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44 Views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 参考文献. 学习目的 教学安排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学习目的. 理解复式记账的意义,掌握复式记账的特点,了解记账方法的种类;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意义,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账户结构和基本内容; 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务处理方法; 了解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掌握会计分录的具体编制方法; 理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掌握其平行登记的规律性。. 教学安排. 讲授课时 × 4 课时 案例分析 × 1 课时 课堂习题与演练 ×1 课时.
E N D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 参考文献 学习目的 教学安排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学习目的 • 理解复式记账的意义,掌握复式记账的特点,了解记账方法的种类; •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意义,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账户结构和基本内容; • 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务处理方法; • 了解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掌握会计分录的具体编制方法; • 理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掌握其平行登记的规律性。
教学安排 • 讲授课时 × 4课时 • 案例分析 × 1课时 • 课堂习题与演练×1课时
教学重点 •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复式记账恒等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客及其应用、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相互关系及其平行登记等; •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和试算平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相互关系及其平行登记等。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借 贷 教学内容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二、复式记账原理 三、借贷记账法 四、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举例 五、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六、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第一节 记账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记账方法指在会计账户中登录经济业务的方法。 一、单式记账及其特点 (1)单式记账法的含义 指对要记录的一项经济业务,往往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的记账方法。
原材料 不予登记 经济业务 用银行存款1000元购买材料。 银行存款 单式记账 1000 ◆ 通常只登记货币资金收支、往来款项的结算内 容,而不登记实物资产的收付内容。 ◆ 不能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 查账 户记录的正确性。
(2)单式记账的特点 ▲记账手续简单,易学易懂。 ▲账户设置不完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账户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经济业务反映不完整。 (3)单式记账的缺点 ▲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引起的全部变化; ▲不能反映全部的经济业务。
管理费用 56 经济业务 用现金56元购买厂部办公用品 复式记账 现金 二、复式记账及其特点 (1)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均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56
(2)复式记账的特点 ▲记账的账户要对应; ▲对应账户记录的金额要相等; ▲设置的账户体系要完整; ▲一定时期的会计记录要综合平衡。
三、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资金运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起码影响会计等式中的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会计要素中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的变化。运用会计的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方面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
规律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规律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双方同增 右 方 增 减 左 方 增 减 经济业务 权益 资产 双方同减 规律2——影响会计等式单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2.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反映资金平衡内在规律的会计等式为基础。 (2)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四种类型记录。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发生额平衡 资产类账户增加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减少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增加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减少额合计 余额平衡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复式记账,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账户之间会形成如下两个方面的自动平衡关系:
重要结论:尽管经济业务会影响会计等式中的要素发生增减变化,但只要遵循复式记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进行处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重要结论:尽管经济业务会影响会计等式中的要素发生增减变化,但只要遵循复式记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进行处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3.复式记账的意义 ▲ 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 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 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 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借”起初用来表示债权,“贷”用来表示债务。 ▲ 现在“借”和“贷”作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 “借方”不等于增加、“贷方”不等于减少。
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以“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会计 等式的经济内容和数量关系为其理论依据。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1)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Debtor),英语简写为 Dr;右方为“贷方”(Creditor),英语简写为Cr。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借方,简写Dr 贷方,简写Cr
(2)账户记账方向与金额 借方 会计账户贷方 资产增加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成本增加 收入、利润减少(转销) 资产减少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费用、成本减少(转销) 收入、利润增加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x x x 本期减少额 x x x 本期增加额 x x x ……… …. ………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本期发生额x x x 期末余额 x x x (3) 账户结构的分类 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式账户结构。 ①资产类账户结构
借方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x x x 期初余额 x x x …… 本期增加额 x x x …… …….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期末余额 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借方 费用、成本类账户 贷方 本期增加额 x x x 本期转销额 x x x …… 或减少额 x x x …… …….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期末转销后一般无余额。 ③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
