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導師 : 陳慧玲 班級 : 休閒三甲 組員 : 498b0056 林佳蕙 499b0025 賴沛恒 499b0059 鄭映柔 499b0068 曾小寧. 壹、緒論. 一、規劃緣起與目標  二、規劃範圍與內容  三、規劃方法及理念  四、規劃研究流程. 計畫源起.

al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導師:陳慧玲 班級:休閒三甲 組員: 498b0056 林佳蕙 499b0025 賴沛恒 499b0059 鄭映柔 499b0068 曾小寧

  2. 壹、緒論 • 一、規劃緣起與目標 •  二、規劃範圍與內容 •  三、規劃方法及理念 •  四、規劃研究流程

  3. 計畫源起 • 阿里山是揚名國際的觀光旅遊景點,為延續保存珍貴林業史蹟,本計畫將利用製材廠、動力室、林場宿舍、貯木池等區域,面積約13.76公頃(阿里山林業村)及歷史建築群暨所屬營林俱樂部週邊區域等,面積約3.15公頃(檜意森活村),以現有建物整修再利用,整合營造成為一處林業文化藝術新據點。但還是有幾處問題待解決,以下列了幾個計畫: • 規劃潛在危機區域監測,於道路旁較為脆弱或年邁的老樹進行評估,避免樹木的倒榻威脅到遊客的行車安全。 • 進行小火車維護管理,阿里山小火車雖然是已懷舊著稱,但小火車的外觀需進行維護避免設施老舊導致民眾觀感不佳。

  4. 計畫目標 延續保存珍貴林業文化史蹟、維護及動態保存森林鐵路歷史資產、並能呈現早期阿里山林場風貌,因此規劃了下列幾個目標: • 規劃多元主題遊程,提供精緻、高品質的旅遊服務 • 建設阿里山為「自然、生態、文化、永續」的國際觀光渡假區。 • 健全各遊憩系統的旅遊設施,均衡區域觀光發展。 • 做好水土保持動作,並考量各項設施對環境衝擊及遊客安全,維持永續發展的規劃。

  5. 二、規劃範圍 • 自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通過第一管制哨到阿里山閣大飯店,及通過第一管制哨至受鎮宮之車道(不含第二管制哨後方通往祝山之道路),可串連旅客服務中心、大型停車場、沼平公園(蔣公銅像)、受鎮宮、住宅區等候車點,全長約5.2公里。本計畫位於嘉義縣東部的阿里山鄉,北鄰南投縣竹山鎮,東鄰南投縣 信義鄉、高雄縣桃源鄉,西鄰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南接大埔鄉與高雄縣那瑪夏鄉,是嘉義縣面積最大的鄉鎮,約佔全縣的 1/5。規劃範圍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主,其行政區域涵蓋:香林村、中山村、中正村等。

  6. 規劃內容 一、交通安全改善 • (1)聯外道路:將本鄉境內之169鄉道拓寬為10公尺,並將嘉129及嘉155奮起湖-來吉段拓寬為八公尺,並將嘉129與台十八省道相連接;另擬自台十八省道之十字路處闢建往來吉之聯絡道,將直接聯絡嘉155之支線,再接至瑞草公路,有利於銜接觀光據點及產運路線。 • (2)鄉內重要聯絡道路:配合「大阿里山地區觀光整體規劃」及「南三村觀光開發計畫」,開闢及維護來吉、豐山、阿里山、達邦、樂野、里佳、山美、新美等各風景區之連接道路,並加強安全設施及停車場之興建維護。 • (3)拓寬及開闢各都市計畫道路。 • (4)推動農路及產業道路改善評估計畫。

  7. (二)水土保持改善 • 1.進行崩塌地工程防治,主要以先進行護坡,防止山崩進一步擴大,再進行植樹造林。 • 2.開闢公路或進行其他工程,廢土不可隨意倒入溪谷,造成土石流的供應源。 • 3.對容易造成土石流的溪谷或山溝,加強河道疏浚。 • 4.做好國土規劃,山坡地開發利用,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防止濫墾、濫葬及隨意改變地形原貌。 • 5.進行各種工法,減少土石流發生,基本上採用上游防治,中游攔阻,下游疏導的原則,如

