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地殼均衡理論

地殼均衡理論. 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都是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函之上,並且達到平衡狀態,因此較高的地表便有較深的根部,地表由於侵蝕和沈積的結果高度不斷改變,因此地殼就要產生垂直方向的運動,以達成新的平衡狀態。. 不同密度,海殼與陸殼. 相同密度,不同厚度的陸殼. 阿基米德原理. 地殼均衡理論-模型. #. 一 、 普拉特學說 ( Pratt 's Theory ). Pratt( 普拉特 ) 認為地殼是由 不同密度 的岩石柱體所組成,都浮在密度較大且具可塑性的地函之上,而且各岩石柱體底部的深度都相同。

al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殼均衡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殼均衡理論 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都是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函之上,並且達到平衡狀態,因此較高的地表便有較深的根部,地表由於侵蝕和沈積的結果高度不斷改變,因此地殼就要產生垂直方向的運動,以達成新的平衡狀態。

  2. 不同密度,海殼與陸殼 相同密度,不同厚度的陸殼 阿基米德原理

  3. 地殼均衡理論-模型 # 一、普拉特學說(Pratt's Theory) Pratt(普拉特) 認為地殼是由不同密度的岩石柱體所組成,都浮在密度較大且具可塑性的地函之上,而且各岩石柱體底部的深度都相同。 也就是說海洋地殼密度較大,大陸地殼密度較小,才能達成岩石柱體底部位置等深。 這個平面就叫做均衡面(Level of Compensation) ,具有相同的壓力。

  4. 地殼均衡理論-模型 二、艾瑞學說(Airy's Theory) Airy (艾瑞) 認為地殼都是由相同密度厚度不同的岩石柱體所組成,都浮在地函上,所以底部位置並不相同。也就是地殼突起的地方,其岩柱體會往下延伸到比較深的地方,才能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5. 山根均衡學說 在同一底層之上,各岩塊厚度不同,高山厚度大,其下較重的地函物質較少,而低地厚度小,其下有較多比較重的地函物質,所以總質量彼此仍舊可以平衡,因為山的高可以由其深的根來補償之,換言之,山愈高則根愈深,這就是山根均衡學說(Roots of Mountain Theory of Isostasy).

  6. 山根均衡學說 冰山 海水 密度較小 地殼 密度較小 地函 密度較大 密度較大 密度較大 A A' (b) (a)

  7. P1 P2 P3 地殼均衡面 = =

  8. 地殼均衡理論之證據(一) • 喜馬拉雅山的重力分佈   重力值大的地方對應物體質量或密度較為集中的地方,陸殼上的山脈其下方往往存在山根,山根的密度比其周圍的地函密度小   地勢高的地方可得到較大的重力值,而地勢低的地方有較小的重力值

  9. 2.7 地殼均衡理論之證據(二) • 斯堪地納為亞半島 400m 0.8 2.7 3.2 X=?m

  10. 地殼均衡理論之證據(三) • 浮力原理 冰山 海水 密度較小 地殼 密度較小 地函 密度較大 密度較大 密度較大 A A' (b) (a)

  11. 例題

  12. 611 11/28 601 11/28 岩層的層態

  13. 岩層層態的量測-傾斜儀 走向指針 傾斜角度指針 氣泡水平儀

  14. 岩層層態的量測-傾斜儀 走向刻度(外圈) 傾斜角度刻度(內圈)

  15. 走向—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 以長邊方向與層面接觸

  16. 走向—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

  17. 傾斜—層面與水平面的交角 以長邊方向與走向垂直接觸

  18. 傾斜—層面與水平面的交角

  19. 45° 地質圖上代表層態的符號: 走向的方向 傾斜的角度 傾斜的方向

  20. 層態的應用 • 準確推測岩層的空間分佈 • 工程設計 • 順向坡

  21. 例題

  22. 例題

  23. 例題

  24. 例題

  25. 地形圖 • 表現地形起伏、河流和地物的分佈 • 構成要件: • 比例尺 • 等高線

  26. 地質圖 • 表現地形起伏、河流和地物的分佈 • 構成要件: • 比例尺 • 等高線

  27. 地質剖面圖 • 由地質圖讀取資料,做垂直剖面,可看出岩層在地下的分佈情形

  28. 由等高線圖(a)和地層分布(b)製作地質圖(c)由等高線圖(a)和地層分布(b)製作地質圖(c) C B A C A 200 150 B 100 50 (b) 地層分布 (c) 地質圖 (a) 等高線圖

  29. X Y

  30. 露頭線 等高線

  31. 例題

  32. 613 11/28 例題 該地區岩層均為相同的砂、頁岩薄層互層,且岩層均向正北方下傾50度 ,圖中四地何者最有可能發生順向坡崩塌?

  33. 臺灣島的形成史 • 臺灣位於板塊聚合處 • 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之間,古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沈積物出露,是脊梁山脈東側變質雜岩的前身(含有菊石化石) • 古第三紀,南中國海張裂,多處盆地陷落,堆積沈積物,形成今日脊梁山脈的部分與雪山山脈的岩層

  34. 中新世晚期 • 歐亞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 東側有火山活動,形成海岸山脈的火山島弧和綠島、蘭嶼

  35. 上新世晚期 • 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激烈聚合 • 地層劇烈變形,褶皺、斷層、節理都非常發達

  36. 現在 • 第四紀,大屯火山、基隆火山噴發 • 東北方外海也有火山活動,形成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