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187 Views
自我介紹. 51023 郭昀. 大家好 ! 我是這次主題介紹的幫手 !. 我現在要介紹的是在中國已流傳許久的樂器──二胡。. 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樂器吧 !. 歷史 二胡是 中華民族 樂器家族中主要的 弓弦樂器 (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 胡琴 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 胡人 , 胡琴 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 胡琴 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擦弦樂器至少在唐朝便出現了,最早可能是從 彈撥樂器 箏 發展出以竹片為弓拉奏的 軋箏 。宋朝出現 奚琴 、 馬尾胡琴 、 嵇琴 等拉弦樂器,其中馬尾胡琴已經以馬尾製成琴弓取代竹片進行拉奏。
E N D
自我介紹 51023郭昀
大家好!我是這次主題介紹的幫手! 我現在要介紹的是在中國已流傳許久的樂器──二胡。 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樂器吧!
歷史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擦弦樂器至少在唐朝便出現了,最早可能是從彈撥樂器箏發展出以竹片為弓拉奏的軋箏。宋朝出現奚琴、馬尾胡琴、嵇琴等拉弦樂器,其中馬尾胡琴已經以馬尾製成琴弓取代竹片進行拉奏。 唐宋至明清時期,隨著各地方戲曲及民間表演者的需求,逐漸繁衍出許多不同形制的弓弦樂器,如京胡、梆子戲的板胡、粵劇的粵胡、墜胡、四胡等,據著名胡琴演奏家張韶的統計,至今已發展出50多種弓弦樂器。其中二胡在民間廣為流傳,大量運用於戲曲伴奏,音色溫潤動聽,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 五四運動時期,劉天華先生融合西方音樂理論、演奏技巧,對二胡的演奏技巧進行了大膽革新,擴展了二胡的表現力,並且創作了多首二胡獨奏曲,二胡開始以獨奏樂器出現在表演舞台上。1980年代中後期,出版的二胡獨奏曲已有數百首之譜,並開始發展敘事曲、協奏曲等大型二胡曲。 圖片來源網站 student.ncyu.edu.tw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8C%E8%83%A1
結構 主要部分有琴桿(琴柱)、琴軸(軫子)、琴筒、琴托、千金(千斤)、皮膜(蟒皮)、琴碼、琴弓、音墊。 弦有兩根,內弦定音為d、外弦為a。琴弓類似小提琴的琴弓,但不完全相同,小提琴琴弓是被固定在弓桿上的,而二胡弓以馬尾毛與竹製弓桿組成,富有彈性,可以以不同的力道來控制聲音的大小。阿炳二胡內弦定音為g、外弦為d。 音墊:又稱「噪音抑制墊」,「噪音控制墊」或「制音墊」。目前二胡還是一種不很完善的樂器,表現在音質的不穩定和過大的噪音。為了能使二胡達到演奏要求,必須穩定音質,降低噪音,所以在琴碼的下側加上一塊不雅觀的振動阻尼音墊。 圖片來源網站 blog.zjol.com.cn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8C%E8%8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