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04 Views
2010 届期初历史学科摸底调研样题分析. 南京六合高中 姜波. 一、命题指导思想. 1 、诊断性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历史素养的掌握情况,为高三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学情依据。诊断是对是否能符合高考要求的诊断,这也就决定了试卷的难度不可能太低。 2 、导向性 根据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引导高三复习的方向。 3 、基础性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二 、数据分析.
E N D
2010届期初历史学科摸底调研样题分析 南京六合高中 姜波
一、命题指导思想 1、诊断性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历史素养的掌握情况,为高三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学情依据。诊断是对是否能符合高考要求的诊断,这也就决定了试卷的难度不可能太低。 2、导向性 根据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引导高三复习的方向。 3、基础性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二 、数据分析 南京市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共有16503人,命题预设均分64分±2分,实际市均分62.54分。100分以上46人,90分以上453人,80分以上1883人,70分以上5168人,60分以上9653人,50分以上13636人,50分以下16503人。考试结果与命题预想基本吻合。B等级设定在62分,共8753人 为总人数的53、04%。
三、试卷所反映的情况及失分原因 (一)选择题部分 均分39分左右。2、4、10、13、18、20小题得分率较高,正确率在80%以上。1、3、8、17、19小题失分率较低,正确率在50%以下,17题最低,正确率只有17、18%。失分原因如下:
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宗法制有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正确率46、22% 德:心意。而非道德。
3、以下中国画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的是 A.《夫妇夜饮图》 B.《洛神赋图》 C.《墨梅图》 D.《送子天王图》 主要考察唐朝文化的开放、兼收并蓄。 其它:吸收波斯织法;南青北北两大系统等。专制主义下的文化高峰当然值得研究。 正确率42、13%,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
8.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8.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 B.网络普及 C.自驾旅游 D.民航大国 该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进行命题。 选B达到32、11%,说明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不牢固以外,还有对这种题型审题能力较低。
17.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17.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年 B.1921—1924年 C.1925—1936年 D.1985—1991年 正确率17、18% 命题立意:考察学生对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知识的理解和阅读材料的能力。 反映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解掌握不牢,对材料理解有偏差。
19.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19.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 西欧走向联合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正确率32、31% 立意:考察学生对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有关知识的理解。 学生审题不清,对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知识混淆。
(二)主观题部分21、得分5分左右 命题立意: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各种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1)材料一中所示图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没有理解君主专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关系;没有掌握“方式”的回答方式,写成决策过程、机构。
(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概括能力差,只能写出“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影响掌握不全。 (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 对影响掌握不牢。弊端不会从材料概括,答具体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基本答不出,不能统率全部材料,以偏概全,只抓住一种制度。
22、得分5分左右 命题立意:探究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热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 方式照抄材料,不会概括。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缓和危机有什么作用? 没有扣住题意,答成国家干预经济,作用答不全,只答对经济的作用,不答对政治的作用。
(3)据材料三,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何新发展?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何新发展?原因是什么? 缺乏分析推理能力,不会多角度分析原因。把原因和影响的表达方式混淆,如“有利于社会稳定”。 (4)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照抄材料,不会归纳概括。 (5)综合上述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无法概括出“适度”,看法与命题立意无关,不答关系,只答社会保障。
23、得分5分左右 命题意图: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另一典型是启蒙思想。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只会从材料中找答案,“行三权鼎立之制”,不会概括;戊戌变法不会写;意义表达不全。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只会抄材料“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不会准确概括。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激进分子”直接答成中国共产党,或答成具体人名,活动特点只答“深入工农群众”,中共成立前后的史实不清,时间概念模糊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几乎没有学生答出,答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探索具有曲折性”, “思想进步的作用”,“没有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不能统帅整个材料。
24、得分5分左右 命题立意: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表述不全,只答引进,只看材料二不看材料一,答成从被动到主动。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不能对材料进行概括得出答案,如“富国强兵”,不会看分答题,关系照抄材料不归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对问题读不懂,答题不符合要求,基础知识薄弱。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启示不能把握材料的立意,从对外来文明的态度角度完整的统帅材料,大部分答成明治维新的启示。
25、得分5分左右 命题立意:探究科学家的成功之路。人物品质的命题,也是价值观的命题,于事件中见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不会概括,照抄材料,无法概括出“出身医学世家 ”。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照抄材料,不符合题目归纳的要求,如答成“蘋 ”“曼陀罗 ”,不能从现象到一般进行归纳。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 不能扣住题目中的“解决”,很多同学没有答出进行总结,写出《本草纲目》。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大部分学生不能统帅所有材料,只答出一半“要注重实践”,只有三个同学得分。
四、教学建议 1、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在理解基础上的掌握,为运用能力奠定基础。如今年高考。如何理解,要多动脑筋。 2、大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即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对能力培养的认识 (2)几点做法的建议 ①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 ②找准、读懂关键词
③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分析。具体指导学生答题方法,修正学生的思维。“顺势而下、丝丝入扣”。顺势即顺关键词的势,如。丝丝入扣指完整的回答关键词,如。③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分析。具体指导学生答题方法,修正学生的思维。“顺势而下、丝丝入扣”。顺势即顺关键词的势,如。丝丝入扣指完整的回答关键词,如。 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要公开展示,明确指出其错误原因,进行思维的修正。如 ④对“启示”类的回答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一般要统帅整个答题过程,决不能攻其一定不及其余。
⑤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反思。 这是学生考试,老师阅卷、评讲后的最重要的收获,是学生解题能力内化提高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否则将前功尽弃。要求学生对照答案,经过思考后,从审题、书写、格式、关键词回答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得出自己个性的结论,以利于下次改正,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