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37 Views
教師教學行動研究系統. 指導教授 張 德 銳 研究人員 簡賢昌 曾美蕙 郭怡立 謝勝隆 劉榮嫦 曾文龍 王巧媛 徐瑗霞 丁一顧. 意 義. 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的先驅 Lewin 認為行動研究是許多迴圈所形成的反省性螺旋,每一個迴圈都包含 計畫、行動、觀察 和 省思 等步驟所組成,每一個迴圈會導致另一個迴圈的進行,建構成一個連續不斷的歷程。. (呂俊甫,民 82 ;吳明隆,民 89 ;陳惠邦,民 87 ;蔡清田,民 89 ). 意 義.
E N D
教師教學行動研究系統 指導教授 張 德 銳 研究人員 簡賢昌 曾美蕙 郭怡立 謝勝隆 劉榮嫦 曾文龍 王巧媛 徐瑗霞 丁一顧
意 義 •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先驅Lewin認為行動研究是許多迴圈所形成的反省性螺旋,每一個迴圈都包含計畫、行動、觀察和省思等步驟所組成,每一個迴圈會導致另一個迴圈的進行,建構成一個連續不斷的歷程。 (呂俊甫,民82;吳明隆,民89;陳惠邦,民87;蔡清田,民89)
意 義 • 「教學行動研究」 ,鼓勵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就自己教學困境與難題,以科學的方法做有組織、有系統的計畫、行動探究、收集資料和紀錄、省思與改進。 • 此種教學專業表現由於是教師自我選擇、解決教學問題導向、自我省思的,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師的個別性和自主權,也能敦促教師在不斷反省實踐中自我專業成長,進而達成教學終身發展的目標。
目 的 • 改善研究者現場工作問題 • 促進個人專業成長
特 徵 • 研究情境是當事人本身的工作情境 • 研究目的是解決教學者本身的問題 • 研究參與者是實務工作者 • 研究應用者是行動研究者 • 研究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 問題解決立即應用性 • 研究效益解決問題與促進專業成長 • 研究方法兼用質與量
行動 行動 計畫 修正計畫 修正計畫 省思 省思 觀察 觀察 行動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行動研究歷程圖(Caro-Bruce, 2000, p40)
計畫 計 畫 • 從一個初步想法開始,旨在研擬一個特定的目標,並考量這個初步想法的可以運用途徑與方法。 • 經過仔細規劃之後可能會修正初步的想法。 蔡清田,民89
行動 行 動 • 執行所擬定的計畫。 • 行動過後,可修正計畫再付諸實施。 蔡清田,民89
觀察 觀 察 • 進行事實的搜尋,作為評估行動是否達到期望的目標。 蔡清田,民89
省思 省 思 • 對計畫的省思 • 對觀察的省思 • 對行動的省思 蔡清田,民89
計劃 行動 觀察 省思 圖2 教學行動研究階段 發現問題 診斷問題 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蒐集與分析資料 結論與省思
階段一發現問題 • 分析情境、發展願景,並思考可能的行動方式與限制。 • 教師可試圖詢問:我的情境有哪些特徵?我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我有時間、精力或是輔助的資源去解決它嗎?它涉及的範圍我能有效掌握嗎?我所面臨的限制是什麼?需要的協助是什麼?
階段一發現問題 • 從教學者起始想法出發,輔以專業的檢核規準,經過澄清、界定,逐漸形成初步研究問題的歷程。 • 釐清問題的情境脈絡:我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對我或是學生有什麼重要性?我關心的焦點是什麼?它的改善,主要是依賴我的行動嗎?我有改善它的強烈企圖嗎?
階段二診斷問題 • 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探討,讓研究問題不斷聚焦的歷程,從而形成一個範圍明確的「有意義問題」,並對此一問題進行界定與描述。
階段三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 訂定具體可行的行動實施步驟,並加以付諸實現。 • 行動策略選擇的規準 • 可行性 • 價值性 • 省思性
階段四蒐集與分析資料 • 研究者應用合宜的研究方法與工具,蒐集客觀而有效的資料,然後進行整理分析,以求解決研究問題、達成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調查法:問卷調查、訪談法 • 觀察法
階段五結論與省思 • 研究者經由研究歷程中所彙整的資料,逐一檢核研究目的的實施成效,並透過省思(計畫、行動和觀察三階段),提出研究中所獲得的專業成長。
本系統的特色 • 理論與實務兼重 • 強調省思 • 強調在教學問題的解決 • 重視質、量並重,實證資料的蒐集 • 鼓勵同儕合作與專業對話 • 具有結構性 • 具有彈性及發展性
費時 結構性所帶來的限制 教師缺乏創新與解決問題的文化 缺乏研究的誘因與激勵措施 簡化研究問題與目的 行政裁量協調課務 組織班群分擔工作 延長研究時間 領導者發揮專業領導 設置教學獎助措施 限制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