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網路交友

網路交友. 網際網路的進步、電腦媒介管道的發達,為人與人間的互動找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使得電腦網路成為現今流行的人際關係橋樑。 網際網路透過線上互動的方式,吸引了廣大的使用族群,尤其是其成功地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與冒險精神。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網路交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路交友 網際網路的進步、電腦媒介管道的發達,為人與人間的互動找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使得電腦網路成為現今流行的人際關係橋樑。 網際網路透過線上互動的方式,吸引了廣大的使用族群,尤其是其成功地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與冒險精神。 而網際網路的「無國界」特性,不論是藉由ICQ、聊天室、BBS、或是E-mail,隨時隨地都可以讓我們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結交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另外,網際網路的「匿名性」是另一個促使網路交友風行各地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網路世界裡,不用擔心自己的身份會曝光,透過鍵盤的熱烈交談,人們可以盡情發洩情緒、呈現自我,並且滿足與人接觸的需求。而網路交友也相當容易成為犯罪的媒介,最近很多有關網路交友犯罪、詐欺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因此網路交友的安全性是一個值得社會大眾關心這個議題。

  2. 虛擬世界 為什麼許多人熱中交網友呢?可能網路交友者對自己本身口才、個性、外貌缺乏信心,並且與人相處方面較不擅長,而網路是個隔層山的虛擬空間,在這裡現實與虛幻互交錯,每個人都可以隱瞞真正的自己去扮演理想中的自己。此外,網路交友可以 不公開自己的身分,與網友交往之中有一層安全網保護,給人似乎很有安全感的感覺。而因為交網友多半都是藉由文字互動來表達彼此內心想法的交流,在這個溝通方式之下,網友很容易做出超乎平常的言行,也很容易跟陌生網友吐露心事,因此網路交友比平常交往更容易與對方交心,朋友的親密度也比較深入。 網路交友的「虛擬」與「隱瞞」的特點,也相對的形成了網路交友的死角,使得網路交友的真實度令人質疑,因為網友的身分、長相、興趣、職業都可以虛擬,讓人無從判斷真偽,這一點對交友誠信方面就需要再做評估。而也因為網路交友都透過文字交流,使得網友容易陷入感情中,但是文字無法讓你認識人這種心思複雜的生物,生活上的言行和小動作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本質,因此,網路交友的真實性又增加了令人懷疑的一部分。

  3. 網路交友之隱憂 正向影響:經由網際網路的互動,使用者可以比真實生活更自由自在的抒發意見和想法,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具有相同背景或興趣的朋友。讓人們可以在不需經由外在相貌等的外界評價之下,為他人所接受。 負向影響:由於網路的普及與便利,愈來愈多孤單的個人開始在網路上尋求他們的社會需求。而投注越多精力在網路上的人,他們的現實生活往往都有失去活力甚或逐漸惡化的傾向。

  4. 網路交友可能衍生之社會問題 1.網友見面,發生性關係 由於時下青少年的性觀念快速「進步」,大幅縮短發展親密關係所需的時間,使得近年來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急速增加,造成未婚懷孕的情形日漸嚴重。而青少年開放的性行為,在缺乏自我保護措施的情形下,其複雜的交友情況使學生暴露在愛滋或性病感染的風險中。 2.現實生活的人際疏離 網路的虛擬人際互動為青少年開拓無限想像的世界,由於網路匿名性的特色,青少年以虛擬身分與他人交往,讓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上的人際挫敗得到彌補,容易引誘青少年沉溺其中。 根據研究顯示,網路上癮者最常進行的網路活動是BBS-talk、線上遊戲、瀏覽情色網站、收發電子郵件等等,而當人們過度涉入網路活動,往往會忽略現實生活中人際的交流。而瀏覽情色網站可能會發展到虛擬性交,所謂虛擬性交是以聊天完成做愛的過程,藉此滿足自己的性衝動,不少青少年食髓知味,花了許多時間耗在虛擬性交的世界,更加忽略現實中真實的人際互動。 3.性教育議題 隨著資訊的快速發展,網路提供的便捷與效益,便得電腦已經成為全家人資訊共享的媒介。從過去的電視傳播媒體,到一日千里的網際網路,形形色色、未加選擇的資訊唾手可得,青少年在缺乏正確的引導下,極易陷入網路虛擬的情色陷阱而無法自拔。