  8. a. 土石流抑制工法:在坡度較陡的溪谷或山溝上游區,土石流防治原則是防止溪床下蝕及河岸側蝕,減少造成土石流的材料,此類工法可包括河床固床工、河岸護坡工、潛霸等。a. 土石流抑制工法:在坡度較陡的溪谷或山溝上游區,土石流防治原則是防止溪床下蝕及河岸側蝕,減少造成土石流的材料,此類工法可包括河床固床工、河岸護坡工、潛霸等。 • b. 土石流攔阻工法:當溪谷或山溝內的土石流材料已累積至近乎飽和,只要有大雨就有可能造成災害時,防治應以直接攔阻為佳,此類攔阻工法可用非透過性霸及透過性霸兩種。 • c. 土石流淤積工法:局部擴大溪谷或山溝,適用於土石流頻繁的溪溝中游。中游的寬度,或減少河床坡度,例如建造階梯狀跌水工,使土石流材料在事先規劃的沉沙池內沉積。 • d. 土石流疏導工法:應用於溪谷或山溝中下游或谷口扇狀地上,以渠道或疏導堤誘使土石流沿規劃的安全路線流動。 • e. 土石流緩衝林帶:應用於土石流末端的扇狀地上,以種植樹林為阻擋或緩衝區,減少土石流的衝擊力或直接侵襲。

  9. (三)森林鐵路行車安全 • 分年編列預算改善阿里山森林鐵路隧道、橋樑、路基、邊坡、排水等基礎設施。 • 汰舊換新機車頭、整修車廂及祝山線改為電氣路牌閉塞等。 • 為了改善森林鐵路營運長期虧損、經營效率以及減少政府財政負擔,並參考國外相關案例,將朝引進民間經營效率及服務品質。

  10. (四) 加強自然保育工作之執行 • 1.本鄉蘊藏極豐富之自然景觀資源,然在面臨未來觀光事業發展之下,亦應兼顧自然保育,讓產業發展建立在健康的資源保育理念之上,以落實生態保育作業。 • 2.嚴格取締山坡地濫砍、濫伐等違規行為。 • 3.加強造林計畫,除了提高造林補助金及獎勵金,宜增加對造林撫育之補助及對達伐期而未砍伐之林地予以補助,以提高造林意願,增加造林面積。 • 4.繼續推動山美部落達娜伊谷溪保育工作,嚴格實施「遊憩承載量管制」制度,以管制遊客進入的數量,並嚴格取締遊客對當地環境之破壞,避免自然生態環境受到威脅。此外,採觀賞者付費原則,所得收入並繳交當地政府作為保育及地方建設之用

  11. 三、規劃方法及理念

  12. 三、規劃方法及理念 • 為了減緩森林遊樂區的環境破壞,改善遊樂區的觀光品質,加強小火車兩旁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另小火車鐵路與小火車車體的保養維護。 • 為了維護環境不被破壞,藉此控管大型車輛的進出,進而控制遊客的流量。 • 為了遊客安全著想,加強員工訓練以增強員工的緊急應變能力。

  13. 四、規劃研究流程

  14. 貳、基地環境現況分析 •  一、自然環境 •  二、遊憩及景觀資源 •  三、實質環境調查 •  四、遊客調查 •  五、相關法令與計劃檢討

  15. 一、自然環境 • (一)氣候條件: 阿里山地形起伏變化很大,因受高山環繞影響,氣候涼爽,年平均溫度約在攝氏10度左右,平均最低溫度為攝氏8度,平均最高溫攝氏15.7度;濕度大、雨量充沛(四月到九月為雨季,十月到翌年三月為旱季),年雨量超過2500公厘以上。也是因位居海拔高度較高且多山之故,阿里山地區全年出現霧日達111天。本鄉每年1月至3月為春雨季,適宜春耕;6月至9月為雨季,每年雨季長達四個月,降雨量極高,每逢雨季各地道路坍方多處,交通中斷。

