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39 Views
生 態 旅 遊. 組名 : 衝鋒小組 組員 : 翰心 、 其韓、辰諭、建曄、佩欣 指導老師 : 王夢蘭老師 98 學年度 4 年 2 班資訊融入作國語科業. 大綱. 壹、前言 貳、動機 參、內容 肆 、 心得與建議. 壹、前言. 我們覺得國語課和資訊課融合在一起,很有趣也很好玩 , 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團結合作,然後我們這一組大家一起分工進行 , 有的負責上網找資料,有的上台口頭報告 ,然後我們想用最快最好的方式完成這份報告。. 貳、動機.
E N D
生態旅遊 • 組名:衝鋒小組 • 組員:翰心、其韓、辰諭、建曄、佩欣 • 指導老師:王夢蘭老師 • 98學年度4年2班資訊融入作國語科業
大綱 • 壹、前言 • 貳、動機 • 參、內容 • 肆、心得與建議
壹、前言 我們覺得國語課和資訊課融合在一起,很有趣也很好玩,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團結合作,然後我們這一組大家一起分工進行,有的負責上網找資料,有的上台口頭報告,然後我們想用最快最好的方式完成這份報告。
貳、動機 為什麼老師要我們做簡報?因為我們的國語課本有許多課跟生態旅遊有關,如第一課是黑面琵鷺、第七課是大家一起做專題報告、第十課達娜伊谷、還有十一課如何安排休閒活動。
參、內容 一、生態旅遊的起源 二、生態旅遊的定義 三、生態旅遊的休閒方式 四、生態旅遊的功用 五、生態旅遊的問題
參、內容 • 一、生態旅遊的起源 生態旅遊一詞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學者賀茲特建議,對於文化、教育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所謂的生態的旅遊(ecological tourism)。1983年墨西哥學者謝貝洛斯˙拉斯喀瑞(H. 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態旅遊」(Ecotourism)一詞,乃成為普遍使用的詞彙。所謂生態旅遊的定義,乃是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題,且能體驗或欣賞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且關心區內的文化特色。生態旅遊之目的,在於一個人從事生態旅遊,就有機會沉浸在自然環境中,擺脫日常工作、都市生活的壓力,希望慢慢潛移默化,變成一個關心環境保護、自然保育的人。生態旅遊者以精神欣賞、參與和培養敏感度來跟低度開發地區產生互動、旅遊者融合於野生動物及自然環境間,透過勞力或經濟方式,對當地保育和住民做出貢獻。
參、內容 二、生態旅遊的定義 生態旅遊,單純就字面意思可解釋為觀賞動植物生態的一種旅遊方式,也可詮釋為具有生態概念、促進生態保育的遊憩過程,因為這個名詞涵蓋了廣泛而模糊的概念,常常導致許多人的誤解,甚至刻意被扭曲。為了因應觀光客對自然生態與文化傳統的消費需求,以及追求新鮮、與眾不同的旅遊方式,再加上近代環境意識抬頭等因素,這個旅遊市場的新趨勢在最近幾年內迅速竄起。
参 內容 • 三、生態旅遊的休閒方式 6000-7000 年前 從玉山沿曾文溪河谷至台南地區為鄒族之活動範圍。後與赤崁社及台窩灣社西拉雅平埔族人混血成為大武壟族群,又稱四社平埔族。西元 230 年 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進軍夷洲,並俘虜千夷人 ( 後推論夷洲為今日之台灣,但仍有爭論 ) 西元 610 年 隋煬帝遣陳稜進同 王留 球 ( 即今日台灣,但仍有爭論 ) ,虜數千男女而返。 西元 1291 年 元世祖遣楊祥往 王留 球 ( 即今日台灣,但仍有爭論 ) 招撫,無功而返。 漢人、原住民族、歐洲人、日本人共同活動階段
參、內容 • 四、生態旅遊的功用 • 生態旅遊的功用很多,例如:可以增加知識、增加不認識的字、知道不同的鳥類、放鬆心情、親近大自然、知道那邊的美食、了解不知道的植物、動物。
參、內容 • 五、生態旅遊的問題 • 生態旅遊,是把自然生態保育與觀光旅遊結合起來的一種旅行方式。生態旅遊觀念的興起,是為了讓旅客透過旅遊活動體驗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進而達到「生態保育」的目的。生態旅遊提倡的是一種「對環境負責」的旅遊方式,強調的是:要讓當地人能夠在保護他們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以保持可持續的的觀光(sustainable tourism)。
肆、心得與建議 • 翰心:我覺得這次做簡報可以讓我發揮我的打字才能。 • 其韓:我覺得這一次做簡報又新鮮、好玩。 • 辰諭:我覺得這次很開心、很有趣、發揮自己的才能。 • 佩欣:我覺得這次可以做簡報非常的有趣,我們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同心協力的完成這份報告我真的很開心。 • 建曄:我覺得這次做簡報很開心又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