳、服药或疲劳时,都可能导致操作机动车不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 情绪因素 • 当驾驶人情绪机动、心情不佳时驾车,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反应能力差等现象,容易发生事故。
二、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观因素 • 思想麻痹 • 驾驶机动车时精神不集中,或是听广播、吸烟、接打电话、吃东西,容易放松警惕,一旦出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操作失误。
三、杜绝交通违法行为 超速行驶 客车超员 货车超载 酒后开车 疲劳驾驶 违法超车 争道抢行 逆向行驶 违反交通信号 向车外抛洒物品 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爸爸,我想你了!
1.超速行驶 • 2011年因超速行驶导致交通事故16750起,导致7544人死亡,1718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0695万元。 • 超速行驶的危害 • 超速行驶易发生碰撞事故。 • 超速行驶易发生翻车事故。超速行驶会增加事故的严重程度。汽车速度越高,储备的能量也越大。 十次事故九次快!
驾驶人对车辆的操控难度增加 驾驶人对速度判断产生误差 驾驶人注意力频繁转移 超速行驶影响 减少了驾驶人的反应时间 驾驶人容易疲劳 影响驾驶人观察、判断的准确性
以下情形之一,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拖拉机不准超过15公里。以下情形之一,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拖拉机不准超过15公里。 • 通过胡同(里巷)、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隧道时。 • 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 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 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 进、出非机动车道时。
交通管理部门设立限速路段,实行固定测速、流动测速。但有的司机朋友与电子警察“躲猫猫”,有电子眼处放慢车速,无电子眼处玩命前冲,视生命如儿戏。交通管理部门设立限速路段,实行固定测速、流动测速。但有的司机朋友与电子警察“躲猫猫”,有电子眼处放慢车速,无电子眼处玩命前冲,视生命如儿戏。
2.客车超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 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但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10%;
客车超员的危害 • 超员会严重损坏道路设施。 • 客车超员,容易导致乘客在行车过程中受伤。 • 超员载客,会增加车辆制动距离、增大行驶过程中的危险性。 • 严重超员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发生。
3.货车超载 • 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 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货车超载的危害 • 货车超载会严重损害道路及其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特别是加大对桥梁的损害程度。 • 如果车辆超载势必增加刹车的距离,增加了刹车的距离,就增加危险,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 由于超载,增大的车辆的运动势能,事故发生时无形中会增大后果。
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当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当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
4.酒后驾驶 饮酒后对驾驶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 视力减退,视界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 • 注意力降低,认识范围变窄。 • 判断的准确性降低。 • 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动作不协调。 • 情绪不稳定、理性降低。 红与黑
酒后驾驶造成的事故 • 碰撞事故较多。 • 事故发生的时间多在午饭后和夜间。 • 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 2011年因酒后驾驶导致交通事故4912起,导致1957人死亡,522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2811万元。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酒后驾驶的规定 • 酒驾分饮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 •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记12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醉酒后驾驶营运或非营运机动车,吊销驾驶证。 酒驾?醉驾?