  16. (二)地勢與地形條件:阿里山鄉在中央山脈中腹,東南為楠梓仙溪,東北以南投、雲林,東南毗鄰高雄、台東、花蓮等縣。阿里山地勢為四面高山環繞、層巒起伏、叢林蒼翠、斷崖絕壁,地勢險峻,為天然山谷盆地所形成。海拔高度由300公尺上升至2600公尺,地形高低起伏變化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山區屬阿里山山脈,呈南北走向,由大塔山、石水山、兜山、萬歲山、塔山、祝山、尖山等十八座主要山巒構成,主峰大塔山標高約2663公尺,為區內最高峰。(二)地勢與地形條件:阿里山鄉在中央山脈中腹,東南為楠梓仙溪,東北以南投、雲林,東南毗鄰高雄、台東、花蓮等縣。阿里山地勢為四面高山環繞、層巒起伏、叢林蒼翠、斷崖絕壁,地勢險峻,為天然山谷盆地所形成。海拔高度由300公尺上升至2600公尺,地形高低起伏變化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山區屬阿里山山脈,呈南北走向,由大塔山、石水山、兜山、萬歲山、塔山、祝山、尖山等十八座主要山巒構成,主峰大塔山標高約2663公尺,為區內最高峰。 • (三)地質條件:阿里山地質以砂、頁、泥岩為主,適合茶樹生長。也因為長年雲霧繚繞,上午東日充足,午後雲霧飄渺,陽光透過水氣折射,散出柔和漫射光另阿里山土壤肥沃,屬於腐植、砂質壤土、土壤HP值在4~6左右,適合種植各種作物,故在農業發展上深具潛力。

  17. 二、遊憩及景觀資源 • (一)自然景觀:本國家風景區之自然景致以山脈、峭壁、峽谷、瀑布及日出、雲海、晨曦、晚霞等最具特色;植物景觀則因海拔高度垂直落差變化大,形成冷溫帶、暖溫帶山地針葉林及溫暖帶、亞熱帶雨林等4大植物群系,並以巨木檜木林、台灣一葉蘭為代表;野生動物如哺乳類、鳥類、昆蟲、溪魚等生態豐富,是從事賞鳥、賞螢、觀察蛙類、飛鼠等生態旅遊的最佳場所。

  18. (二)人為建造遊憩設施及使用現況 • 姊妹潭:是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傳說是兩位山地姊妹追求愛情不果而相偕殉情的地方。潭邊設有環潭步道,可覽視全湖,並有三兄弟及四姊妹樹依傍潭邊,終年照顧著湖水,景觀優雅奇特。 • 受鎮宮:受鎮宮為阿里山森林中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每年聖誕前都有「神蝶」出現,並依附在玄天上帝神像上,今年已經有六­隻「神蝶」飛來,令遊客大開眼界,也增添神秘色彩。

  19. 祝山:由於地勢突出、視野寬闊,每當日出時分,萬道光芒灑落一地,加上山谷間形成的雲海,蔚為奇觀。多少遊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爭睹這光芒乍現的景致。祝山:由於地勢突出、視野寬闊,每當日出時分,萬道光芒灑落一地,加上山谷間形成的雲海,蔚為奇觀。多少遊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爭睹這光芒乍現的景致。 • 因為許多遊客到了阿里山必會到這些景點到此朝聖,因此製造許多垃圾及周邊環境的污染。

  20. 三、實質環境 • (一)土地使用現況:阿里山目前人口發展率已高達94﹪,另由都市地區居住面積預測之數值來看,短期即有必要對已有之計畫居住面積加以修正,並投資適當量之公共設施,以維持居住應有之環境品質。 並於重點聚落山美申請辦理農村土地整體發展計畫,並於週邊設置初級農產品加工區,以提高農產品價格,並提供農民工作較近便之工作機會。

