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15 Views
我的家乡. —— 信宜市大成镇. 信宜市大成镇概况区划. 茂名信宜市大成镇位于信宜市东南部,距信宜市区 27 公里,有二级沥 青路相通,大成镇东邻钱排镇,南接高州市,西连丁堡、水口两镇,北靠白石镇,地貌为低、中山区,属典型的山区镇。全镇总面积 120 平方公里。信宜市大成镇行政区划辖:大成村、水美村、禄豪村、双乐村、城垌村、冲尾村、大樟村、丽沙村、禄福村、石屏村、塘坳村、相友村、下湾村、上湾村、北梭村 15 个村委会,总人口 4.5 万人。
E N D
我的家乡 ——信宜市大成镇
信宜市大成镇概况区划 • 茂名信宜市大成镇位于信宜市东南部,距信宜市区27公里,有二级沥青路相通,大成镇东邻钱排镇,南接高州市,西连丁堡、水口两镇,北靠白石镇,地貌为低、中山区,属典型的山区镇。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信宜市大成镇行政区划辖:大成村、水美村、禄豪村、双乐村、城垌村、冲尾村、大樟村、丽沙村、禄福村、石屏村、塘坳村、相友村、下湾村、上湾村、北梭村15个村委会,总人口4.5万人。 • 大成镇镇内山高坡陡,溪流众多,而且落差大。据省水利专家测算,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达2.4万千瓦,可建水电站35座。目前在辖区内已建成水电站23座,总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发电量近5000万度。信宜市大成镇镇内花岗岩储量丰富,据省地质专家探明,优质花岗岩储量达5亿立方米以上,有海浪花、虎皮石、黑石等10多个品种。 • 大成镇归属于广东信宜市管辖。
信宜市大成镇的经纬度地理信息: • 大成村 经度 11110749 ,纬度 2230684;水美村 经度 11110749 ,纬度 2230684;禄豪村 经度 11110749 ,纬度 2230684;大成镇双乐村 经度 11107965 ,纬度 2229723;城垌村 经度 11106577 ,纬度 2226477;冲尾村 经度 11106790 ,纬度 2185961;大樟村 经度 11112259 ,纬度 2247237;大成镇丽沙村 经度 11112384 ,纬度 2229829;禄福村 经度 11112966 ,纬度 2231664;石屏村 经度 11114459 ,纬度 2229899;塘坳村 经度 11059027 ,纬度 2213740;大成镇相友村 经度 11116911 ,纬度 2229730;下湾村 经度 11035362 ,纬度 2208996;大成镇上湾村 经度 11118514 ,纬度 2231712;北梭村 经度 11120913 ,纬度 2232055;
风景及工业 • 信宜市大成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大田顶、大雾岭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大田顶,又名大天顶,位于大成镇东部,海拔1704米,地处亚热带南端,是云开山脉大雾岭的主峰,为粤西第一高峰,属信宜市八景之“顶峰锦绣”。大田顶过是一座荒山野岭,1956年在半山腰建起国营大雾岭林场,1973年在山顶建广播电视差转台,开通大成镇至山顶公路,才引来众多游客前去观光。 • 茂名信宜市大成镇乡镇企业900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主要以石料开采、石板材加工、小水电生产、木器加工、农机制造、果品加工和建材生产为主,其中石料开采、石板材加工和小水电生产是该镇特色支柱产业,已成为镇、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大成镇镇内开设有10大石场,建起一了占地153亩的石材工业园区,园区内拥有130多间石材加工及配套企业,成为茂名市最大的花岗岩板材加工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南蕉等经济作物。
景点介绍 • 大田顶,又名大天顶,位于广东省信宜市大成镇东部,距市区50多公里,距大成镇26公里。地理坐标是北纬22°17′31″,东径110°12′51″,海拔1704米,地处亚热带南端,是云开山脉大雾岭的主峰,为粤西第一高峰,属信宜市八景之“顶峰锦绣”。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数十座,是粤西天然森林植被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是一座珍贵的绿色资源库和基因库。 • 大田顶自古代加里东运动隆起成陆后,再没受到海侵影响形成。随垂直高程的不同,自然景观分带变化,大田顶真正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区。这里,年平均气温17℃-18℃。就是夏天上到山顶也像秋天那样凉爽。 • 大田顶过去是一座荒山野岭,1956年在半山腰建起国营大雾岭林场,1973年在山顶建广播电视差转台,开通大成镇至山顶公路,才引来众多游客前去观光。从山脚登上大田顶,公路盘旋而上,有10多里路,使人有乘龙上九天之感。 • 人们登上大田顶远眺,层层群山皆在脚下,茫茫林海尽收眼底。姿态各异的飞瀑,在阳光照耀下,虹影飞悬,七彩斑谰。坐落在1570米海拔的大田顶水库宛如“天湖”,清澈如镜,像一块晶莹闪烁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林之中。每当云起之时,云腾雾涌,峰峦沉浮,景色万千,叹为观止。
