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第 4 章 製造業的發展與區位

第 4 章 製造業的發展與區位. 4-1 製造業發展與生產特徵 4-2 工業區位. 4-1 製造業發展與生產特徵. 一、工業系統的運作. 1. 第二級產業定義: (1) 原料 →→ 產品 加工製造 (2) 製造業、營造業、水電、煤氣業與礦業. BACK. 2. 系統: (1) 投入:原料、動力、土地、勞力與機器 (2) 生產過程:加工製造 (3) 產出:市場、利潤. 工業系統的運作示意圖 (沙發椅製造業的例子). 圖 6-1.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章 製造業的發展與區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製造業的發展與區位 4-1 製造業發展與生產特徵 4-2 工業區位

  2. 4-1 製造業發展與生產特徵

  3. 一、工業系統的運作 1. 第二級產業定義: (1)原料 →→ 產品 加工製造 (2)製造業、營造業、水電、煤氣業與礦業

  4. BACK 2. 系統: • (1)投入:原料、動力、土地、勞力與機器 • (2)生產過程:加工製造 • (3)產出:市場、利潤 工業系統的運作示意圖(沙發椅製造業的例子) 圖6-1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羅博立、馬承涵,新地理5,香港:文達出版有限公司,1989,P.121

  5. 二、製造業的發展 1.傳統手工業 (1)人力 (2)從業人口少 (3)數量、種類、效率低

  6. 2第一次工業革命 (1)18世紀 (2)蒸汽機 (3)水力、煤 (4)棉紡織、鋼鐵 (5)工廠數目、規模,二級產業人口增加擴大 (6)曼徹斯特、伯明罕

  7. 3.第二次工業革命 (1)19 世紀 (2)內燃機 (3)電、石油 (4)西歐、美國

  8. 4.現代 (1)電腦、航太、石化、核能 (2)勞力密集、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外移開發中國家 A國際分工潮流 B已開發國家掌握資金、技術 (3)已開發國家服務業迅速發展

  9. 三、現代製造業特徵 • 專業分工: • (1)起源:裝配線上的專業分工,ex.福特汽車 汽車裝配生產線的專業分工

  10. 跨國分工

  11. 汽車生產過程的專業分工 生產線上的專業分工

  12. (2)種類:機器分工、工廠分工、國際分工 • (3)目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13. 2.產品標準化: (1)制定技術標準 (2)品質保證、規模經濟

  14. 3.產品規格化: (1)成品、零件的規格一致 (2)USB、電池型號

  15. 生產自動化:電腦操作機器→降低勞工人數 汽車工業以機械人從事自動生產

  16. 汽車工業—吳舜文 影片欣賞 影片來源:天下雜誌網

  17. 5.生產組織整合 (1)水平的整合 例如:日本通訊產業公司(DDI) 併購國際電信電話公司(KDD)與行動電話供應商移動通訊公司(IDO),以挑戰日本報電話公司(NTT)

  18. (2)垂直的整合 (2000)全球最大的TFT-LCD面板製造廠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將產業觸角往上游延伸,購入三星電管(SDI)旗下TFT彩色濾光片生產線 (2000)台灣電子業兩大龍頭,台積電併購德碁與世大兩家晶圓代工廠商;聯電併購IBM、Infineon。矽品併購泰林。

  19. BACK • 規模經濟 (1)生產規模擴大→單位生產成本下降 (2)內部經濟

  20. 參考答案 • 規格化。由於工業產品的規格化,使得消費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上網購買。也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在網路上購買產品,不需到現場檢視產品的好壞。

  21. 4-2 工業區位

  22. 一、最佳區位:生產成本最低、市場利潤最高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羅博立、馬承涵,新地理5,香港:文達出版有限公司,1989,P.122