借方 收入、利润类账户 贷方 本期转销额 x x x 本期增加额x x x 或减少额 ….... …… …….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本期发生额 x x x ▲期末转销后一般无余额。 ④收入、利润类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规律 ▲每个账户期初(末)余额要么在借方,要么在贷方。 ▲若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在同一方向,说明该账户 的性质未变。 ▲若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在相反方向,则说明该账 户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四、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记账符号 ▲“借”(Debit, Dr) ▲“贷”(Credit, Cr) 一方面表示资产和费用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表 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和利润的减少。 一方面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和利润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示资产和费用成本的减少。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借方(左方)会计账户 贷方(右方) ◆符号含义:对于六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减少 增加 资产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 借 贷 增加 减少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 利润类账户
(2)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一般按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费用、收入和利润账户。 ▲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比如对同一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账户合并为“货款往来’,账户进行核算。 若发生应收账款增加或应付账款减少时,记该账户的借方;若发生应收账款减少或应付账款增加时,记该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若在借方,则判断为资产性质;期末余额若在贷方,则判断为负债性质。
借 其他应收款贷借其他应付款贷 期初余额 ××× 减少额 ××× 减少额 ××× 期初余额××× 增加额 ××× 增加额 ×××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借 其他往来贷 期初余额:(其他应收款) 【或 期初余额:(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增加额 其他应付款增加额 其他应付款减少额 其他应收款减少额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 【或 期末余额:其他应付款】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合 并 资产负债类(双重性质)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如在一个账户中既核算资产类会计要素内容,又核算负债类会计要素内容的账户。
有借必有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应付工资 贷 以银行存款发放职工工资60000元 60000 60000 借贷必相等 (3)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 ●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
(4)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的含义 指根据会计等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量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账户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验账户记录正确性和完整性的一种会计方法。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 ▲试算平衡的基本方法 ①发生额平衡法 ◆平衡公式: ◆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平衡依据—账户发生额 ◆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借 银行存款 贷 期初余额 300 000 (业务登记略) …… (业务登记略) …… 本期增加发生额 400 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190 000 期末余额 510 000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本期发生额 借 方 贷 方 银行存款 400 000 190 000 应付账款 80 000 5 000 (其余账户略)………… 合 计 695 000 695 000 借 应付账款 贷 (业务登记略) ……期初余额 80 000 (业务登记略) …… 本期减少发生额 80 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5 000 期末余额 5 000 账户名称
全部账户期末(初)的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初)的贷方余额合计 = ②余额平衡法 ◆平衡公式: ◆平衡原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 每个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即为该账户下期的期初余额.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 权益类 会计要素 现金 ××× 原材料 ××× 短期借款 ××× 应付账款 ××× 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会计账户 ★根据核算 会计要素的 要求设置。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 ★ 会计等式的相等关系通过各类相应账户的余额合计得以体现。
借 银行存款 贷 期初余额 300 000 (业务登记略) (业务登记略) 本期增加发生额 400 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190 000 期末余额 510 000 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期末余额 借 方 贷 方 银行存款 510 000 应付账款 5 000 (其余账户略)………… 合 计 1 125 000 1 125 000 ※可以与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合并为一张表格。 借 应付账款 贷 (业务登记略) …… 期初余额 80 000 (业务登记略) …… 本期减少发生额 80 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5 000 期末余额 5 000 账户名称 ◆平衡依据—账户余额 ◆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例12月5日,公司购材料一批,价款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运杂费1500元,均以银行存款结算支付。例12月5日,公司购材料一批,价款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运杂费1500元,均以银行存款结算支付。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物资采购 贷 月初余额 271 000 ①101 500 借 应交税金 贷 ①118 500 ①17 000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举例
借 物资采购 贷 借 原材料 贷 ①101 500 月初余额 110 000 ②101 500 ②101 500 例22月8日,上例购进材料如数运到,验收如库。
第四节 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一、账户对应关系 ◆ 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复式记账时,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照的关系。 【例】用银行存款50000元购买材料,已验收入库 。 “原材料”与“银行存款”账户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 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拉郎配”。
对应账户: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 ◆在上例中,“银行存款”与“原材料””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
在哪些账户中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登记?登记的金额为多少?在哪些账户中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登记?登记的金额为多少? 经济业务(取得银行借款80000元,当即存入银行存款结算账户) 对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记录,就是编制会计分录。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含义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复式记账原理,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例】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4)会计分录编制举例(见教材)
(5)会计分录的种类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指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形成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 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一般不把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例】购材料货款15 000元。其中10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尚欠供货企业5 000元。 会计分录: 借: 原材料 15 000(购入材料总额) 贷:银行存款 10 000(已支付材料款) 贷:应付账款 5 000(尚未支付材料款)
(6)复合会计分录的分解 【例】购材料货款15 000元。其中10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尚欠供货企业5 000元。
三、会计分录应用举例 例12月1日,取得银行借款8000元,当即存入银行存款结算账户.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短期借款--生产周转借款 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