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18 Views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何明友. 一、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1 、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能力 ——“ 教授手上要有油”. 2 、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 工作过程导向”. 3 、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 理论实践一体化”.
E N D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何明友
1、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能力 • ——“教授手上要有油” • 2、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工作过程导向” • 3、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 ——“理论实践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
教育部门 高职院校 专业调研报告 行业专家 工作分析专家 职业能力标准 课程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课程体系 课程专家 行业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课程标准 课程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教材 课程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学生学习结果 专业调研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 教材编写 教学过程分析 开发主体 开发过程 开发成果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几个关键问题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教师观念转变 (二)工作任务分析 (三)项目课程设计 (四)学习项目设计
观念转变 ——在课程教改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带有决定意义的转变。观念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教师的观念转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培训 转变观念也要动真格的 —— 培训有任务、测评有要求 传统培训本身存在与传统教学同样的问题,即脱离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单纯地以讲授为手段,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而非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
教师培训的要点是:有任务、有压力、有指导。教师培训的要点是:有任务、有压力、有指导。 任务——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 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培训也要“做中学”,从 “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对学生“教、学、做”一 体化同样适用于教师。 压力——就是每位教师培训后必须通过测试,补测不 过的不安排教学任务,人人过关。 指导——要培育校内专家,金字塔式的指导
转变观念的策略要求 集体前进——教学改革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求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参与和改进 快速前进——时间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形势不允许我们等待所有的教师自己慢慢觉悟,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邀请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必须经过精心的挑选,并对分析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力求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普适性。
1、对行业专家的要求 • (1)要求具备高级工以上证书; • (2)在该领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沿性了解; • (3)善于表达与合作; • (4)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项目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 • (5)每次约需12位以上行业专家; • (6)行业专家一般不能是企业的老总,也不能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的负责人。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它可能与工作岗位相对应,也可能不对应,这取决于不同职业的劳动组织方式(如饭店前厅管理)。 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如统计员工的工资)。 2、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分析的顺序:
分析的方法: • 分析时,要变座谈式为书写式,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周密思考。由于行业专家来自不同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先鼓励他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写在每张纸板上,一个纸板写一条。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书写格式是“名词+动词”,职业能力的书写格式包括“知道……”(陈述性知识)、“理解……”(解释性知识)、“能(会)操作(使用)……”(动作技能)、“能(会)分析(判断)……”(智慧技能)。把写好的所有纸板投影出来。先合并相同的,然后并掉能够被包容的,再整合零碎剩下的。可以对结果进行补充。每一条都必须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才能最终确定。
均匀原则 教育价值 工作任务 工作项目 项目课程
重点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1、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1)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2)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进行; (3)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
2、课程之间要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 (1)以工作任务逻辑取代知识本身的逻辑; ①产品:如数控加工,典型零件加工; ②工作对象:如电气自动化; ③操作程序:如电子产品制造; ④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如汽车维修、空调 与制冷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⑤岗位:如酒店服务、烹饪; ⑥典型工作情境:如商务谈判。 (2)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均应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
3、课程名称要能直观体现工作关系的内涵 命名句法 : 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必要时)
要避免采用下面方式来命名: • 学科化的专业表述形式,如“电子技术基础”, • 对工作活动的简单描述,如“更换轮胎”, • 表述一个部分任务,如“砌一面单体外墙”, • 按专业知识命名,如“金属材料成型”。 • 按成功职业生涯必需的通用和基本能力命名,如“职业入门”、“与顾客交流”或“成本意识教育”等。 • 用常见的“口号”来命名,如“最优化策略”或“服务经济发展”等。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 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 学会打枪不是项目,而搞一次炸碉堡的武 装演习是一个项目;学会摆台、端盘不是 项目,而组织一次宴会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课程要求要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项目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但必须“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
1 2 3 4 产品真实性原则 产品可实施性原则 可检验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最好是真实的案例,即使是模拟的,至少也应是 接近工作过程的,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 欲望。 结果可以检验,有条件,有依据。 包括教师本身有能力做成功,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 以上几点也保证趣味性,同时,案例中若干个必须有可见的真实结果产生。 如何选取或设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