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51 Views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药理教研室 于艳华.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复习提问. 同学们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并请说出几种治疗药物. 导入新课:. 1 、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机制、作用特点及应用。 2 、熟悉泻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 3 、了解助消化药的作用特点。. 学习目标:. 助消化药多为消化液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及消化不良。. 第一节 助消化药. 乳酶生
E N D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药理教研室 于艳华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复习提问
同学们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并请说出几种治疗药物同学们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并请说出几种治疗药物 导入新课:
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机制、作用特点及应用。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机制、作用特点及应用。 2、熟悉泻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 3、了解助消化药的作用特点。 学习目标:
助消化药多为消化液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及消化不良。助消化药多为消化液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及消化不良。 第一节 助消化药
乳酶生 乳酸杆菌干燥物,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提高肠内酸性,抑制腐败细菌生长、繁殖及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促进消化和止泻作用。 临床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干酵母 酵母菌:含多种B族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等。 临床应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稀盐酸 胃蛋白酶 胰酶
第二节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全球性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约10%。主要临床症状有反酸、嗳气及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攻击因子 (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作用增强 防御因子 (胃粘液、HCO3-的分泌、前列腺素的产生,胃粘膜屏障及胃粘膜血流)作用减弱,二者失去平衡所引起。
治疗目的: ①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减少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攻击因子”的作用; ②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一、抗酸药 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中和胃酸而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餐后服药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氢氧化镁 特点:① 抗酸作用强,较快,镁离子有导泻作用,与氢氧化铝合用,相互纠正副作用。 ② 小分子Mg2+可被吸收 肾排泄,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血清中Mg2+上升。 三硅酸镁 起效缓慢,作用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氢氧化铝 特点:抗酸作用强,缓慢,持久,中和胃酸, 具有收敛、止血和引起便秘作用。长时间应用 影响磷酸吸收。 碳酸钙 抗酸作用强,快而持久,产生CO2气体,进入小肠,促进胃泌素分泌,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碳酸氢钠 (小苏打) 作用强,快而短暂,产生CO2,碱血症。
理想的抗酸药应该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单一药物很难达到达些要求,故常用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有胃舒平(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胃得乐(碳酸镁、氢氧化钠、次硝酸铋)等。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胃酸的分泌受组胺、胃泌素和乙酰胆碱的控制。 ( 一)、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拌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药物本身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但当他们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并在酸性环境下生成活性体次磺胺或环次磺胺,活性体的硫原子与H+-K+-ATP酶上的巯基不可逆地结合,使质子泵失活,从而产生明显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可逆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功能,对组胺、五肽促胃泌素、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可逆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功能,对组胺、五肽促胃泌素、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20mg连续用7日,可使每日胃酸分泌降低95%以上。减少胃液总量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增强胃血流量,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奥美拉唑(洛塞克)
临床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消化性溃疡也有良效。临床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消化性溃疡也有良效。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1、抑制胃腺分泌 2、其他:阻断心血管系统的H2,对抗组胺引起的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频率作用。部分对抗组胺引起的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二、 H2受体阻断药
