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20 Views
教师作为研究者. 嘉定教师进修学院 于家太. 讲座思路. 1.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 2. 教师如何做研究。 3.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 1/2. 1. 提高教师专业工作的含金量 . 2. 教师工作的可替代性。.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 2/2. 如果工作的技术含量越高,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低;如果技术含量越低,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高。应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提高自己工作的技术含量,尽量降低工作的可替代性。 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从经验型走向 经验研究型 ,由粗放教育走向精益教育。. 教育科研还是必需的.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
E N D
教师作为研究者 嘉定教师进修学院 于家太
讲座思路 1.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 2. 教师如何做研究。 3.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1/2 1. 提高教师专业工作的含金量. 2. 教师工作的可替代性。
为什么要做点研究2/2 • 如果工作的技术含量越高,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低;如果技术含量越低,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高。应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提高自己工作的技术含量,尽量降低工作的可替代性。 • 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从经验型走向经验研究型,由粗放教育走向精益教育。
教育科研还是必需的 •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1. 实践——实践——再实践。 这种实践的意义就是在于重复了。 2. 实践——反思——再实践。 这样也很有成效。 3. 实践——研究——再实践。 这需要科研来支撑,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 1. 教师做研究不是把自己扮成一个理论家,而是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并改变之。 2. 倡导一种工作、学习、研究的融合方式。
教师能做些什么 • 教师研究起步的第一堂必修课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
问题从哪里来?1/3 1. 解决现有问题 • 案例1——“数学与生活” • 低年级的数学与生活很容易联系,教师可以提着香蕉、桔子、拿着算盘去课堂。孩子兴趣很高,学习很快。但是高年级数学越来越抽象,如何解决抽象概念、公理、定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就是很值得探讨吗? • 案例——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的探究。
问题从哪里来?2/3 2. 从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兴趣点。 • 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怎么整合?现教学内容就可以了?或者我们做一些资料库就完成了? • 案例——学科双语教学的尝试。双语教学要解决原来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赋予传统的课堂以全新的形式和内涵。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有什么要求?
问题从哪里来?3/3 3. 寻找新的生长点. • 案例——“上课效果好和教学成绩优秀”背后存在的问题研究。 • 当我在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问题意识越来越淡。是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压抑了学生的表现和创造力?学生都成了“乖乖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说不做。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有了问题怎么办1/3 1。寻求一些专业支持 • 如孩子厌学问题,是驱动力出了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学习成效问题?是家庭问题还是孩子师生交往问题?可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
有了问题怎么办2/3 2。寻求同伴与专家的支持。 在沟通交流中激发灵感,启发思路。利用教育沙龙、聊天、校园网等,因为别人可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对策。借用外脑。
有了问题怎么办3/3 3。自己的行动研究 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问题的正误,验证问题的解决对策。
科研的途径 • 教学反思 • 同伴互助 • 专业引领
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1/3 1。从边缘参与起步 • 改进一个教学行为。 • 参与一个研究团队。 • 可以模仿一些别人的研究。
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2/3 2。从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开始 • 写案例及评述,教学心得,教后感开始。 • 调查法,发个问卷,“你心目中的好教师”。可以知道在学生眼中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 访谈,到学生家里访谈一下家长“孩子如何做家庭作业?”或者“孩子如何度周末?”
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3/3 3。设计研究课题 • 设计与自己能力相宜的研究主题(现在的弊端就是大题小做)。但是有些题目一句话、一篇短文就解决了,但是硬要做一个课题,过于夸张。 • 教师可以设计自己校级的研究主题,再扩展开来。
坚决地行动 • 要真做,持之以恒,别到最后一天才去做课题,没有东西,然后瞎编,或者到网上去荡。这样就严重损害了教育研究的尊严,没用! • 注意做好记录,积累资料,为最后的成果总结提供材料。
一个简单方案包含的步骤 • 发现问题——你想改善的东西。 • 说明问题。 • 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 • 设计改进工作的阶段和步骤。 • 记录改进过程。 • 报告效果。 • 进一步的行动。
教师的表达方式1 • 论文——议论文。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 提出一个观点。 2. 解释观点。 3. 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教师的表达方式2——案例研究 • 白描——实话实说. 1. 真实描述一个情景,不加任何修饰。 2. 要有点评。 3. 从这个现象中发现教育的内涵之所在。
教师的表达方式3—教育叙事 • 叙事——记叙文。讲故事!!! • 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 这种研究方式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过着故事化的生活。就是“个人传记”。
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么成功,但是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总会得到答案的。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么成功,但是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总会得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