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12 Views
国际贸易实务. 财经系 孟祥进. 引言. 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在国内贸易中, …… (商人)能较好地了解他所信任的人的特点和境况,而如果他不巧被骗,他也较清楚其国家中所必须据以寻求赔偿的各种法律。. —— 亚当 • 斯密: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 1776 年.
E N D
国际贸易实务 财经系 孟祥进
引言 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在国内贸易中,……(商人)能较好地了解他所信任的人的特点和境况,而如果他不巧被骗,他也较清楚其国家中所必须据以寻求赔偿的各种法律。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当贸易或要素跨越国界时,就会产生出特有的成本和风险来。两个缔约当事人不是在共有制度框架的保护伞之下和同一政区内相互交往。国家规则的强制执行止于边界,因此国际契约中存在着特有的风险。国际交易是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交易成本中展开的。当贸易或要素跨越国界时,就会产生出特有的成本和风险来。两个缔约当事人不是在共有制度框架的保护伞之下和同一政区内相互交往。国家规则的强制执行止于边界,因此国际契约中存在着特有的风险。国际交易是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交易成本中展开的。
世界产出(现价)在1972年至1995年之间上升了8倍,而世界出口增长了13倍,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了近20倍,国际金融流增长了令人震惊的50倍。在许多国家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已成了向当地生产者和购买者传递有用知识的最重要媒介。世界产出(现价)在1972年至1995年之间上升了8倍,而世界出口增长了13倍,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了近20倍,国际金融流增长了令人震惊的50倍。在许多国家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已成了向当地生产者和购买者传递有用知识的最重要媒介。 为什么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曾持续相当于世界生产增速的两倍?一个解释可能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利润激励大于国内交易活动,国际交易活动是对这种较高利润激励的响应。
……西方厂商和东方厂商在建立关系上采用不同的方式……西方厂商……首先……决定对哪项业务或项目感兴趣,然后才设法培养必要的联系。而亚洲公司则相信,首先是建立关系,然后才是投资机会随之而来……这一哲学根深蒂固。……西方厂商和东方厂商在建立关系上采用不同的方式……西方厂商……首先……决定对哪项业务或项目感兴趣,然后才设法培养必要的联系。而亚洲公司则相信,首先是建立关系,然后才是投资机会随之而来……这一哲学根深蒂固。 —— 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决定,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三年,即2004年,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1547.4亿,首次迈上1万亿美圆平台,是2001年全年贸易规模的2。3倍,2004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排名进入前三甲,取代日本,仅次于美、德,迈上贸易强国之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三年,即2004年,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1547.4亿,首次迈上1万亿美圆平台,是2001年全年贸易规模的2。3倍,2004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排名进入前三甲,取代日本,仅次于美、德,迈上贸易强国之路。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5年1-12月全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4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顺差1018.8亿美元,增长217.4%。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754.1亿美元,增长18.2%;进口644亿美元,增长22.2%;进出口顺差110.1亿美元 2003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长。从2003—2005年分别高于27、25和13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学习国际贸易? • 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的入世、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大趋势,都要求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相接轨,要求与国际经济惯例、国际贸易惯例相接轨。 • 我国尚处于转型阶段,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法和贸易实务做法尚未形成; • 外贸出口权放开 • 互联网等信息渠道的发达为更多企业创造了条件(2005年评定的十大冷门职业就有进出口贸易人员) • 因而,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务尤为重要,否则,其知识结构是残缺的,并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要学什么? • 国际贸易由《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部分所组成。 •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 •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
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流程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惯例和术语 本课程内容结构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 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和履行 国际贸易方式
参考书目 • 著作、教材 •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贸大出版社,2000; •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贸大出版社,2000; • 3、石玉川、张汉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4、上海对外贸易协会编:《对外经济贸易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 期刊、报刊 • 1、《国际贸易》 • 2、《国际贸易问题》 • 3、《对外经贸实务》 • 4、国际商报
期末成绩 • 平常30% • 卷面成绩70% • 要记笔记 • 不说话
第1章导论 •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至今,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新中国真正融入全球性的国际贸易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因此国际贸易在我国尚属一门较年轻的学科,为了便于对后面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章对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货物贸易的特点、买卖合同的内容等加以介绍。 • 学习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对外贸易的区别,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进出口业务程序。
