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13 Views
磁带录像机编辑. 本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发展进程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第三节 编辑点的选择 概述 选择动作作为编辑点.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发展进程 1956 年 美国安培公司 第一台达到实用水平的录像机 1957 年,一英寸录像机,螺旋扫描,有 B 格式和 C 格式,用开盘录像带,操作复杂.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发展进程 70 年代, U - matic 盒式磁带录像机问世,简称 U 型机
E N D
本课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 第三节 编辑点的选择 • 概述 • 选择动作作为编辑点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1956年 美国安培公司 第一台达到实用水平的录像机 • 1957年,一英寸录像机,螺旋扫描,有B格式和C格式,用开盘录像带,操作复杂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70年代,U-matic盒式磁带录像机问世,简称U型机 • 1975年,SONY公司,1/2英寸家用Betamax格式录像机,俗称小1/2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1976年,JVC公司,1/2家用VHS录像机,俗称大1/2 • 80年代,8mm录像机出现,录像机向小型化发展,其高带:Hi8使图像分辨率达400线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1982年,模拟分量录像方式出现 • 如:SONY公司的Betacam-SP,分量记录,图像质量提高 • 松下公司的MII格式,分量记录,磁带宽度为1/2英寸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目前常见的录像机格式: • DV 数码格式 • DVCPRO 格式 • Betacam兼容的Betacam-SP格式 • DVCAM 格式 • Digital-Betacam 格式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 按质量分 • 广播级 • 业务级 • 家用级 • 按记录方式分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磁带录像机》视频教材:录像机 • 总结录像机发展的趋势: • 性能不断提高 • 小型化、数字化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的组成 • 磁带放像机 • 磁带录像机 • 编辑控制器 • 监视器 • 视音频、控制电缆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一对一编辑系统 • A/B卷编辑系统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一对一编辑系统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A/B卷编辑系统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编辑方式 • 组合编辑 • 插入编辑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编辑方式——组合编辑 • 用途:用于首次编辑 • 特点:所有磁迹全部重写 • 磁迹分布图: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编辑方式——插入编辑 • 用途:用于节目带的修改、配音 • 特点:视、音频磁迹可以分别改写 • 磁迹分布图:
电视教材学习: • 1、电子编辑 • 2、剪接的历史
第三节 选择图像编辑点 • 概述 • 选择动作作为编辑点
第三节 选择图像编辑点 • 概述 • 两个相邻镜头的衔接点称为图像编辑点 • 选择编辑点要: • 符合艺术与技术要求 • 符合运动与心理规律 • 防止图像跳动与视觉跳动
第三节 选择图像编辑点 • 选择动作作为编辑点 • 主体动作编辑点是以形体活动为基础,选择主体外部动作发生显著变化后之处作为动作编辑点 • 包括相同主体动作编辑点和不同主体动作编辑点
第三节 选择图像编辑点 • 相同主体动作编辑点 • 主体位置固定的画面 • 主体位置移动的画面 • 主体出入不同空间的画面 • 主体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画面
第三节 选择图像编辑点 • 不同主体动作编辑点 • 不同主体的运动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运动画面,选择它们之间运动的内在联系作为动作的编辑点 • 选择动势方向一致的地方作为编辑点 • 选择形态相似的地方作为动作编辑点
小结 •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 发展进程 •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 第二节 磁带录像机编辑 • 磁带录像机编辑系统 • 磁带录像机编辑方式 • 第三节 编辑点的选择 • 概述 • 选择动作作为编辑点
电视教材学习: • 1、录像机 • 2、电子编辑 • 3、影响剪接的因素 • 4、镜头的组接原则 • 5、动作的剪接 • 7、情绪的剪接 • 8、声音的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