  21. (二)交通運輸現況: • 1. 公共運輸方面:嘉義縣公車每日分別行駛於嘉義市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達邦、奮起湖、及瑞里之間,奮起湖與來吉間亦有班車,班次請洽嘉義縣公車處。豐山、來吉除可由奮起湖或瑞里請當地旅接駁外,亦可由雲林縣斗六市搭乘民營汽車至草嶺村,再請旅館接駁。 • 2. 在鐵路方面:每日嘉義市北門車站與森林遊樂區之間來回各行駛一班,假日通常加開一班次。本風景區由於公共運輸班次及行駛地點有限,遊客宜事先確定班次時可先聯繫。

  22. 3. 自行開車: • (1)國道3號→台3線→梅山交流道(279K)→162甲線道(梅山、瑞里、瑞峰、太和地區) • (2)國道3號→台3線→竹崎交流道(290K)→166線道(竹崎、太興、瑞里) 阿里山公路56K、66K附近設有景觀休息站沒有廁所,但是在石棹大明汽車修護廠旁設有公廁。 • (3)國道1號→嘉義系統交流道(264K)→82號快速道路→國道3號→中埔交流道(297K)

  23. (三)公共設備現況: • 阿里山慈雲寺:日治時期建造,位於香林村,以木構造為主的單殿式建築,主要是紀念開拓阿里山地區而殉難的人士而建。寺前有小庭園,園中有座鐘樓,樓上方懸掛一口大正十二年(1923年)所製作的銅鐘。寺內保留有日治時期原有的約一尺餘的木質平臺,屋頂懸魚呈蝴蝶形,懸掛於出挑的簷口處,白底紅漆,造形獨特而色彩艷麗,是座典型的日式佛寺建築。

  24. 阿里山森林鐵道 • 嘉義縣境內的產業有糖、鹽、林、煙草等,但這些產業目前大多已停止運作,所以這些早期的運輸設施,便頗具歷史紀念價值。阿里山森林火車在杉林間穿梭,最小的曲線半徑僅百尺,被列為全球第三修高山鐵路之一。鐵道沿線的車站大都為日治時期所建造之木造平房,而有些車站仍留有當時木製售票口、候車座椅及當時使用的照明設備,不妨來體驗與感受這濃濃的和風。

  25. (四)鄰近相關遊憩資源: • 奮起湖 • 也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四方竹聞名。這座海拔145公尺的山鎮,屬於竹崎鄉中和村。由於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顧而舊稱畚箕湖。過去阿里山蒸汽火車在此轉換車頭、休息。如今,雖變成柴油電機車頭,還是會停留較長時間,讓旅客能夠購買食物和稍作休息。

  26. 麓盹生態園 • 「麓盹」在布農族裡面,有「山林」的意思。這座生態園是一座樸拙自然的生態王國,原始的步道上有清涼的野溪,附近遍佈著蕨類、茶花、桂花、桑椹、山麻黃、山芙蓉、銀合歡、血桐…等各種植物。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再加上生態園裡來往穿梭的各種鳥類和蝴蝶,整個園區顯得朝氣蓬勃、生意盎然。 • 愛玉自然生態園區 • 愛玉自然生態園區位於前往里佳的路上,屬於原住民保留地,面積約十餘公頃,海拔1300公尺。這裡是當地的鄒族人莊新義用心維護下來的天然生態教室。園區內保有豐富的原始林相、巨石、溪流以及跟操場一樣大的湖泊。另外又栽植杉木造林,並種下數百株的梅花、櫻花、桃花和李樹,除了每年初春重要的賞花期之外,一年四季也都有不同的景觀,讓人流連忘返。愛玉自然生態園區同時也是賞鳥族的天堂,黃腹琉璃、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鉛色水鶇…等十幾種鳥類都經常在此出沒。另外,園區內還佈滿了野生的愛玉子,並有美麗的彩虹噴泉,每年四月到六月期間更可見螢火蟲遍地飛舞,是遊客規畫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27. 四、遊客調查 • 自 97 年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觀光後,林務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成為大陸觀光客來臺之必遊行程,入園總人數逐年成長,101 年更締造年入園人數突破 200 萬之紀錄,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樂見政府推動觀光發展之成效,基於近年來遊客旅遊習慣,都集中於上午入園、下午離園之單日旅遊型態,造成園區各項設施負載不足及環境上的破壞,分流機制的建立實刻不容緩;嘉義林區管理處參據交通部公路總局 101 年 4 月 20 日「研商 101 年阿里山櫻花季交通疏運成果會議」中觀光局之建議,規劃團客預約機制。