第1章导论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 一、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换活动因为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所以又称作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 Trade)。国际贸易主要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的交换,又包含无形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异同点 一致性:1二者都是商业活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二者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通过交换换取更多利润) 3基本职能是相同的,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 • 不同点:1语言 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2各国的海关、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 3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4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的贸易行为要受到WTO规则的限制 5.对外贸易风险更大。
出口(Export)和进口(Import) 出口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运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进口就是将外国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另外,当外国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时,称为复出口(Reexport);反之,本国商品出口后,在国外未经加工又重新输入本国国内称为复进口(Reimport)。
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和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有形贸易是指贸易双方交易的商品是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为有形贸易,有时也被称为货物贸易(Goods Trade)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在国与国的交换中,交换标的物不是有形的商品。一般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如运输和旅游,不通过海关
二、国际贸易实务 •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时间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章 导论 三、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 1.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不通;法律、风俗习惯不同;贸易障碍多;市场调查不易;了解贸易对手资信困难;交易技术复杂;交易接洽不便。 2.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这主要表现在:货币与度量制度各国不同;商业习惯复杂;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运输困难;保险及索赔技术不易把握。 3.国际贸易的风险大 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产生的风险很多,比较显著的有以下几种:信用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人格风险、政治风险、商业风险。
第一章 导论 三、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 4.国际贸易的营销手段及参与者多于国内 在国际市场上,市场营销的手段除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大营销因素之外,还有政治力量、公共关系以及其它超经济手段等。贸易的参与者也与国内有明显不同,除常规参加者外,也包括立法人员、政府代理人、政党、有关团体以及一般公众。 5.函电往来、电子邮件为主要业务沟通形式。 6.重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1.合同的一般概念 合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以发生、变更或消除某种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而达成的协议。本课程所涉及的合同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2.货物买卖合同 货物买卖合同(Sales contract of goods)是买卖合同中的一种,它买卖的标的是货物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货物买卖合同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就指定的货物所有权,由卖方有偿地转让给买方而达成的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合同的主体,即当事人是卖方和买方; (2)合同的客体,即标的物是货物; (3)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的权利与义务(卖方交付货物,买方接受货物并支付价金)。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买方与卖方之间一致达成的将有形动产作出入国境交易的共同意思表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是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一种,但它含有涉外因素,一般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的主体。从当事人一方来看,另一方当事人是外国 人(自然人或法人)或者是受外国法律所支配的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2)合同的客体。即货物。从买方当事人来看,货物是存在国外的,货物的交付必须从卖方当事人的国境内运往另一方当事人国境内,或者第三国境内。 (3)合同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如双方当事人发生权利和义务的纠纷或争议,可能发生法律冲突(Conflict of laws),从而 在解决纠纷时可能出现法律适用(Proper law)、法律选择(Choice of law)以及国际惯例(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Customs)的引用等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结构 从法律角度可以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内容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效力部分 指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它规定了合同的效力范围和有效条件。 2.权利与义务部分 这一部分通过许多条款来具体规定买卖双方在一项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为合同的主要部分,所以亦称为主体部分或本文部分。具体包括:一是合同的标的;二是货物买卖的价格,;三是卖方的义务;四是买方的义务。 3.索赔与争议解决部分。 这部分也可称其为合同的安全保障部分,主要包括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条款以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只有一个合法的(1egal)、有效的(effective)合同,才具有效力,对买方和卖方产生约束力。 (一)合同的合法性 对于一个合法的合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共政策 通常包括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一般是指各国成文法所规定 的政策或目标、社会利益、公众安全、风俗习惯和道德标准等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违禁品问题 各国政府对违禁品的买卖都有严格的规定,凡属买卖违禁品的合同都应视为不合法合同。 3.敌对国贸易问题 对于本国商人与敌国商人所订立的贸易合同,一般均视为不合法的合同。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合同的有效性 在实际业务中,有一些合同不是不合法合同,但缺乏合同生效的要素,这类合同会分别成为无效的(void)、可撤销的(violable)或者不可强制执行的(unenforceable)合同。 对于合同的生效要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订约人的能力(capacity) 订约人可以是自然人(natural person),也可以是法人(corporation)。但是,并不是一切自然人或法人的成员都具有订立合同的能力。
