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56 Views
海峡西岸港口群. 08303063 钟惠霞. 海峡西岸港口简介.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港口群崛起之后,福建沿海港口群正在构建之中,其目标是构建在信息化基础上、以物流为核心功能的台湾海峡西岸港口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 厦门、福州 为主枢纽港,相应发展湄洲湾、泉州、漳州、闽东地区等中小港口的格局。主要港口有:德港、福州港、莆田港、泉州港、厦门港和漳州港等. 福建依托海西港口群建设打造两岸“三通”平台. 一个年通过能力为600万标准箱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最近在福建宁德 三都澳港开建,这是福建省政府出台 《 福建省沿海港口经济局规划(20
E N D
海峡西岸港口群 08303063 钟惠霞
海峡西岸港口简介 •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港口群崛起之后,福建沿海港口群正在构建之中,其目标是构建在信息化基础上、以物流为核心功能的台湾海峡西岸港口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厦门、福州为主枢纽港,相应发展湄洲湾、泉州、漳州、闽东地区等中小港口的格局。主要港口有:德港、福州港、莆田港、泉州港、厦门港和漳州港等
福建依托海西港口群建设打造两岸“三通”平台福建依托海西港口群建设打造两岸“三通”平台 一个年通过能力为600万标准箱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最近在福建宁德 三都澳港开建,这是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沿海港口经济局规划(20 08-2020年)》不到一个月即动工的首个港口项目。 据了 解,在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进程中,福建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闽台之 间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在《福建省沿海港口经济局规划》中,福建省将 沿海港口定位为海峡西岸港口群,要与台湾各港口共同形成海峡港口群, 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港口群协调发展,力求经过三个阶段的发 展,最终在2040年前使港口经济成为福建省的支柱产业,并成为两岸 经贸和人员往来最便捷、最重要的平台。 根据2008年11月4 日签订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福建沿海福州、松下、宁德、泉州、肖 厝、秀屿、漳州、厦门等8个一类港口口岸已全面对台开放,目前福建沿 海港口已与台湾本岛及金马澎地区开通直航码头泊位23个,航线27 条。在大陆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的63个海河港口中,闽台各主要港口的距 离最近,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将为闽台港口群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福建省的港口发展规划,福建省将逐步形成以福州港、厦门港为主要港口,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宁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经济局,并在2020年前形成三个亿吨大港。
厦门港 • 厦门港地处上海与广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金门湾内,九龙江入海口。它面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水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具有港阔、水深、不冻、少雾、少淤、避风条件好等优点,万吨巨轮不受潮水影响可以随时进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天然良港。
据厦门港口管理局快报统计,截至11月30日凌晨,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1.01亿吨,比2005年全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为福建港口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据厦门港口管理局快报统计,截至11月30日凌晨,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1.01亿吨,比2005年全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为福建港口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06年以來,廈門港先後投入103億元,著力推進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設。目前廈門港最大靠泊能力達到15萬噸以上,形成貨物年通過能力9261萬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637萬標箱,全年深水保證率在95%以上,10萬噸級以上船舶可全天候進出港。 据介绍廈門港港口基礎設施已達到世界強港水平,全球最大集裝箱船舶「艾瑪.馬士基」、海岬型散貨船「奔騰」號等巨輪日夜穿行。僅今年前10個月,15萬噸級和10萬噸級以上船舶就分別有141艘次和726艘次進出廈門港。中海集運、地中海航運、北歐亞航運、美森輪船等航商已逐步調整航線,將其國際中轉業務重心轉移至廈門港。 自去年12月15日启动对台海上直航以来,厦门港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多年来与台湾港口间建立的沟通、合作机制,将对台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台集装箱班轮航线,月航班达到44班以上。同时还开通了与台中港之间点对点集装箱定期直达班轮航线,构建了海峡两岸最近的两个城市之间集装箱直达通道。此外,厦门港还率先启动大陆对台客滚运输班轮化运作,使厦门港对台直航运输业务得到全面拓展。1~10月份,厦门港完成对台货物运输808.23万吨,其中集装箱24.27万标箱,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1.0%和51.08%。
福州港 • 福州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为大陆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沿海主要外贸口岸及闽台贸易重要港口。 福州港由河口港与海港组成。河口港居闽江下游,海港分布在闽江入海口南北两翼的福清湾、罗源湾等深水港湾。 • 福州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贸易往来,每年到港船舶达4000多艘次。2008年福州港的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港口第14位。
福州市政府投资33亿元将福州港扩至四大港湾 今明两年福州港航建设投入资金33亿元,实施港口大开发建设,福州港将扩至四大港湾,以此推进港城互动,构筑滨江滨海城市。 据介绍,福州港将作为海峡西岸北部港口群,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发展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形成港口作业区、临港工业区、物流服务区,建设重大临港工业项目。 目前,福州港共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最大靠泊位能力为15万吨,年货物吞吐能力8199万吨,今年全港吞吐量可达8000万吨,可完成集装箱生产122万标箱。明年初步计划安排港航建设项目18项23个泊位,投资计划约15亿元,其中5万吨级以上项目7项11个泊位。 随着温福铁路建成通车,福厦、向莆、京福高速铁路福州段和江阴港区、罗源湾南北岸港区的铁路支线加快建设,以及连接内陆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的健全完善,福州港的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
海西铁路概况 2009年3 月11 日,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福建省长黄小晶、铁道部长刘志军在铁道部会议室共商海西铁路发展规划,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介绍,到2015年左右,福建境内、海峡西岸铁路总里程将达6000公里,总投资将达3500 亿元,到时福建省将形成三纵六横的高速铁路网。