  28. 搭乘大客車入園之團客均需預約 • 嘉義林管處表示,自 102 年 3 月 1 日起,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每日開放 6,000 人次團客申請入園,乘坐甲類或乙類大客車進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團體,需由導遊或領隊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團體遊客入園分流預約系統」預約申請,以車為單位,每車均須取得申請單號,入園當日均需攜帶預約申請單及個人身分證明文件至遊樂區售票口供查驗並購票入園。本系統採上、下午兩時段進行團體遊客人數控管,上午時段為 00 時 00分至 11 時 59 分,開放團客 3,500 人次入園,下午時段 12 時 00 分至 23 時59 分,開放團客 2,500 人次入園。系統於入園日前 3 個月內開放申請,額滿不再受理,若有餘額則開放申請至入園日前 1 天截止(例如:預定於 5 月1 日入園者,自 2 月 1 日起至 4 月 30 日止可至系統申請。)。每一人於單一入園日限提送 1 張預約申請表,該表限當日當時段入園,逾期不得使用,並不得於現場要求替換日期或時段。經申請後若欲取消,申請人最遲應於入園日前 1 天自行至系統取消申請單,申請後未入園次數達 3 次者(不含有依規依限辦理取消者),申請人將被停權 3 個月,期滿後始得再次使用本系統。

  29. 2007~2012年來的來台遊客量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遊客量2007~2012年來的來台遊客量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遊客量

  30. 五、相關法令與計劃檢討 • 山坡保育利用條例 • (一)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山坡地,係指國有林事業區、試驗用林地及保安林地以外,經中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自然形勢、行政區域或保育、利用之需要,就合於左列情形之一者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之公、私有土地:1.標高在一百公尺以上者。 2.標高未滿一百公尺,而其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五以上者。 •  (二)第五條: 本條例所稱山坡地保育、利用,係指依自然特徵、應用工程、農藝或植生方法,以防治沖蝕、崩坍、地滑、土、石流失等災害,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涵養水源等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並為經濟有效之利用。 (三)第九條:在山坡地為下列經營或使用,其土地之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於其經營或使用範圍內,應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 1.宜農、牧地之經營或使用。 2.宜林地之經營、使用或採伐。 3.水庫或道路之修建或養護。 4.探礦、採礦、採取土石、堆積土石或設置有關附屬設施。 5.建築用地之開發。 6.公園、森林遊樂區、遊憩用地、運動場地或軍事訓練場之開發或經營 7.墳墓用地之開發或經營。 8.廢棄物之處理。 9.其他山坡地之開發或利用。

  31. (四)第十二條: 山坡地之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及期限,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前項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其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三年;已完成水土保持處理後,應經常加以維護,保持良好之效果,如有損壞,應即搶修或重建。主管機關對前二項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應隨時稽查。(五)第二十五條: 山坡地超限利用者,由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通知土地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依第三十五條之規定處罰,並得依下列規定處理︰ 1.放租、放領或登記耕作權之山坡地屬於公有者,終止或撤銷其承租、承領或耕作權,收回土地,另行處理;其為放領地者,已繳之地價,不予發還。 2.借用或撥用之山坡地屬於公有者,由原所有或管理機關收回。 3.山坡地為私有者,停止其使用。前項各款土地之地上物,由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依限收割或處理;屆期不為者,主管機關得逕行清除,不予補償。(六)第三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1.依法應擬具水土保持計畫而未擬具,或水土保持計畫未經核定而擅自實施,或未依核定之水土保持計畫實施者。 2.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未在期限內改正者。前項各款情形之一,經限期改正而不改正,或未依改正事項改正者,得按次分別處罰,至改正為止;並得令其停工,沒入其設施及所使用之機具,強制拆除並清除其工作物;所需費用,由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負擔。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致生水土流失、毀損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設施或釀成災害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六十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八十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六十萬元以下罰金。

