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24 Views
文化經濟學. 楊靜姍. 0935-703001 yangcs@yuntech.edu.tw http://www.yuntech.edu.tw/~yangcs/. 小檔案. 師承 台大 ‧ 人類學系 ─ 學士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博物館學 Museum Studies ─ 碩士 MA‧ 博士 Ph.D 經歷 2006/02 ~ 雲林科大 ‧ 文化資產維護系 ‧ 助理教授 2003/02 ~ 2006/02 東華大學 ‧ 民族文化系 ‧ 助理教授
E N D
楊靜姍 0935-703001 yangcs@yuntech.edu.tw http://www.yuntech.edu.tw/~yangcs/
小檔案 師承 台大‧人類學系 ─ 學士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博物館學 Museum Studies ─ 碩士 MA‧博士 Ph.D 經歷 2006/02 ~ 雲林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 2003/02 ~ 2006/02 東華大學‧民族文化系‧助理教授 2002/09 ~ 2003/01 文建會‧吳密察副主委機要秘書 1999/09 ~ 2000.01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規劃小組‧助理研究員 1997/10 ~ 1998/06 The British Museum. Oriental Department ‧ Internship 1996/01 ~ 1996/06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Far Eastern Department ‧ Internship 1997/12 ~ 2002/05 International Lutheran Student Centre, London‧ Duty Officer / Cleaner / Breakfast assistant 走上教書這一途 …純粹是偶然 文化經濟學為「專業」 …純粹是走投無路之後意外的柳暗花明
文化經濟學與我 ─ 從師問學 • 文化經濟學 ─ 發展和定義
David William Pearce 1941-2005 Economist Lecturer in Economics, Lancaster University 1964-67; Senior Lecturer in Economics, Southampton University 1967-74; Director,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Research Centre 1974-77; Professor of Political Economy, Aberdeen University 1977-83; Professor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83-2004 (Emeritus); Director, Londo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Cent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UCL 1988-92; Personal Advis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 1989-92; Director, Centr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t UCL and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1991-96, Associate Director 1996-2000; OBE 2000. Born Harrow, Middlesex 11 October 1941; married 1966 Susan Reynolds (two sons); died Cambridge 8 September 2005.
Cultural Economics 文化經濟學 經濟學者 文化人 文化經濟學在歐美的發展 • 1966 Performing Arts: The Economic Delemma •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 The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Economics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文化經濟學是一門將經濟學分析方法,應用於一切公共及私有的,創作藝術、表演藝術、文化遺產、及文化產業的學問。它攸關於文化部門的經濟組織,以及與文化相關的生產者、消費者、政府部門的行為。它的研究主題涵蓋了很廣泛的主題,包括主流的及前衛的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公共政策、及制度經濟學。(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005)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討論文化與經濟學這兩個領域相交時所產生的議題及理論。 上半學期從人類學的角度切入,探討「經濟學」與「文化」這兩個領域之間的交及與辯論。從「經濟人類學」的發展歷史,學習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如何分析、討論、解釋人類社會中的經濟行為。 下半學期則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以David Throsby的「文化經濟學」為藍本,探討「文化的經濟學」。
評量標準 • 摘要整理 40% 從每週的進度中,任選四個單元。就當週的閱讀中,練習摘要整理,於該單元授課前繳交: i. 上限1500字 ii. 整理出5個關鍵字 iii.寫出這段文章的摘要 iv.分析該單元作者論點的優缺點 v. 閱讀該單元得到的啟發 vi.閱讀該單元時產生的疑問 vii.從該文的內容中,可以衍生的議題 • 期中報告 25%(11/15) 請從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試論文化與經濟的關係。(3000-4000字) • 期末報告 25%(1/17) 請介紹一項你所熟悉的文化產業,請詳細討論該產業的文化面向與經濟面向,並提出你對該產業的前景的看法。 • 課堂參與10%
現在人太注意專門學問,要做專家。事實上,通人之學尤其重要。做通人的讀書方法,要讀全書,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要能欣賞領會,與作者精神戶起共鳴;要讀各方面高標準的書,不要隨便亂讀。至於讀書的方式,或採直闖式,不必管校勘、訓詁等枝節問題;或採跳躍式,不懂無趣的地方,僅可跳過,不要因為不懂而廢讀;或採閒逛式,如逛街遊山,隨興之所之,久了自然可盡奧曲。讀一書,先要信任他,不要預存懷疑,若有問題,讀久了,自然可發現,加以比較研究;若走來就存懷疑態度,便不能學。最後主要一點,讀一書,不要預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現在人太注意專門學問,要做專家。事實上,通人之學尤其重要。做通人的讀書方法,要讀全書,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要能欣賞領會,與作者精神戶起共鳴;要讀各方面高標準的書,不要隨便亂讀。至於讀書的方式,或採直闖式,不必管校勘、訓詁等枝節問題;或採跳躍式,不懂無趣的地方,僅可跳過,不要因為不懂而廢讀;或採閒逛式,如逛街遊山,隨興之所之,久了自然可盡奧曲。讀一書,先要信任他,不要預存懷疑,若有問題,讀久了,自然可發現,加以比較研究;若走來就存懷疑態度,便不能學。最後主要一點,讀一書,不要預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