海峡西岸新建铁路包括: 按时速20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建设赣龙铁路复线,08年立项,09年开工建设,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使其成为昆明至厦门铁路大通道; 建设京福铁路快速大通道,从京沪高速铁路蚌埠站引出,经合肥、黄山、上饶、武夷山至福州,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2010年开工建设; 按时速20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改建南(平)三(明)龙(岩)铁路,并尽快安排前期工作,使其成为杭州至广州铁路大通道,形成长三角经海峡西岸经济区至珠三角的快速通道; 按时速20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改建漳泉肖铁路和新建长(汀)永(安)铁路,并加快前期工作,使其成为昆明至泉州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安排衢(州)宁(德)铁路、福(州)厦(门)漳(州)龙(岩)城际铁路、沿海货运铁路、浦(城)建(宁)龙(岩)铁路、漳州港尾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首趟动车组开行 海西发展再加速 北京时间2009年9月28日,海峡西岸首趟动车组开行,温福铁路将直接拉近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能够串联成一整片经济发展的区域,同时也连接起东南沿海10多个城市和周边20多个港口。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个城市发展的交通瓶颈,而且也为海峡旅游的发展提升了速度。 福建是对台旅游的集散地,对台贸易有非常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的优势,温福铁路开通以后,就更加凸显这样一种海峡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的作用。只有铁路通了,福建的优势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对闽台贸易的融合对接来说,对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来说,温福铁路都是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展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确定的港口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建设厦 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加快发展宁德港、漳 州古雷港区和泉州新港,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及疏港公路和铁路建设,提升 港口吞吐能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形成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促进对外 开放、服务内陆腹地、带动临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大型化、 信息化的海峡西岸港口群”。为贯彻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省 交通厅制定“十一五” 福建省港口规划发展目标是:港口投资力争完成297 亿元(为“十五”期投资的4.6倍),建设深水泊位156个,新增90个,新增 货物吞吐能力1.9亿吨(其中集装箱790万标箱);建设沿海航道项目17 个,提高航道通航等级里程达261公里。重点建设福州港、厦门港和湄洲湾,主要建设大型集装箱、液散、干散等专业化泊位。 “十一五”头两年海峡西岸港口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港 口规划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得基础,展望未来,海峡西岸港口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快港口建设、港口功能和结构调整。港口建设以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两集两散”港口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规模;港口功能定位上以大流通和大服务为起点,实现从单一的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和综合服务功能的转变;港口结构调整以现代港口发展的大趋势为出发点,实现从散装、低效、粗放型向集装箱化、高效化和现代化的转变。(一)加快港口建设、港口功能和结构调整。港口建设以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两集两散”港口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规模;港口功能定位上以大流通和大服务为起点,实现从单一的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和综合服务功能的转变;港口结构调整以现代港口发展的大趋势为出发点,实现从散装、低效、粗放型向集装箱化、高效化和现代化的转变。 (二)加快深水航道、高速公路和铁路等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深水航道方面应重点建设与深水泊位相匹配的深水航道,着力建设厦门港、福州港江阴港区和罗源湾、湄州湾进港航道,提高航道通航标准。高速公路方面应着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打通以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等4大港口为高速公路起点,江西界为终点的东西走向的4条高速公路主通道,以拓宽海峡西岸港口群的经济腹地范围;铁路方面应着力推进温厦(温州-福州-厦门)、向莆(江西向塘-莆田)、厦深三条新增出省铁路的建设,同时加强省内沿海港口主要港区铁路支线的建设。 (三)努力拓展港口的内陆腹地,提升港口辐射能力。通过各种推介会、招商会,加大宣传我省优良港口资源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力度,积极吸引内陆腹地货源通过我省港口进出,扩大我省港口影响和内陆腹地。
(四)依托港口优势,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修造船等生产基地以及石油、煤炭、矿石中转储备地,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从而为港口经济和港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临港工业与港口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四)依托港口优势,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修造船等生产基地以及石油、煤炭、矿石中转储备地,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从而为港口经济和港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临港工业与港口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创新开发模式,推动港口跨越式发展。加大港口开发建设的调控和引导力度,对港口岸线资源进行有效收储,创新港口发展模式,设立政府主导的港口特许经营机构,注入资金,通过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运作,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对我省港口建设实施连片开发或整体开发。我们相信,通过“十一五”发展,海峡西岸港口将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现代化港口群,成为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届时海峡西岸港口群将成为继中国大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外又一重要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