  5. 網路之狼

  6. 「四不一要」的網路交友安全需知,希望幫助網友避免類似約會強暴這樣的憾事發生: 1.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只看到網友照片,就投以過多情感或幻想。 2.要「眼觀四面」:不要只聽信對方的話,還要多多觀察其他網友和他之間的互動狀況,例如留言等,才能更深入了解對方。 3.不要「落落大方」:不要將自己的切身資料,例如就讀學校、手機號碼、住址等,公開於網頁之上,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免於不必要的騷擾。 4.不要「單槍匹馬」:參加網聚時,切記不要單獨赴約,最好參加公開辦理的官方網聚,並且約熟識的朋友一起赴約。 5.不要「了無音訊」:參加網聚最好事先告知家人或朋友,並且隨身攜帶手機,以免發生不可預期的狀況時,可以向外求援。 網路交友安全需知

  7. 安全的網路交友 一、對於個人資料的登錄要十分小心謹慎:在網路上儘量避免留下真實姓名、電話、住址、信用卡帳號等基本資料,並對於此類資料的登錄要十分小心。如果必須在網路上留下相關資料,或是想要利用網路來購物,都最好先取得父母或師長的同意。 二、避免單獨的邀約:儘量避免進入聊天室與陌生人一對一聊天,並且對於聊天室的選擇最好經過父母與師長的同意。另外,不要隨便允諾網路上網友的單獨邀約見面,記得以匿名身份進入聊天場合。 三、保護自己:未經父母與師長的同意,不要將個人的照片寄給他人,或藉由網路散佈照片;如果網友傳送任何猥褻或令人覺得不舒服的訊息,千萬不要回應,立即告訴父母或師長處理。 網路交友也並非一無可取之處,其實只要遵守網路交友的原則,一樣可以在網路上安全的交到知心好友。切勿輕易答應不明人士的邀約,而且要知道利用網路交友彼此都見不到面,對於對方的了解也相當有限,所以,儘量將交往限定在聊聊天通通信的範圍之內,以免見面出了問題而後悔莫及。

  8. 網路交友的倫理 網路交友的並非都很危險,本質上網路是一個媒介,網路本身不無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使用者的心態。 因此儘管網路交友陷阱多,但是只要謹慎挑選網友、注意網路交友安全、避免金錢交流、誠信對人以及保有適當的戒心,想要營造良好的網路交友環境並非難事。 網路交友的倫理就是要靠每個網友的誠信而建立,才能在網路上交到真正的朋友!

  9. 籲請網友警覺性侵害案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報導高雄縣性侵害案件三年來快速增加,縣府社會局籲請家長及喜愛逗留網咖的少女提高警覺。三年前全縣網友性侵害案件全年不到十件,九十一年增加為二十五件,今年元月就發生七件,是去年每月平均數的三點三倍。 網友性侵害或約會強暴最大的不同在於網友以網路為工具,彼此以前可能未見面,在網路聊天室建立雙方關係,但網友性侵害與約會強暴又很相似,不容易取得證據,且會被質疑是自找的、自願的。高雄縣性侵害防治中心保護扶助組社工員發現,網友性侵害的管道大都來自網咖,雙方在網路聊天室聊了兩、三次後,加害者要求見面,經被害人同意,雙方見面過程中,加害者常藉口要求被害者陪他回家拿東西或一起外出兜風,因而發生性侵害。社工人員表示,網友性侵害不見得都是出自被迫,也有兩情相悅的,之所以成為性侵害主因是被害人都是未成年少女,加害人都是二十歲的成年人。加害人也不只一次有過網路援交或網路性侵害的紀錄,甚至會與好友分享經驗或對象。被害人大都是未成年少女,大部分是好奇、寂寞、無聊、交友等因素而上網咖,為了性交而上網的比率很少。網路愈來愈普及,縣府社會局擔心這類網友性侵害案件會逐漸增加,因此將透過網路加強宣導性侵害防治,並結合縣女警隊加強查緝網路犯罪。