景观 • 大田顶沿途是一路风光,这里河谷、山峦、山石、古树、古藤、芳草……千奇百怪,瑰丽多姿。有斜立平坦的“美女照镜”,此石呈现椭圆形,长轴直径14米;斜立短轴直径12米,维妙维肖,石上还有一块稻田,实属罕见。还有石罅间仅能过一人的一线天、两石相叠的摇摆石、深幻莫测的石洞……奇石处处可见。 • 山泉随地都有,一道道山间瀑布,飞珠吐雾,隆隆作响,沿河还建有数十座小水电站,银线飞架山间。苍茫无边的茂密森林,野鸟栖息的参天古树,星星点点的阶梯状的南药田七园;红白相间的野花……令人目不暇接。 • 大田顶 • 山巅上耸立一座电塔,高为55米,像航船上一根桅杆。站在电塔下眺望,群峰皆在脚下,远近景色尽收眼底。若风和日丽,南可望高州水库,万倾碧波荡漾,山水辉映;北览连绵起伏的群山,逶迤腾浪,莽莽林海,郁郁葱葱。站在峰顶看日出,是更壮观的一幕,黎明时分,四周还是黑茫茫的一片。太阳从远处云层里喷薄而出,金光闪闪,蒸蒸日上,使人心旷神怡,胸怀广阔。
植物 • 大田顶保护区生物群落既种类繁多,又有珍稀的、古老的、新的特殊物种。据调查统计,大田顶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53种(包括变种、亚种),分隶于195科703属。其中,蕨类植物40科67属121种;裸子植物5科9属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84属1082种;单子叶植物20科143属239种。特有植物38种,其中中国特有10种、华南特有8种、广东特有20种;有珍稀濒危植物23种,占广东珍稀濒危植物77种的29.9%。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8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省级保护植物3种。此外,有40种植物在现有文献记载中广东其他地方未见分布;还有14种植物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分布的新种。 • 植物中,有不少种类是起源古老的活化石植物。有古生代孑遗植物石松9种、松叶蕨1种、卷柏9种、木贼1种、莲座蕨1种;有中生代孑遗植物紫萁2种、芒萁2种、里白2种、桫椤4种、金毛狗1种、罗汉松1种、买麻藤1种。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桫椤等珍稀、濒危植物8种;属于国家二类、三类保护植物圆籽荷、红椿等多种;大田顶丰富的植物资源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珍贵的用材树种,有深山含笑、黄樟、红锥、南酸枣等;药用植物达500种,被称为“仙草”、“第二人参”的绞股蓝,在沟谷中成片生长,著名的七叶一枝花、八角莲、石斛以及能治疗白血病的粗榧等,均有分布;野生杂果和观赏植物也较丰富,仅兰科植物就有50种之多。
大田顶动物 • 还有珍贵的娃娃鱼、大步甲、猫头鹰、啄木鸟等动物资源,堪称为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由于大雾岭地理位置特殊,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生态功能齐全,可发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为了保护这块不可多得的绿色瑰宝,1994年4月,茂名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996年2月,经专家鉴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现正向国家报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天池 • 主峰西南侧山坳中有一天池,高程1554米,容量30.8万立方米,池水清澈,人称天湖。与四周的3000多亩原始森林相映成趣。看着变幻莫测的苍茫云海,听着催人奋发的松涛。欣赏着色彩斑烂的山花,传来了抑扬悦耳的鸟语,面对悠然自得的游鱼、野凫,可在这里避暑、旅游、疗养。
特产 • 山楂和山楂制品大成镇是信宜山楂的主产区,山楂栽种最多时有534公顷,年产量1500吨,近年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用山楂作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有山楂饼、山楂球、山楂片、山楂干等。山楂产品均具生津止渴、助消化、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柿子大成镇传统水果之一,全镇种植166公顷,年产量3500吨,加工成柿饼和果脯后,价值更高,畅销省内外。 花岗岩板材大成镇是信宜市花岗岩板材最大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浪飘白"、"绿玉红"最具名气,畅销海内外。全镇有石料加工厂105家,年产花岗岩石板材86万平方米,出口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田七名贵的南药材。大成镇是广东省田七主产区。栽种最多时达4000亩,年产量100多吨。受市场影响,近年种植、产量大幅度下降