醉驾入刑 •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将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 醉酒驾驶者,将对其进行拘役,醉驾者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
5.疲劳驾驶 •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 疲劳驾驶的生理、心理表现。 • 疲劳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 2012年因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1183起,导致726人死亡,148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3620万元。
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 • 一般情况下,应保证驾驶员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疲劳的影响。 • 合理使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 • 营运车辆接驳运输。
公安部第123号令对于疲劳驾驶的规定 • 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12分。 • 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6分。
6.违法超车 • 违法超车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 • 从被超车的右侧超越。 • 在被超车示意左转弯、掉头时超车。 • 与对面来车有可能会车的,强行超车。 • 被超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 超越正在超车的车。
违法超车的特点 • 一般情况下,超车时车辆高速借道行驶,而且需要被超车的配合,危险性极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 2012年因违法超车导致交通事故4804起,导致1352人死亡,642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2695万元。
7.争道抢行 • 争道抢行的表现: • 遇放行信号未让先被放行车辆。 • 遇放行信号时,转弯车未让直行车和被放行的行人。 • 行驶在两条以上车道的路段上,机动车变更车道时,妨碍本车道车辆正常行驶。 • 支路车未让干路车。
争道抢行的危害 • 争道抢行,被称为早晚高峰第一大驾车陋习,许多交通事故也与此有关。 • 机动车在快速的运动中,互相礼让既是文明的要求,更是安全的保障。
8.逆向行驶 • 机动车违反了右侧通行的原则,就属于逆向行驶,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 2012年因逆向行驶导致交通事故7662起,导致2610人死亡,1051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5645万元。
8.逆向行驶 • 逆向行驶的主要表现: • 行驶在划有中心线中间无物体隔离的道路上,越过中心线驶入逆行。 • 行驶在快慢车道不分的道路上,会车时侵占道路左侧对方车道,也属于逆向行驶。
9.违反交通信号 • 针对违反信号灯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并且导致交通事故的几率和导致人员死伤的几率高。 • 公安部第123号令,加大了对违反信号灯的驾驶人的处罚力度,计分由过去一次记3分调整为6分。
10.向车外抛洒物品 • 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向车外抛洒物品,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六条明确指出:“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11.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 开带“病”车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驾驶员应高度重视。
四、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 春季 • 春困会降低机动车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春困应当是驾驶人春季安全行车的前提。 • 驾驶人应当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调节好“生物钟”,特别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头脑保持清醒。 • 行车中感到困倦时,应适当少穿点衣服,降低体温,必要时要停车休息。
四、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 夏季 • 夏季是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季节。 • 驾驶人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 出车前应喝足水,并随车携带一些饮料和防暑药品。 • 行车途中如出现头晕、心悸、困乏、无力等情况,应尽快寻找荫凉地点停车,不可勉强驾驶。 • 注意观察机动车的水温,注意检查轮胎气压。 • 夜间行车时注意行人,放慢车速。
四、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 秋季 • “秋乏”会给驾驶人的安全行车带来隐患,驾驶人要克服困倦和睡意,生活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 秋季多风多雨,驾驶人在特殊气候下行车要小心谨慎,随时注意观察路面情况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动态。
四、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 冬季 • 冬季行车,要掌握好在冰雪路面上的安全行车要领。 • 做好车辆冬季保养,确保车辆在低温状态下正常行驶; • 驾驶人要注意防止冻伤。 • 驾驶人要注意观察行人动态,谨慎驾驶。
1.制订合理的行车计划 • 行车前要充分提前考虑,合理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 • 行车途中,要注意观察路口标志或有代表性的建筑、路过的地名、路口提示等,以免返回时走错行驶路线。
2.把握行人交通动态,做好预防措施 • 在路旁玩耍的小孩,可能当车辆临近时猛跑过街;从院内或胡同里跑出来,遇来车容易惊慌而躲闪不及。 • 此时应迅速把车辆慢下来,在相对稳定后再决定如何通过。
3.注意骑车人的动态 • 风雨天气里,雨衣雨帽影响视力,自行车在拐弯时可能未及时发现机动车。 • 通过交叉路口时,要防止自行车突然猛拐横穿路口。 • 在与行驶速度较慢或停止的公共汽车会车时,要注意防备自行车很有可能从车后拐出。
4.驾驶机动车必须按规定系好安全带 • 无论车辆是否低速行驶,乘客都要系安全带。 • 系安全带不光只适用于前排乘客,后排乘客也应系。 • 安全带的作用是在汽车发生事故时,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5.服药后不开车 • 服用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感冒药物等,可能会引发注意力分散、视力减弱,有些还会引发头晕、呕吐、反应无力、动作协调性差等反应,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 如服用有影响驾驶工作的药物,在药物作用消失前,不应驾驶机动车。
6.注意视觉盲区 • 在道路交叉口、拐角处有墙等建筑物或构筑物挡住视野时,应慢行、暂停,确认安全后再行车。 • 车的前后窗柱使车斜前方和斜后方容易成死角。这时应减速留够处理的余地,或及时停车、转头,直接用眼确认。
7.开车时不接打电话 • 打电话时驾驶人也难以使车辆在行车道上保持正确的位置、保持适宜的车速以及对安全距离的判断和操作。 • 驾驶人手持电话时发生碰撞事故的危险比正常驾驶要高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