  32. 参、計劃目標與發展策略 •  一、規劃課題與對策 •  二、計劃目標與策略

  33. 一、規劃課題與對策 • 課題一:加強林地管理與森林保護 • 對策: • (1)輔導違規出租林地改正造林、辦理林地清查及地籍管理。 • (2)在森林保護方面,導入保林資訊圖台顯示系統,精進巡視制度。 • (3)建置林火危險度預警資訊系統,提醒民眾注意山區用火安全;強化林火應變指揮系統,提升滅火指揮效能;加強森林防火教育及宣導工作,落實全民愛林、保林、育林之觀念。 • (4)加強森林火災防救演練,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間山區乾燥季節,組訓救火隊,加強滅火技能及應變演練;加強救災整備裝備;隨時保持通報及指揮系統暢通;加強防火安全檢查並召開防火座談會宣導防火觀念。

  34. 課題二:加強集水區治理與復育、林道維護及保安林經營管理,維護水土資源課題二:加強集水區治理與復育、林道維護及保安林經營管理,維護水土資源 • 對策: • (1)以集水區為單元,從上游源頭至中、下游,整體規劃治理。 • (2)以國有林林地分區之條件,加強國土保安區、水庫集水區之崩塌地之處理,並以安全為基礎、生態為導向之「生態工法」為設計原則。 • (3)做好林道水土保持維護,便利營林、居民及遊客通行。

  35. 課題三:加強遊客遊玩的安全 • 對策: (1)規劃停車場及遊客動線,採人車分道設計,車輛由專用出入口進出,遊客則由規劃好的人行步道進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並安排人員指揮交通,疏導人車,保持動線流暢。 • (2)樓梯每一階貼上防滑貼條,重要出入口可放置防滑地墊,以免下雨天或起霧時,天雨路滑所造成安全上的疑慮。 • 阿里山山區內容易起霧,步道設置照明設備或發光貼紙。 • 課題四:阿里山小火車,車廂內設備老舊部份有待改善,或增添新氣象。 • 對策:(1)改善廣播設備,遊客聽解說內容時會更加清晰。 (2)增設空調設備,遊客人數多時,才有比較舒適的空間。 • (3)小火車外觀可彩繪,活潑俏麗的彩繪車厢將是乘客的另一視覺享受。

  36. 二、計畫目標與策略 • 目標一:提升遊憩品質,發展生態旅遊 • 對策: • (1)改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整體建築景觀,營造國際級的觀光旅遊勝地。 • (2)隨時檢修與更新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安全設施及警告標誌,定期辦理消防、衛生、建管等公共安全檢查,以確保旅遊安全。 • (3)委外辦理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環境清潔、綠美化及保全巡邏,以提升遊樂區之遊憩品質。 • (4)製作各類解說出版品,作為遊客旅遊的參考指南及環境教育宣導教材,有助於推展生態旅遊。 • (5)結合林業文化與山岳特色,塑造一具有特色的文化園區,以提供遊客感受自然與豐富的人文內涵的歷史遺跡。

  37. (6)利用枯倒木為素材委託木雕協會辦理公共藝術的營造,提升藝文氣息。(6)利用枯倒木為素材委託木雕協會辦理公共藝術的營造,提升藝文氣息。 • (7)結合地方觀光產業,推展生態旅遊策略聯盟。 • (8)執行森林鐵路網路及語音訂票系統,提供便捷訂票程序,外縣市旅客預訂車票郵寄到家服務。 • (9)落實執行阿里山森林鐵路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加強車站車庫作業、行車紀律及安全之考核,並積極執行稽查工作。 • (10)加強森林鐵路車輛安全性及舒適性,並提昇森林鐵路觀光潛力,增加營運載客量。

