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关注表达,关注语言 —— 六下小语第 1 、 2 单元教材分析 四海小学 李馨

关注表达,关注语言 —— 六下小语第 1 、 2 单元教材分析 四海小学 李馨. 第一单元 人生感悟. 《 文言文两则 》 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 匆匆 》 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 桃花心木 》 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 顶碗少年 》 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 手指 》 语言风趣幽默,采用拟人的写法,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读其文,犹如欣赏他的漫画,情趣盎然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注表达,关注语言 —— 六下小语第 1 、 2 单元教材分析 四海小学 李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注表达,关注语言 ——六下小语第1、2单元教材分析 四海小学 李馨

  2. 第一单元 人生感悟 《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语言风趣幽默,采用拟人的写法,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读其文,犹如欣赏他的漫画,情趣盎然。

  3. 第二单元 中华民风民俗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

  4. (一)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习作中体会文章表达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细细体味的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观察,有所感悟。 如《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5. (二)注重前后知识的有机衔接 人文主题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6. 教材呈现方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北京的春节》4题:把下面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围绕“高高兴兴、热热闹闹过春节”来写的;梁实秋的《过年》是围绕不喜欢过年的情绪来写的;斯妤的《除夕》是围绕“忙碌”来写的。 因为感情不同,所以无论从观察,还是词语的选择、叙述的过程都有很大的不同,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7. 学习内容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五下和六上教材中已安排文言文(《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而第一单元的《文言文两则》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 第一组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表达方法,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不断积累语言。 第二组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教学设计时适宜于整体把握,以模块的方式整组设计,推进教学进程。

  9.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19人,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有极个别同学学习习惯相对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大部分同学基础只是掌握比较牢固,在阅读方面也能分析、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顺序……但是遇到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等这类题时,回答较肤浅,迁移运用文章的写法也比较生硬。 例如上学期期末卷阅读的16题第2小题的得分率是75.9%,17题的第2小题得分率是82.4%、18题的得分率是85.9%。 针对这个情况,结合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依据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关注表达方法上。

  10. 第二组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教学设计时适宜于整体把握。所以我采用以模块的方式整组设计,这样能有效推进教学进程,也能考核学生在阅读中的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两个单元的设计理念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11. 教学措施 (一)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叶圣陶

  12.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匆匆》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13.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写字)时,日子从(笔尖)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训练)时,日子从(汗水中)过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写字)时,日子从(笔尖)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训练)时,日子从(汗水中)过去…… (教学策略:采用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 效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4.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北京的春节》 (教学策略: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

  15.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 ——《手指》

  16. 仿写 其实不光手指、牙齿,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也是这样呢!也可以这样写一写呢!比如我们的五官——耳、眉、眼、鼻、口,他们也姿态各异,性格迥然,各有特点,各有作用,各有长短,说不定还各有喜忧呢!如果你也像丰子恺先生那样写一写,一定也非常好玩吧!请选择五官之一,写一则小短文。

  17. (三)立足整体,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程式为: “整体──部分──整体”

  18.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把握单元学习主题 1.导语和课文插图有机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把四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设计表格或用填空的形式来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

  19. 北京的春节

  20. 课文先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 )、( )、( ),再详细( )的传奇故事,接着介绍( ),然后介绍了( )。 ——《藏戏》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整体阅读,让学生通过整组浏览,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主要解决内容层面“写什么”的问题。 通过表格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供适当阶梯。 布置课外实践任务,以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推进学习效果。)

  21. 第二部分 部分体验,感受多彩民风民俗 第一环节:学习《北京的春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分课文体验,主要解决表达方式上“怎么写”的问题。 《北》通过重点段的学习,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有趣。)

  22. 第二环节:学习略读课文的内容。 《藏戏》: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和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比较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何异同。 《和田的维吾尔》:画出感兴趣的内容,说说原因。(重点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在学习时不要过于精细、求全,适当粗放,抓住一点,一课一得。 在设计时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加以把握,如对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采用了问题式、比较式、迁移式三种设计。)

  23. 第三部分 回归整体,学习运用表达方法 第一环节: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第二环节: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第三部分的回归整体,主要解决表达方法运用迁移方面“如何写”的问题。 通过回顾,对习得的表达方法加以巩固,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口语交际、习作相结合,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介绍,避免资料搜集与课文学习脱节,在语文实践中运用方法。)

  24. 总之,一二单元的教学,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更多地关注语言,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掌握学习方法,让人文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与表达中自然渗透。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