文物胜迹 • 顶峰锦绣市新八景之一。位于大成镇境东部的大田顶,海拔1704米。详见本志风景名胜。 盘古庙位于大成镇大樟根村,庙座背靠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左挽大雾岭顶。四周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砖木结构。四季香火不断,高州、阳春、茂名、信宜都有信徒前来烧香拜祭。 云朝庵位于大成镇石屏村委会上坪村,往大田顶公路从庵前经过。该庵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坐西向东,进深14.5米,面宽16.8米,高7.6米,占地243.6平方米,砖木结构,二进格局,前座为门楼,后座为拜堂,四季香火不断,左右配侧间,墙壁上方饰以人物花鸟图案。 美女照镜位于大成镇塘坳村委会办公楼对面河边。因有一块大石斜立平坦如镜,故得名"美女照镜",石呈椭圆形状,长轴直径14米,短轴直径12米,宛如一面镜子。 瑶寨遗址位于大成镇大雾岭三叉坑。
经济状况 • 2000年大成镇工农业总产值6.7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5亿元,农业总产值1.52亿元;粮食总产量1.44万吨;乡镇企业总收入6.71亿元。 大成镇为信宜市特色工业卫星镇,依托资源优势,以石材开发和小水电生产为龙头,形成石材开采、石板加工、小水电生产、农机制造、凉果加工、木器加工、建材生产等工业行业。2000年末,全镇有各类大小企业900多家,总产值5.25亿元。 大成镇属典型的山区镇,受云开山脉影响,气候独特,属综合农业区,粮食生产稳定。山楂、南蕉、柿子、龙眼、三华李等水果种植面积1794.86公顷,南药种植面积70公顷。山楂是大成传统特产之一,2000年有184公顷,产量500多吨;2000年种植南蕉529公顷。此外,山地鸡年产140万只,生猪出栏15000头。2000年大成镇商业网点有国营、集体、个体680家,从业人员961人。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5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500万元。2000年全镇有林面积867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1万立方米。
文化状况 • 2000年大成镇有中学2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9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经省"两基"达标检查,符合"普九"要求。2000年大成镇有文化站1个,电影放映队1个,露天舞台2个,文娱场所7个,逢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举行全镇性的文娱活动,有文艺晚会、电影、篮球赛、象棋赛、桌球赛、书法展、羽毛球赛等。 有线电视覆盖全镇9个村委会,可接收11套节日。 镇有卫生院1所,圩镇卫生服务所5个,村卫生站15个。
自然环境 • 大成镇地貌为低山、中山区。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820毫米。矿产资源有花岗岩"浪飘白"、"绿玉红"、"芝麻黑"、"米花石"、"木纹石"等,储量约5亿立方米,还有高岭土等;植物有马尾松、杉、楠木等2000种,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桫椤、圆籽荷、马蹄参、红椿、油杉、青钩栲、乐东拟单性木莲、松叶蕨等8种,有14种至今世界上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分布的特有种,有40种广东未见分布的品种;动物有果狸、穿山甲、黄猄、石蛤、娃娃鱼、大步甲、猫头鹰、啄木鸟等;水能资源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全镇有山地9745公顷,耕地932.80公顷。
【人口民族】 2000年大成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42751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41350人,非农业人口1401人。还有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24003人。【行政区划】大成镇行政辖水美、大成、双乐、城垌、禄豪、冲尾、大樟根、禄福、丽沙、石屏、塘坳、相友、下湾、上湾、北梭等15个村委会,410个自然村。【镇区建设】 2000年大成镇的镇区面积发展到1平方公里,镇区山环水抱,大成圩已初步建成生态型青山绿水式工业化小城镇,镇区主要街道有6条,总长3公里多;有年供水量100万吨自来水厂1座,开通2000门程控电话,装机1500多台。【对外交通】县道大平线过境,距国道207线27公里,镇内15个村委会均通公路。全镇有机动车3000多辆,每天开往东镇的汽车客运中巴15车次。
历史沿革 • 大成于明朝末年形成圩集,称桃子榔圩,后商人图吉利之意改名大花圩(也称大销)。清代康熙年间,生意人多,易名大成,寓"生意兴隆心想事成"。明朝万历期间属信宜县从善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信宜县白石堡大成甲。民国29年为信宜县四区白石上乡。新中国成立后,仍为白石上乡;1952年12月属信宜县十区,后改白石区;1957年撤区并乡,为大成乡;1958年秋属白石人民公社;1959年从白石人民公社分出,为大成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大成区,1986年冬建制为大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