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19 Views
§ § 新 加 坡 § §. ㄅ、歷史簡介( P.2~P.4) ㄆ、今日新加坡( P.5~P.6) ㄇ、地理位置( P.7) ㄈ、人文種族( P.8~P.11) 資料來源: http://www.visitsingapore.com/ 組員:德沛、庭瑋、奕辰、妤樺. 歷史簡介(1). 歷史上有關新加坡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的了解甚少,中國人則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 (意為 “ 半島尾端的島嶼 ” )。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 Sri Vijayan 帝國的一部分。
E N D
§ § 新 加 坡 § § • ㄅ、歷史簡介(P.2~P.4) • ㄆ、今日新加坡(P.5~P.6) • ㄇ、地理位置(P.7) • ㄈ、人文種族(P.8~P.11) • 資料來源:http://www.visitsingapore.com/ • 組員:德沛、庭瑋、奕辰、妤樺
歷史簡介(1) • 歷史上有關新加坡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的了解甚少,中國人則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 (意為“半島尾端的島嶼”)。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 Sri Vijayan 帝國的一部分。 • 由於新加坡座落在馬來半島南端,是航海必經之地,所以不斷有中國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獨桅帆船、葡萄牙戰艦和武吉士人的縱帆船造訪。因此,人們也貼切地把她稱之為淡馬錫 (Temasek) (意為“海城”)。 • 之後,這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島又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 即獅子城 (Lion City) 的意思。根據傳說,一位來訪的 Sri Vijayan 王子在這裡看見了一頭野獸,把它誤認為一頭獅子,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稱。
歷史簡介(2) • 新加坡接下來的重要歷史篇章是由英國人為她撰寫的。 在18世紀時期,英國人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 (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此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中轉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到了 1824年,即現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後,當地人口已從 150 人增至 10,000 人。 • 在 1832 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殖民地的行政中心。蘇伊士運河于 1869 年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 14世紀的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 Majapahit 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鬥爭中,因此其領土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歷史簡介(3) • 5個世紀後的新加坡又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它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還是於 1942 年被日本占領。二戰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增長,自治政府在 1959 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
今日新加坡(1) • 新加坡並不只是一座孤島,她由一座主島和周圍的63座小島組成,主島面積為682平方公里。 • 雖然如此,面積不大的國土並未阻擋她經濟發展的步伐。在短短150年間,新加坡便已成長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工商業中心。隨著製造業的不斷發展,以往中轉貿易港的角色漸漸淡去。 •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超過 600 條航線將數不清的巨型油輪、集裝箱貨輪和旅客郵輪帶到這裡,與靠近海岸的漁船和小木船一同分享這片繁忙的水域。
今日新加坡(2) •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冶煉及配送中心之一,同時也是主要的電子元件供應商,以及船舶製造和維修業的佼佼者。她現在也成為擁有超過130間銀行的亞洲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傑出的通訊網絡使其通過衛星及全天候電話電報系統與全世界相連,大大促進了商業活動。 • 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設施,引人入勝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大旅遊景點,使她成功定位於商業和休閒的理想之地。
地理位置 • 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於北緯 109 至 129 和東經 103 36 和 104 25之間。 •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 (Riau) 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門戶。
人文種族(1) • 多元化的民族風貌 •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景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合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新加坡總居住人口近320萬,包括有77%的華人、14%的馬來人、7.6%的印度人以及1.4%的其他種族。 • 多民族特色也反映在各種不同的節目慶典上 • 中華文化精髓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獨特的生活型態。如歡欣多彩的華人農曆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而最富饒的遺傳還有傳統藝術,如精緻細膩的景泰藍磁器和高雅脫俗的書法等,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裡。
人文種族(2) • 馬來人,以自身豐富的文化遺產,使新加坡更為多彩多姿。馬來人受到早期阿拉伯商旅的影響,改信伊斯蘭教,最為人稱道的民族特性是堅強的團結民族性、樂於助人的心胸和對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堅定不移。 • 印度人,在許多方面,被冠以「新加坡建設者」的美譽。新加坡草創初期,印度人扮演著契約勞工的角色,參與各項建設工程,例如沼澤疏濬和道路建築等。他們更參與許多新加坡著名公共建築物的興建,其中包括聖安德烈大教堂。除勞工外,學有專精的人士接踵而至,其中也不乏具有教育、農業和商業等素養的專業人才。一如華裔和馬來裔民族,印度族裔也在飲食、藝術、宗教方面盡力保留其特色,更突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質。
人文種族(3) •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新加坡人口另有約1.4%的其他少數民族,包括歐亞通婚的後代,例如馬來西亞麻六甲的葡萄牙裔後代和來自印度的戈亞族。 • 此外尚有少數阿拉伯、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後裔。這些民族在新加坡歷史中,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地位。例如舉世聞名的萊佛士酒店是由亞美尼亞裔的沙克士兄弟出資興建;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黛蘭,是為紀念一個受人敬仰的亞美尼亞裔家族的女兒而命名;座落於禧街的亞美尼亞教堂,興建於西元1835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人文種族(4) • 猶太人在1830年來到新加坡,並且在法律、醫學、商業和教育領域有傑出的表現;阿拉伯人則以商旅身份出現在新加坡歷史,人數並由1834年的66人,成長至1947年的二千人,著名的阿拉伯裔家族有阿沙可夫、阿裕尼與阿卡夫家族。歐洲族裔包括新加坡殖民時期開拓先驅的後裔和近代視新加坡為祖國的開創者。新加坡名副其實是外國專業人才薈萃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