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892 Views
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贵阳市贸易合作局 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8.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在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什么要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 在国内有关的商业理论中,普遍认为 ……. 第一、商业国际化的问题 a 、外资的大举进入,对本土商业的冲击; b 、本土的商业要完善自身结构; c 、要提高城市整体水平。. 第二、 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3 、流通现代化的需要. 规划背景
E N D
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贵阳市贸易合作局 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8.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在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在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商业国际化的问题 a、外资的大举进入,对本土商业的冲击; b、本土的商业要完善自身结构; c、要提高城市整体水平。
规划背景 贵阳市城区近几年来各项建设步伐加快,对城区内主要街道的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形态由单中心格局逐步向多中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
近几年来,贵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网点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也有明显改善,对繁荣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了贵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但在商业网点建设中,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等现象,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并导致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近几年来,贵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网点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也有明显改善,对繁荣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了贵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但在商业网点建设中,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等现象,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并导致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了促进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指示精神、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商业网点现状和今后商业发展趋势,对贵阳市商业网点的发展进行规划。为了促进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指示精神、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商业网点现状和今后商业发展趋势,对贵阳市商业网点的发展进行规划。
一、城市性质 •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内陆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是黔中产业带上重点发展的经济中心和综合性工业基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旅游服务城市。
二、城市规模 201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17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6.6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方向综合分析中心区外围片区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市政设施水平、资源分布情况、用地潜力分析、现有工业布局关系、与周边邻县的关系等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发展主要方向宜向南(小河)、东(龙洞堡)以及西北片的金华、将军山一带发展。三、城市发展方向综合分析中心区外围片区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市政设施水平、资源分布情况、用地潜力分析、现有工业布局关系、与周边邻县的关系等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发展主要方向宜向南(小河)、东(龙洞堡)以及西北片的金华、将军山一带发展。
4、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城市总体规划摒弃了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提出了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城区形成小河、白云、金阳、龙洞堡、花溪、三桥马王庙、新添、二戈寨八个片区与中心区共同形成“众星捧月”的空间布局形态,片区之间以绿色空间相隔离,通过交通干线相连接,呈组团式格局。强化“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特点。4、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城市总体规划摒弃了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提出了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城区形成小河、白云、金阳、龙洞堡、花溪、三桥马王庙、新添、二戈寨八个片区与中心区共同形成“众星捧月”的空间布局形态,片区之间以绿色空间相隔离,通过交通干线相连接,呈组团式格局。强化“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特点。
第一部分 贵阳市商业网点现状分析
一、历史形迹 从明代起,贵阳市就逐步成为全省的经济贸易中心,在贵阳城内,就有12个较大的商业坊市。到清代,业已形成72行的商业格局,以大十字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历史留下的商业繁华区仍是现代贵阳市的核心商业区。今天的商业网点布局延续着过去的空间形态。
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商业网点6.13万个,零售商业营业面积约9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3.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12%。主要街道上的商业网点6849个。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17个,仓储式商场1个,综合超市8个,还有专业店2170个,专卖店1078个,便民店983个,其他2586个。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商业网点6.13万个,零售商业营业面积约9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3.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12%。主要街道上的商业网点6849个。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17个,仓储式商场1个,综合超市8个,还有专业店2170个,专卖店1078个,便民店983个,其他2586个。 • 2000年,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在前列。