  10. msn衍生的問題 不容小覷 顏玉龍 【中時電子報 】調查採訪 五位小學生靠msn網際連絡,竟相約蹺家,讓家長、學校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最後五人雖都平安返家,但網路交談所衍生的問題卻值得重視。網際網路漸成為時下e時代青少年發展人際關係的橋樑,即時通訊軟體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虛擬的網路世界,深深影響現實生活,不但玩起「禁忌遊戲」,也成了犯罪溫床。網路的普及與便利性,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及交友方式。尤其在虛擬國度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網路「社群」功能亦能集合自殺或其他犯罪同好,借助網路逃避現實生活挫折,不但衍生出冷漠的親子關係,更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許多網友認為,網路簡化人與人溝通的模式,在虛擬世界中拉近彼此的關係,打破現實生活中有形與無形的距離,加上它俏皮的「表情符號」與「動畫快遞」等功能,更加吸引年輕學子,並創造出特有的網路語言。不少老師反映,中、小學生將網路語言用在作文上,或成為現實生活用語,甚至不少學生沈迷於網咖。 日前發生一名小學生因留連網咖而上學遲到,竟在校園跳樓自殺,顯示網路對孩童所造成的負面效應。如今又有五名小學生利用網路相約蹺家,家長與學校應加強監督孩子使用網路的情況。網路交友的正面意義,早已被少女蹺家、援交、一夜情與約會強暴覆蓋,而網路的便利功能,也被自拍、「集體自殺」、槍毒交易、犯罪知識傳授等「污名化」。資深刑警指出,中輟生及蹺家少女人數,隨著網路普及而有成長趨勢,且多數都因為受到其他網友誘惑。警方表示,由於網路「匿名化」特性,網友能以各種面貌出現在線上交友網站,網友相約見面時,常發生性侵害等案件,同時網路的攝影機功能,也讓色情業者在0204之後,找到另一個生財管道。

  11. 孩子網路交友的問題值得關心!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4成4的兒童少年曾經有網路戀愛的經驗,令人擔憂的是,也有31.54%的孩子曾被網友要求發生一夜情。而調查也發現,有11.18%的孩子曾被網友性騷擾,甚至有孩子遭到網友恐嚇、盜用個人資料、性侵害或詐財。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高達8成5的孩子曾有網路交友的經驗,再詢問有無與網友談戀愛的經驗,56.36%回答有,若用人數來看,有638位小孩有這個經驗。進一步詢問受訪孩子有沒有被網友要求一夜情的經驗,31.54%的小孩回答有,共有357位。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指出,聊天、逛街、聚餐是大部份孩子與網友見面後最常從事的活動。但調查也發現,有17名未成年的孩子表示他們與網友見面之後,通常會從事一夜情、援交或毒品交易的活動。兒盟指出,姑且不論孩子是被人利用或出於自願,網路確實是犯罪隱匿性高且危機四伏的花花世界。 此外,42.67%的孩子有過不愉快的網路交友經驗,其中64.18%的孩子遇過網友外貌和照片中長相不同的狀況,這是孩子在網路交友時最常碰到的不愉快經驗,其次是網友的個人資料與事實不符,佔52.17%;另有11.18%的孩子曾被網友性騷擾,甚至有孩子遭到網友恐嚇、盜用個人資料、性侵害或詐財。 兒盟表示,當孩子遭遇危險時,若不立即對網友表達明確而清楚的拒絕,就容易讓對方覺得有機可乘。據兒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的統計,孩子所交往的網友年齡層,以18歲至25歲的成年人居多,網友最高的年齡層大約是30歲;而有心利用孩子的網友,通常會利用孩子易信任對方、不好意思或不敢拒絕等弱點,做出進一步的侵犯。

  12. 網上幫人練功 學童成了被告 記者辛啟松、吳明良/台南市報導05/18 03:43 台南市八名國中小學生受不明網友委託,以對方網路遊戲的帳號、密碼及寶物協助練功,當學生要歸還寶物時,對方不再上網,事後竟到市警局控告學生妨害電腦使用罪,家長擔心孩子留下刑案紀錄,以數萬元和解,成為變相勒索,警方呼籲玩家勿受不明網友委託。 被告都是國中小學生,最小的才國小五年級,他們都被控盜用玩家帳號密碼。學生表示是受對方委託協助練功,對方主動給帳號及密碼等,他們沒有盜用。 國小五年級的陳姓學童說,他在網路上認識綽號「小斌」的網友,經過幾次攀談,對方邀他一起攻打惡魔,賺取寶藏,一天晚上,「小斌」告訴他,因功課忙碌,沒時間練功,告訴陳姓學童自己的帳號、密碼等,委託他協助練功一個禮拜,未來要以部分練功所得當報酬。 因「小斌」出借的寶物價值不斐,陳姓學童爽快答應,但一個星期後,「小斌」不再出現在網路上,陳姓學童無法歸還寶物,不久就接獲警局通知,表示陳姓學童盜取「小斌」的網路帳號密碼,觸犯妨害電腦使用罪。 蔡明松說,陳姓學童的家長擔心孩子從小就背負前科,考量該法條是告訴乃論,私下與對方協調,賠償「小斌」三萬元。 蔡明松已承辦八起類似案件,告訴人明白向被告家長表示,可以進行民事和解,他懷疑告訴人是一組詐騙團體,有計畫引誘國中小學生上當,再以和解方式達到勒索目的。 警方已向網路遊戲公司調閱八個個案的上網記錄,釐清是被告盜取帳號密碼,還是告訴人主動委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