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71 Views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① 河水 ②汽油 ③稀土矿 ④石油 ⑤森林 ⑥风能 ⑦雷电 ⑧虾 ⑨电能 ⑩温泉. 请判断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 、概念: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①客观存在自然界中,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②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 、具备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这是用来判断自然资源的依据. 可再生资源:举例 非可再生资源:举例.
E N D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①河水 ②汽油 ③稀土矿 ④石油 ⑤森林 ⑥风能 ⑦雷电 ⑧虾 ⑨电能 ⑩温泉 请判断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①客观存在自然界中,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②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具备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这是用来判断自然资源的依据
可再生资源:举例 非可再生资源:举例 可再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可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二是重新繁衍再生 宇宙资源 气候资源 海洋资源 陆地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 按能否再生或恢复分: • 按存在空间分: 可再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可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二是重新再生 可再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可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二是重新再生 可再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可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二是重新再生
你是如何理解“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你是如何理解“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 水资源问题 • 土地资源问题 • 矿产资源问题
以下几组数字,可以说明什么水问题?写下来。以下几组数字,可以说明什么水问题?写下来。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仅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排在世界第六位。而人口却占全球的23%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00m3,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计的15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4.7%,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7.6%,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74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而首都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3,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总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0,也就是说,如果人家喝一茶杯水的话,我们只能喝不到10毫升的水,连一小勺都不够。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4.7%,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7.6%,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74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而首都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3,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总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0,也就是说,如果人家喝一茶杯水的话,我们只能喝不到10毫升的水,连一小勺都不够。 北方 20% 水资源 南方 80%
人类活动将大量污染物排入了水中,目前,长江区的太湖水系、西北诸河、淮河区、黄河区和海河区有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松花江区和辽河区不合格水源地占三分之一,我国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人类活动将大量污染物排入了水中,目前,长江区的太湖水系、西北诸河、淮河区、黄河区和海河区有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松花江区和辽河区不合格水源地占三分之一,我国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是发达国家的1/2;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到了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短缺 季节性缺水 地区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 生态缺水 1、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 人口增多,经济增长 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 水资源总量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有余,冬春不足 空间分配不均,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污染严重,普遍存在 生态破坏,再生和循环能力下降 把握基本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原因
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已经亮起了红灯! 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已经亮起了红灯! • 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量还将下降到1700m3,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那该如何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呢? ……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要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淡水资源短缺这一严重的问题,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公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1994年开始,我国把”中国水周“定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我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只有通过科学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成为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了。我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只有通过科学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成为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了。 建设节水型社会
人均农林牧用地减少 量减少 耕地短缺土地退化 总量减少 质下降 潜育化:指发生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因土地长期浸泡引起的肥力下降现象。目前我国已有420万公顷稻田发生了次生潜育化,使得水稻产量很低。 2、土地资源问题 建设占地 人口增多 现有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 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
如何解决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呢? ①依照政策法令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 ②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③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例:据《人民日报》载文:2006年我国耕地总量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从2005年的1.41亩减少到1.39亩,不到世界人均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例:据《人民日报》载文:2006年我国耕地总量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从2005年的1.41亩减少到1.39亩,不到世界人均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 ⑴下列现象的发生会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⑵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灾害损失 6% 建设用地14% 农业结构调整18% 生态退耕62%
说说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
3、矿产资源问题 煤炭不足世界人均的1/2,石油不足1/8,天然气不足1/20, • 人均占有量少 • 采掘技术粗放,单位开采量消耗的储量大 • 对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后备资源不足 • 矿区环境问题严重: 采矿固体废弃物压占农田 采矿造成塌陷损坏土地 采矿造成地表疏松加剧水土流失 废弃矿物严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如何解决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呢? 节约、综合利用、加强堪探、寻找新的代替品等等
图4-1-1 1、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判断图4-1-1中,符合自然资源含义的图例是( ) C D 2、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组合是( ) A.钢材、铝土矿、石油、铁矿 B.针叶林、湖泊水、棉花、冰川 C.耕地、林地、湖泊、闪电 D.石油、煤层、河水、水能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煤、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煤、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总量仅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排在世界第六位。2002年用水总量为5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水资源的1/5,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水资源的危机呢?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总量仅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排在世界第六位。2002年用水总量为5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水资源的1/5,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水资源的危机呢? • 自2000年以来,“世界水日”的主题如下: • 2000年:卫生用水 2005年:生命之水 • 2001年:21世纪的水 2006年:“水与文化” • 2002年;水为发展服务 2007年:“应对水短缺” •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 2008年:“涉水卫生” • 2004年:水与灾害
我国以宽阔、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泱泱大国,可现在有人说:我国以宽阔、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泱泱大国,可现在有人说: 当今中国最稀缺、最珍贵的是土地; 最易被人轻视,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 我国缺水现象: 北方干旱缺水 南方污染缺水 西北生态缺水
例题: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例题: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以上生长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