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533 Views
〈 明湖居聽書 〉. 劉鶚. 作者的簡介.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鶚,字公約 ; 因主張建築鐵路、開採鐵礦,於是又改字鐵雲,別號蜨雲。江蘇省丹徒縣人,生於清咸豐七年 ( 西元 1857 年 ) 。他的父親名成忠,字恕,是個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後以御史出官河南府道。四歲時姊姊教他認字,不久就會背誦唐詩三百首了。七歲拜同邑趙君舉做老師,開始讀書,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但不喜歡那些準備考科舉的讀物。少年時很自負,對「新學」大感興趣。. 課文簡介和主旨. 劉鶚 〈 明湖居聽書 〉 一文,選自 《 老殘遊記 》 第二章,旨在描寫王小玉的說書技巧已臻化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E N D
〈明湖居聽書〉 劉鶚
作者的簡介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鶚,字公約;因主張建築鐵路、開採鐵礦,於是又改字鐵雲,別號蜨雲。江蘇省丹徒縣人,生於清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他的父親名成忠,字恕,是個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後以御史出官河南府道。四歲時姊姊教他認字,不久就會背誦唐詩三百首了。七歲拜同邑趙君舉做老師,開始讀書,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但不喜歡那些準備考科舉的讀物。少年時很自負,對「新學」大感興趣。
課文簡介和主旨 • 劉鶚〈明湖居聽書〉一文,選自《老殘遊記》 • 第二章,旨在描寫王小玉的說書技巧已臻化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為了傳達這個印象,作者化身為文中的主人公,全程參與王小玉說書的場面,不但自己觀察體會,還收集其他觀眾的反應,以資佐證。 • 並且透過兩種文學的寫作技巧:一是拿王小玉的妹妹黑妞作為陪襯;一是將抽象的聲音做具體化的描寫。後者的作法,深刻的將說書的「現場」搬到讀者的眼前,使我們有如身歷其境般的睹其人、聽其言、聞其聲、見其景。
各段大意 • 本文選自老殘遊記,節錄其第二章的後半部。文分七段,各段大意為: • 一、記敘彈三弦者的形貌與琴藝 • 二、記敘黑妞的說書技巧 • 三、插敘觀眾誤以黑妞為白妞的經過 • 四、記敘白妞出場時吸引觀眾心神的魔力 • 五、記敘白妞說書技巧之精妙 • 六、插敘觀眾對白妞的贊歎 • 七、記敘黑驢段的內容與技巧
優美詞句(1) 1. 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百個指頭,在那裏彈似的 。(在描述琴彈時的激昂心情) 2. 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喻聲調輕快宛轉 。) 3. 只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給人一種清新,高尚的感覺) 4.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使用了五種優美的形容詞形容眼睛) 5.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形容聲音大小適中,入耳感覺溫舒。) 6. 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綱絲拋入天際 。(使用了明喻手法)
優美詞句(2) 6. 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綱絲拋入天際 。(形容聲音陡高。) 7.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 。(形容聲音愈唱愈低,愈低愈細。) 8. 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形容聲音忽然揚起。) 9. 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上都聽身得見響。(使用了略喻手法。) 10. 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顯出王小玉的歌聲非常珍貴。)
總結 • 這篇文章的特色是深刻的將說書的「現場」搬到讀者的眼前,使我們有如身歷其境般,聽其說書,見其景物。 • 閱過這篇文章後,發現其實文章可以透過不同的修辭技巧,包括摹聲、比喻、設問等令讀者發揮出想象力,增加趣味,提高文章的觀賞性之餘 ,亦能使行文更加流暢完滑。
資料來源 作者的簡介: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tc_md/ha2/ha23/ha232_2/ha232_2w1.htm 課文簡介和主旨和各段大意: http://ct4.ck.tp.edu.tw/yll/03/0314.htm 琵琶行 http://www.pnjh.tyc.edu.tw/~art/newfile18.html
組員名單 組長:羅芷茵(31) 紀錄:廖嘉欣(34) 簡報:黃君賢(18) 報告:譚家朗(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