二、零售业态和空间分布情况 贵阳市商业零售网点业态以前比较单一,以百货店为主,近年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便民店等新型业态,逐步形成了多种业态互为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零售网点空间分布有以下特征: • ①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中华路、中山路、延安路、遵义路、神奇路一带,接近于城市几何中心。 • ②大中型超市、仓储式商场主要分布于中心环以内或中心环附近的城郊结合部。 • ③特色商业街主要分布在中华路、延安路、中山路和相邻街道一带 • ④社区商业网点呈现出布局分散、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百货店、食杂店、小吃店、农贸市场遍及全市,数量众多,是贵阳商业网点数量最多、空间分布最广的商业形态。
三、分析贵阳市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 1、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布局混乱,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严重,地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 (1)现有的商业网点,多集中于繁华的商业区,城郊结合部和新建居民小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对滞后。 • (2)大型商场过于密集,且经营品种、服务方式大都雷同,缺少特色,造成商业资源的浪费。 • (3)传统商业的网点多,新兴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少,适应不了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分析贵阳市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 2、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不合理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兴零售业态相继出现,但从整个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来看,新兴业态所占比例仍然太小,管理也不规范,且由旧到新转化步伐较慢。
三、分析贵阳市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 3、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秩序混乱 • (1)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早在1995年12月,原国内贸易部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就制定发布了《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对于贵阳市来说,由于历史原因,此项工作更逐渐趋于停顿。 • (2)多头管理,责任不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牵涉到计划、规划、土地、商业、财政、银行、城建、交通、环保等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协调配合不够,造成商业网点建设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 (3)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管理缺乏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分析贵阳市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 4、商业网点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 在商业网点建设上,偏重于对“硬件”的投入,对“软件”的投入和重视不够,导致商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设施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渠道偏少,综合服务功能较弱。
三、分析贵阳市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 5、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交通矛盾比较突出 • 6、很多小型的商业网点由于形象、卫生、服务等问题的存在,有损坏城市的窗口形象。
第二部分 规划的指导思想、范围、 依据与原则、规划理念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贵阳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提高商业整体竞争力为主线,合理控制总量,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逐步建立起与贵阳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把贵阳市建成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这也是规划目标
根据1998年国务院审批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中心区(南明、云岩)、小河、二弋寨、花溪、龙洞堡、新添寨、白云、三桥、马王庙及金阳新区,总面积494.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7.09平方公里。根据1998年国务院审批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中心区(南明、云岩)、小河、二弋寨、花溪、龙洞堡、新添寨、白云、三桥、马王庙及金阳新区,总面积494.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7.09平方公里。
规划对象与重点 • 规划对象为上述规划范围内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包括百货店、综合超市、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业态以及社区商业网点及商业街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已通过审批,本次规划不再涉及。 • 规划重点是阐明上述规划对象在城市空间内的分布形式和分布区域,并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各片区的商业网点进行规模、等级、业态的规划布局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10年
规划依据 •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 指导意见》(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 • ——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2]44号) • ——贵州省经贸委、贸易合作厅《关于尽快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黔贸合发[2002]99号) •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 ——《贵阳市城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规划原则 •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 2、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 • 3、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 • 4、突出文化特色,营造商业景观 • 5、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营销环境
规划理念 • 1、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现代商业理念 • 2、网络商业的现代商业理念 • 3、人本商业与绿色商业的理念 • 4、有机商业与景观商业的理念
第三部分 商业网点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对贵阳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密度 1998~2001年部分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社会购买力状况 、交通环保条件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理论上的商业集聚效应等的分析,运用回归模型,并参考了国内部分城市 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专家的一些理论,从而对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1、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零售业态发展趋势 a、小街小巷的小百货店、小副食店、小杂货店要逐步走连锁、便民的道路。 b、大型百货店要改造升级,优化结构。 c、购物中心发展前景看好 。 d、仓储式商场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f、专卖店、专业店在市场上 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g、连锁超市将成为未来业态发展的主流。