第一章 导论 第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自然人的订约能力。所有自然人都应具有订约能力,但是对未成年人、醉酒者、精神病人以及敌国侨民则有不同的规定。 ①未成年人(infants ):各国对未成年人的订约能力都有限制性规定,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②醉酒者(drunken person):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各国法律的规定也不一致。究竟醉酒的程度如何?是醉如烂泥,还是借酒装疯,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 ③精神病人(insane person ):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的态度是一致的,即精神病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或精神病人拥有可撤销的权利。但对于发生精神病以前签订的合同,则有的是继续有效,有的是可撤销的。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法人的订约能力。法人不是自然人,它是自然人与资本的组合,并经过法定程序成立的。它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可以作为当事人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对法人的订约能力,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法人代表。只有法人的首脑或者由它授权的代表,对外订立合同才有效。 ②法人所订立的合同不得有越权行为。所谓越权行为,主要是指法人所订立的合同不得超出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范围或者国家允许该公司经营的范围。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意思是真实的 合同是当事人的要约(offer),是经当事人的承诺(acceptance)而成立的。只有双方当事人的意思一致,而且也只有双方当事人的意思是真实的(reality),合同才具备生效要素。构成当事人表示的意思不真实的原因或事实有以下几种: (1)欺诈(fraud)。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以使另一方当事人发生错误为目的的故意行为。(2)胁迫(duress)。凡是一方当事人在强迫的情况下,而与另一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3)错误(mistake)。如果当事人意思表示有错误,可能构成意思不真实的后果。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约因或对价 一个有效的合同,必须具有有效的约因或对价,或是依法成立的,否则合同是无效的,或者是可撤销的、不可强制执行的。 4.合同的形式(form of contract) (1)要式合同(formal contract) 要式合同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而成立的合同。 (2)非要式合同(informal contract)非要式合同可以用口头、书面或包括其他证明在内的形式而达成的合同。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四、合同的法律、惯例及公约的适用 1.适用当事人选择的国家的法律。 2.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 3.适用国际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和解释,但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国际商会制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第522号出版物),已为大多数国家的银行、进出口商接受和应用,并成为拥有世界性影响的国际贸易惯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四、合同的法律、惯例及公约的适用 4.适用当事人所在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国际上常用的贸易条约和协定有通商航海条约、贸易协定和贸易议定书、支付协定、国际商品协定等,其中《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已成为我国进行国际货物买卖最重要的一项国际公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基本业务程序 五、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 1.交易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进行国际市场调查研究;制订经营方案;选择市场和客户,组织和落实货源(买主或卖主);开展广告宣传等。 2.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工作 与国外客户就所经营的货物及其交易条件进行磋商,通过发盘、还盘和接受的程序达成协议。根据我国法律,对外贸易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3.履行合同 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规定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
图1.1 出口业务流程图
图1.2 进口业务流程图
参考资料,我国的贸易情况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6207.7亿美元,2003年进出口总值更达到8512.1亿美元,再创新高。 2.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以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对美贸易占到中国总贸易的25%以上)为例。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6.1%。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6.1%。 4.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有萎缩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新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如墨西哥对我国纺织业的冲击;(2)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如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产业限制进口,欧盟为了新加入的国家的利益限制进口等;(3)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外国取消对中国的优惠政策。如欧盟决定取消对我国乳、蛋制品等六类产品的普惠制。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欧美等国家不断对我国多种商品提出倾销的控诉,使我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优势产业因此出现下滑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