1、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疗效优于胃溃疡,疼痛减轻,促进愈合。 2、其他 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2、消化系统 3、造血系统 4、其他 抗雄性激素作用 不良反应
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但在一般治疗剂量下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则不良反应较多,较少单独应用。 哌仑西平与引起胃酸分泌的M1胆碱受体亲和力较高,而与唾液腺、平滑肌、心房的M胆碱受体亲和力低。治疗效果与西咪替丁相仿.而不良反应轻微。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但临床疗效比H2受体阻断剂差,已少用于治疗溃疡病。
二、黏膜保护药 前列腺素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能抑制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胃酸分泌,可以使基础分泌和夜间分泌均减少,还可以刺激胃粘液的分泌,使粘液层增厚和十二指肠碱性肠液的分泌增加。 临床用于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炎出血。
硫糖铝 蔗糖硫酸脂的碱式铝盐,在pH<4时,可聚合成胶冻,牢固地粘附于上皮细胞和溃疡基底部,抵御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 能与胃酶和胆汁酸结合,减少胆汁酸对胃粘膜的损伤; 能促进胃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有较好疗效。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才发挥作用,所以不能与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同用。
构椽酸铋钾 不抑制胃酸分泌,在胃液pH条件下能形成氧化泌沉着于溃疡表面或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保护屏障而抵御胃液、胃蛋白酶、酸性食物对溃疡面刺激。 也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 还能促进粘液分泌。 最近发现本品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与抗菌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溃疡病的复发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扰的问题。 抑制胃酸药物虽然能促进其愈合,但其复发率常达到80%,最后不得不用外科手术治疗。 1983年,从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占93 %~97%。胃溃疡患者的阳性率为70%。 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溃疡的复发有密切关系。 在抗酸治疗的同时,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才能真正达到临床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三、抗幽门螺杆菌药 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在胃上皮表面生长,产生多种酶及细胞毒素,能损伤粘液层、上皮细胞、胃血流功能。它与胃炎关系密切,也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因素,根治此菌可明显增加溃疡愈合率,减少复发率。
抗溃疡药:含铋制剂, H+-K+-ATP酶抑制药、硫糖铝 作用弱单用疗效差。 抗菌药: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等。 常用药物有两类:
临床常采用三药联合有: 奥美拉唑、阿莫替林、甲硝唑 也可采用 奥美拉唑、阿莫替林、克拉霉素或四环素、甲硝唑、铋制剂联合治疗。
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按作用机制分为: 容积性泻药;接触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三类。 第四节 泻 药
不同给药途径,可产生不同药理作用: 1、口服具有导泻和利胆作用。用于术前和结肠镜检查前排除肠内容物、配合驱虫药促进虫体排出或清除肠内毒物。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梗阻性黄疸。 2、静脉注射抗惊厥和降压作用。用于子痫惊厥、破伤风惊厥和高血压危象。 容积性泻药:硫酸镁
酚酞(果导片)口服后与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肠壁蠕动,同时有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作用。适用于习惯性便秘。酚酞(果导片)口服后与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肠壁蠕动,同时有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作用。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二、接触性泻药
临床常用的直肠灌注剂开塞露,是将甘油、山梨醇或硫酸镁的高渗溶液密封于特制的塑料容器中,使用时将药液经肛门直接注入直肠,导泻迅速、安全、方便。临床常用的直肠灌注剂开塞露,是将甘油、山梨醇或硫酸镁的高渗溶液密封于特制的塑料容器中,使用时将药液经肛门直接注入直肠,导泻迅速、安全、方便。 三、润滑性泻药
1、治疗便秘,首先要调节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1、治疗便秘,首先要调节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 2、不同情况的患者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泻药。如排除毒物,应选硫酸镁等盐类泻药;一般便秘,选用接触性泻药;老人、肛门手术患者选择润滑性泻药。 3、对腹痛患者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不宜应用泻药。对年老体弱、妊娠或月经期妇女不可选用强烈性的泻药。 注意事项
1、下列何药属于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A、西咪替丁B、哌伦西平C、奥美拉唑D、丙谷胺E、硫糖铝 2、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 A、阻断M受体B、保护胃黏膜C、阻断H1受体D、促进PGE2的合成E、阻断H2受体 3、下列何药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 A、雷尼替丁B、甲硝唑C、奥美拉唑D、丙谷胺E、前列腺醇 4、保护胃黏膜达到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是: A、四环素B、氨苄西林C、奥美拉唑D、硫糖铝E、氢氧化镁 5、能选择性阻断M1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是: A、阿托品B、哌仑西平C、后马托品D、东莨菪碱E、西咪替丁 复习巩固:
1、抗消化性溃疡病药分类及代表药。 2、硫酸镁不同途径给药的作用、应用。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