2、贵阳市商业网点空间发展趋势 a、商业网点的空间拓展同交通网络结构密切 相关 b、贵阳市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向南向西发展战略,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趋势必将反映到商业网点发展中。未来城市西部和南部次中心的建设将为商业服务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设施将布局于向西和向南重点开发区和人口聚集区。
3、商业规模预测 a、2005年商业营业面积达到110-180万平方米,2010年商业企业面积达到140-300万平方米。 b、商业用地规模2005年达到180-200公顷,2010年达到200-300公顷。
一、规划结构1、空间结构结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众星捧月”的空间布局形态,以及对贵阳市商业发展形态的研究,贵阳市商业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为圈层结构,包括核心层、边缘层、扩散层,每一个圈层有其自有的功能、内容和地域界线。一、规划结构1、空间结构结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众星捧月”的空间布局形态,以及对贵阳市商业发展形态的研究,贵阳市商业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为圈层结构,包括核心层、边缘层、扩散层,每一个圈层有其自有的功能、内容和地域界线。
1、空间结构核心层 指中心区中心环线(北京路、解放路、浣纱路、宝山路)围合的地区及周边附近地区。这一圈层是贵阳市商业服务网点的核心区域,是市级商业功能区集中的圈层,以传统商业街为载体,集中了影响面大的大型百货店、购物中心、综合超市和专业店、专卖店,融汇了现代商业的多种新型业态和营销方式,成为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有机结合的大商圈。
1、空间结构边缘层指中心环线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地区,包含宅吉、大营坡、茶店、杨柳湾、蟠桃宫(化机厂)、油榨街、富源路北段、沙冲路北段、军区、中曹甘荫塘、头桥二桥、太慈桥、彭家湾等地带。由于市中心人口逐步外迁和商业网点向外拓展,这一圈层内新建、改建了许多新的居民小区,以及较多的商品交易市场,是社区级商业功能区和物流市场发展的主要区域。1、空间结构边缘层指中心环线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地区,包含宅吉、大营坡、茶店、杨柳湾、蟠桃宫(化机厂)、油榨街、富源路北段、沙冲路北段、军区、中曹甘荫塘、头桥二桥、太慈桥、彭家湾等地带。由于市中心人口逐步外迁和商业网点向外拓展,这一圈层内新建、改建了许多新的居民小区,以及较多的商品交易市场,是社区级商业功能区和物流市场发展的主要区域。
1、空间结构扩散层相对于中心区的两个圈层存在。指存在于贵阳市城区各分片区(白云片区、乌当片区、三桥马王庙片区、龙洞堡片区、二戈寨片区、花溪片区和小河片区)的层次。这一圈层是营造片区级商业功能区和商业中心的地带,以现代商业为主导,结合各自片区的不同情况,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商业网点。1、空间结构扩散层相对于中心区的两个圈层存在。指存在于贵阳市城区各分片区(白云片区、乌当片区、三桥马王庙片区、龙洞堡片区、二戈寨片区、花溪片区和小河片区)的层次。这一圈层是营造片区级商业功能区和商业中心的地带,以现代商业为主导,结合各自片区的不同情况,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商业网点。
一、规划结构2、规模等级结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专业街一、规划结构2、规模等级结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专业街
(1)市级商业中心指商业高度集聚,商业网点多,经营服务功能齐全的城市商业中心,位于前述核心层以内。列入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的有云岩、南明两城区的大部份区域。其商业街长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商业集聚在25公顷的范围以内,服务人口50万人以上。(1)市级商业中心指商业高度集聚,商业网点多,经营服务功能齐全的城市商业中心,位于前述核心层以内。列入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的有云岩、南明两城区的大部份区域。其商业街长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商业集聚在25公顷的范围以内,服务人口50万人以上。
(2)区域商业中心指商业中度集聚,商业服务行业比较完善的片区商业中心。列入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的重点地段是金阳新区和花溪、新添寨、小河、白云、龙洞堡、三桥马王庙、二戈寨等八个片区。(2)区域商业中心指商业中度集聚,商业服务行业比较完善的片区商业中心。列入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的重点地段是金阳新区和花溪、新添寨、小河、白云、龙洞堡、三桥马王庙、二戈寨等八个片区。
(3)社区商业中心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业的居住区商业中心,设置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其服务半径一般在300米—500米左右,服务人口3—5万人左右。列入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的有53个居民比较集中的居住区。(3)社区商业中心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业的居住区商业中心,设置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其服务半径一般在300米—500米左右,服务人口3—5万人左右。列入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的有53个居民比较集中的居住区。
(4)专业街指同一系列的专业店、专卖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商业街。一般街长200米以上,专业店30家以上,设置在商业中心周边交通便利处。专业街的规划要注意发挥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重点建设通讯器材、科技、餐饮、娱乐、家用电器、装璜、汽配、文化用品、花卉、古玩、小商品等适合现代消费趋势的特色专业街。近期列入专业街建设的有10条街(中华中路时尚购物街、神奇路电脑街、万东花鸟街、文昌路旅游休闲街、市西路百货服装街、陕西路风味小吃街、新华路美食街、观水路古玩街、合群路风情酒吧街)。(4)专业街指同一系列的专业店、专卖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商业街。一般街长200米以上,专业店30家以上,设置在商业中心周边交通便利处。专业街的规划要注意发挥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重点建设通讯器材、科技、餐饮、娱乐、家用电器、装璜、汽配、文化用品、花卉、古玩、小商品等适合现代消费趋势的特色专业街。近期列入专业街建设的有10条街(中华中路时尚购物街、神奇路电脑街、万东花鸟街、文昌路旅游休闲街、市西路百货服装街、陕西路风味小吃街、新华路美食街、观水路古玩街、合群路风情酒吧街)。
二、规划布局基本内容结合城区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贵阳市城区商业网点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建设完善一个市级商业中心,8个片区商业中心,推进商业街建设,按进度建设53个居住区商业中心,加强旅游景点的商业网点建设。二、规划布局基本内容结合城区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贵阳市城区商业网点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建设完善一个市级商业中心,8个片区商业中心,推进商业街建设,按进度建设53个居住区商业中心,加强旅游景点的商业网点建设。
1、一个市级商业中心依托现有的商业中心,即中华路、延安路、中山路及毗 邻地区。这一中心目前集中了百货大楼、友谊公司、百贸大厦、华联商场、星力百货、新大陆百货、钻石广场等一大批大型零售企业,是贵阳市最繁华的商业区。规划的任务主要是建设、改造和完善,通过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过渡,使之成为服务全市、辐射全省的重要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