  23. 二、工業的區位因素 • 原料 (1)原料:笨重、易腐 (2)水泥、蔗糖

  24. 2.動力 (1)水電便宜、充沛 (2)煉鋁、煉鎂 3.運輸 (1)港口、鐵路 (2)加工出口區、經濟特區

  25. 4. 勞工 (1)低廉工資:紡織、電子裝配 (2)品質:光學、電腦 5.市場 (1)產品:易腐、時效性 (2)麵包、時裝

  26. 6.土地 7.資本 8.政策 (1)稅率、貸款、公共設施 (2)加工出口區、經濟特區

  27. 9聚集經濟 • 原因 a專業化利益。 b共享運輸系統、社會服務和公共設施,獲得外部經濟利益。 (2)例如:工業區

  28. 10.即時與彈性生產 (1)因應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2)原物料與產品→零庫存。 (3)3C產業。

  29. 11工業慣性 (1)工業惰性 (2)原因 A遷廠可能喪失聚集經濟。 B遷廠可能喪失工業連鎖。

  30. 三、製造業的區位變遷 1生產技術的改變:原料傾向→技術導向

  31. 2.生產體系的改變 1.生產製程趨勢: (1)製程專業分工→容易外移、外包 (2)製程標準化、簡化→容易外移、外包 2.區位變遷:轉移到開發中國家

  32. OEM與ODM 臺灣廠商早期在國際分工的角色多是以OEM(簡稱委託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為主要的業務型態,運用充裕的勞動力提供國際市場上所需的產品製造、組裝之委託代工服務。唯OEM生產的最大缺點在於訂單來源不穩定,產品行銷、設計階段的利潤無法掌握,因此某些OEM廠商隨著產品生產經驗的累積及新產品開發活動的投資,逐漸由OEM轉型為ODM(簡稱設計加工,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業務型態;部分廠商更嘗試建立自有品牌(OBM,own branding & manufacturing),直接經營市場。

  33. 3.企業組織的改變 (1)企業發展趨勢:全球化、大型化、 多角化經營 (2)區位變遷:行銷、製造全球性布局

  34. 4運輸與通訊的革新 (1)運輸成本下降、企業管理風險下降 (2)區位變遷:快速轉移到勞工薪資低的國家 各國製造業員工的薪資比較

  35. 5環保標準的提升 (1)已開發國家制定嚴格的環境法令 (2)區位變遷: 高汙染工業移轉到環境保護法令寬鬆的開發中國家 昔日英國工業區的空氣汙染

  36. 四、區位移轉 • 區域優勢的改變 • 例子:紡織業 (1)19世紀末:美國 (2)1950年代:日本 (3)1960年代:臺灣與南韓 (4)1990年代:印尼與馬來西亞 (5)2000年代:中國

  37. 區域優勢的改變 紡織業製造地移動的順序是? 全球紡織業低成本製造地點的變遷(十九世紀末至1990年代)

  38. 3創造區域優勢的方式: (1)提供各種基礎設施 (2)減免租稅 (3)設立加工出口區、工業園區或高科技園區等

  39. 五、個案:鋼鐵工業的區位選擇 • 生產過程

  40. Box:焦炭與石灰石 • 焦炭: • (1)做為燃料,供給熱量; • (2)也作還原劑,使氧化鐵還原為鐵 • 石灰石: • (1)作為助熔劑使熔爐的熔點降低 • (2)也作為造渣劑,與礦渣結和成爐渣,浮在鐵液上面,利於分離

  41. 2.區位選擇的變遷 (1)19世紀 A煤→鐵礦產地 B原料、燃料笨重 C德國魯爾、英國伯明罕、美國匹茲堡;中國鞍山

  42. (2)20世紀後期 A技術、交通:都市、港口 B上海寶山鋼鐵廠、高雄中鋼

  43. (3)其他區位因素: • 土地 • 勞工  • 大量設備 • 耗水、耗能源、大量廢水、廢氣、廢棄物 須巨額資金 須政策支持

  44. 二、個案:鋼鐵工業的區位選擇 1.上海寶山鋼鐵廠

  45. Box:上海寶山鋼鐵廠 上海寶山鋼鐵廠是中國第五個五年經濟發展計畫的重點項目之一,於1978年設廠,位於黃浦江入長江口岸。上海無鐵、煤,但水陸交通便利,利用國外的鐵砂、外省的焦炭,大量使用廢鐵,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 BACK

  46. 缺點是鐵砂不能直接運入, 需由舟山群島轉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