  38. 肆、遊憩區規劃構想 •  一、發展潛力與限制 •  二、發展定位 •  三、活動導入分析 •  四、全區、分區規劃構想

  39. 一、發展潛力與限制 • 發展限制 • 1.開發壓力 • 阿里山森林鐵路長70餘公里,從平地到高山,需要保護的範圍極廣,鐵路沿線社區的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變化大,控制不易,特別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川流不息的遊客,對該區之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與威脅,形成開發的壓力。 • 2.經營管理壓力 • 本區因民國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通車,汽車上山只需兩小時,速度為火車的兩倍,而公車票價只有阿里山號火車的二分之ㄧ不到,以致旅客大量轉移,公路上山與鐵路上山的旅客比例約為98:2,在此一條件下與公路效率相較,相差懸殊,使得登山鐵路營運陷於常年虧損。復因阿里山森林鐵路路況特殊,山區陡峭,鐵路坡度大,礙於安全之故,無法加掛車廂,致運量有限,固定成本高,不符經濟效益。

  40. 3.自然災害壓力 • 阿里山森林鐵路所經之處多懸崖峭壁,每逢颱風及雨季發生,本區常發生嚴重的災害,而頻繁的地震也對公路、鐵道、步道、隧道儀其他建築造成極大破壞,需投入許多人力及經費加以維修。以阿里山鐵路過去十年的災損統計,平均每年約花費一億八千萬元用於自然災害整修。民國九十八年的八八風災,更造成全線超過四百處以上的坍塌,初步預估修復經費高達十二億元。 • 4.旅遊壓力 • 當阿里山林場作業陸續停止後,各林場支線鐵道紛紛廢棄走入歷史。1963年,原先用來運送木材的本線因應時代的演變轉型為觀光鐵路,使觀光人潮開始湧入。1992年,為配合六年國家建設農業調整方案,在發展森林遊樂子計畫下,成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受到遊客成長的衝擊,造成部分植被覆蓋度下降,且土壤裸露,未來應採遊客總量管制方式加以控制

  41. 發展潛力: • 1.潛力點緩衝帶居民狀況 • 約有6,400漢人與鄒族原住民兩大族群生活在阿里山鄉,他們以農業為主,相較於漢人,鄒族原住民長久以來皆居於弱勢地位。由於山區謀生不易,造成原住民人口外流到平地或城市都會區;近年來由於阿里山區成為高山茶及山葵的種植區,使得一些年輕人開始回流至部落生活。 •   2.自然地理景觀特色 • 阿里山森林鐵路分為平地與山地兩線段,前者指嘉義至竹崎站,後者為竹崎至沼平站,沿途可欣賞熱帶、暖帶、溫帶等植物種類變化,阿里山地理景觀變化多端,除險峭的山形外,還有溪谷、森林、日出、雲海和晚霞。由於高度的變化,本區分屬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因此,孕育出富饒的動植物資源。 • 3.動物 • 阿里山地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提供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地,惟因中海拔地區長期遭人為開發,影響生態環境甚鉅,造成動物遷移至高海拔的山區。據初步調查,阿里山地區的哺乳類有19種,臺灣彌猴與山羌為保育類;鳥類有75種,瀕臨絕種保育類者有林雕、赫氏角鷹、藍腹鷳、帝雉、灰林鴞、黃魚鴞等六種;兩棲爬蟲類8種,其中褐樹蛙為珍貴稀有保育類;蝴蝶194種,佔臺灣蝴蝶半數以上;魚類6種;甲殼類2種,其中棲息於該區的阿里山龜殼花、栗背林鴝(阿里山鴝)、拉氏清溪蟹、阿里山椒魚、白耳畫眉及臺灣黑熊皆屬臺灣特有種。

  42. 4.人文史蹟 • 鐵路沿線車站特色: • 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登山本線沿途經過許多車站,目前有「嘉義」、「北門」、「竹崎」、「木履寮」、「樟腦寮」、「獨立山」、「梨園寮」、「交力坪」、「水社寮」、「奮起湖」、「多林」、「十字路」、「屏遮那」、「二萬平」、「神木」、「沼平」,每個車站皆具有相當豐富的人文歷史,例如北門驛(北門車站舊站,1910開始營運,是典型日式木造站)在1993年被嘉義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樟腦寮與屏遮那站皆屬於典型的「折返式車站」,是阿里山鐵道的特色之一。 • 5. 原住民鄒族文化: •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高山青」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阿里山鄒族目前人口主要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有八個村落,來吉、里佳、樂野附屬於大社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附屬於達邦社。

  43. Swot分析

  44. 二、發展定位 • 依據市場需求、遊客導向及景點特色,將各區發展定位為: 1.國際魅力旅遊:以阿里山鐵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及台18線阿里山公路為主,發展體驗「高山鐵道」、「景觀道路」、「日出、雲海、森林等特殊景致」之國際觀光路線。 2.原住民文化旅遊:以達邦、特富野、里佳、樂野、山美、新美、茶山及來吉等鄒族部落為主,發展體驗「原住民文化」及「自然生態」等特色之旅遊路線。 3.產業觀光及生態旅遊:以奮起湖、豐山、瑞里、瑞峰、太平、太興、文峰等景點為主,結合農特產品發展「茶之道」、「鐵道文化」、「賞螢之旅」、「氧生之旅」等特色之旅遊路線。

  45. 三、活動導入分析 • 1.市場概況說明 •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全台最重要的森林遊樂區,雖然歷年入園遊客眾多,但尚未正式提供園區內之交通接駁服務。目前,部分園區周邊旅館及汽車租賃業者,已私下進行收費之接駁服務,然品質服務良莠不齊。本計畫將提供園區內重要景點串連之接駁服務,提高園區內觀光旅遊品質及遊憩活動安全。 • 2.市場競爭分析 • (一)森林遊樂區客源分析 • 台灣整體旅遊人口呈現成長趨勢,根據統計森林遊樂區入園人數 98 年約為 525 萬人,其中又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主要觀光遊憩景點,歷年入園人數約在 25-30%之間,98 年入園人數約為 100 萬人。近 10 年內,除 89 年因受到地震及風災嚴重影響,入園人數為全台森林遊樂區入園人數的 16%以外,其他年度均佔 20%以上,且尚無其他森林遊樂區景點旅遊入園人次超過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 (二)森林火車競合分析 • 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辦理森林火車的遊客接駁服務,每車次可接駁座位 160 名,每 30 分鐘 1 趟次,平均每日運行 14 班次,以搭載率 60%計算,約可搭載客 1,344 人,將可能分散園區內的遊園車接駁服務的客源造成影響,但因森林火車行駛路徑及班次固定,無法機動且彈性的調整園區內各景點的觀光遊憩需求,因此園區內遊園車尚有一定的遊客接駁市場。

  46. 3.遊客經典行程 • 1. 國際觀光客經典行程(1至2日遊) • 國道3號中埔交流道→奮起湖(老街、森林步道、文史陳列室,便當、特產小吃)→搭乘阿里山小火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姐妹潭、三代木、受鎮宮、巨木群步道,觀賞晚霞、雲海、日出)→玉山、日月潭或嘉義 • 2. 國民旅遊經典行程 • (1)鄒族文化體驗之旅(2日遊)- 國道3號中埔交流道→山美達娜伊谷(鄒族歌舞表演、鯝魚復育)→新美、茶山(鄒族工藝、涼亭、珈雅瑪瀑布)→樂野(福山古道、米洋溪步道)→達邦、特富野(部落巡禮、狩獵文化體驗、達德安自然步道、特富野古道)→里佳(賞楓步道、親水公園)→玉山、日月潭或嘉義 • (2)賞螢、氧生之旅(1至2日遊)-國道3號竹崎交流道→瑞里(雲潭瀑布、圓潭自然生態園區、燕子崖、瑞太古道、瑞太遊客中心,賞螢、品茗)→瑞峰(竹坑溪步道、龍宮瀑布)→來吉(斯比斯比鐵達尼峭壁、天水瀑布,石雕、美食)→豐山(天雲谷步道、石盤谷步道)→草嶺風景區或奮起湖

  47. 四、全區、分隔規劃構想

  48. 伍、遊憩區開發實質環境 •  一、土地實用配置計劃 •  二、交通傳輸系統管理計劃 •  三、景觀管理計劃 •  四、公共設施計劃及旅遊服務設施管理計劃 •  五、解說技統規劃 •  六、遊程規劃

  49. 一、土地實用配置計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