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10 Views
財管作業四. 台灣大解救要被合併的泛亞電信,讓彼此經濟效率及利益最大化。. ( 白色騎士:為抗拒不友善的接收,目標公司尋求一些較友善的購併公司以對抗原來的接收者。 )
E N D
台灣大解救要被合併的泛亞電信,讓彼此經濟效率及利益最大化。台灣大解救要被合併的泛亞電信,讓彼此經濟效率及利益最大化。 • (白色騎士:為抗拒不友善的接收,目標公司尋求一些較友善的購併公司以對抗原來的接收者。) • 台灣行動通訊產業的整併風最早始和信電訊併購東榮電訊,接著遠傳電信入股東信電訊,前年台灣大入主泛亞電信。不過,在台灣大以黑馬之姿入主泛亞電信後,台灣行動通訊服務產業已形成中華電和台灣大(泛亞)領先,遠傳與和信第二集團軍,東信電訊立足中區的競爭態勢。 去年和信電訊便和中華電、台灣大、遠傳、和聯邦電信接觸頻頻,並表示不排除和任何業者可能的合作機會,和信也已向三家業者要求非正式報價,各業者除了以價格為最主要考量外,和信外資NTT DoCoMo的意向,也深具影響力。而在和信接觸的的三家業者當中,又以台灣大最具攻擊性,遠傳最被視理所當然,中華電最為意外。 在被遠傳視為囊中之物的泛亞電信,被台灣大殺出程咬金拿下後,業界便一直認為遠傳與和信的合併是遲早的事。歸納原因,不外乎和信外資NTT DoCoMo,同時也是遠傳外資AT&T Wireless的股東,在和信宣佈退出 3G競標後,NTT DoCoMo可透過遠傳與和信的整併,延續台灣和全球3G產業的佈局。此外,遠傳外資AT&TWireless 可能撤出的傳言,更讓遠傳與和信的換股合併說甚囂塵上。
不過,之前在和台灣大洽談合作的二大外資名單中,除了澳洲Telestra表達積極投資意願外,NTT DoCoMo也在接觸名單內,卻隱含著NTT DoCoMo策略轉向的可能。台灣大含泛亞現有近八百萬大哥大用戶,若加上和信三七○萬用戶,用戶規模將達一二○○萬,除了同步超越中華電的七三○萬用戶,拉大與遠傳四二三萬用戶的距離外,取得台灣最大行動通訊業者的皇冠,對台灣大今後存託憑證(DR)的發行將大有助益,無疑是刺激股價的利多因素。 但是,當台灣大入股中華電後,可能產生的資金排擠效應,使和信情歸何處又顯得撲朔迷離。台灣大借貸百億元入股中華後,台灣大的信用評等隨遭降級,若要再加碼投資資本額新台幣一七五億元的和信,以和信現今未上市上櫃價每股十元來推估,入主和信至少需要一五○億元,即使只買下部份股權或是換股,台灣大的信評可能再度面臨考驗,這還不包括和信集團本身出售持股的強弱意願,以及以每股五十五元取得和信二○%股權的 NTT DoCoMo,,其對價格和全球3G佈局上的考量因素。
再由另一角度探討,台灣大在入股中華電後,等於已間接取得擁有七三○萬用戶的中華行動分公司資源,若交通部在舊曆年後再辦理一次同額的釋股,以台灣電信集團在整體電信固網和行動通訊版圖規劃上,台灣大再加碼投資中華電的綜效,顯然會優於入股和信電訊。 至於中華電,由於本身具備國營事業身份,在九十二年度的預算書中並未編列入股和信的預算,中華若入股和信則需補辦預算,在交通部透過釋股換現金的財政困難情況下,中華電入股和信,似乎沒有立即的迫切性。 • 資料來源: http://www.tca.org.tw:88/data/newpostceo2082.htm 2002.12.3 【工商時報】
日本消費金融類股物美價廉 • 2006年10月23日15:27 • 上週亞洲銀行界連續傳出讓人興奮的消息﹐先是日本青空銀行(Aozora Bank)(由破產的日本債券信用銀行(Nippon Credit Bank)重組而成)宣稱其定於11月14日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籌集資金3,930億日圓(合33億美元)。隨後﹐中國工商銀行 (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兩地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籌得191億美元﹐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IPO。如果工行行使增售選擇權﹐則其甫一上市時的市值就可達1,310億美元﹐由此將成為全球第六大銀行。這個數值緊排在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Mitsubishi UFJ)的1,350億美元之後。銀行巨人花旗集團(Citigroup)的市值是2,480億美元。工行的發行定價是其帳面價值的2.3倍。當然﹐還有大量比較便宜的銀行﹐包括韓國、泰國和台灣的銀行。英國Scottish Widows投資主管蒂姆•迪克森(Tim Dickson)說﹐工行股價比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要便宜10%-15%﹐這足以讓該股產生很大吸引力﹐但從絕對股價上來講﹐該股還是很貴的。他將該股評級定在擇機買進。有什麼因素會讓中國銀行類股的估值走勢出現逆轉﹖如果人民幣實現完全可兌換可能會產生這種情況吧﹐不過人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很快發生。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 (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的克里斯托夫•伍德(Christopher Woods)寫到﹕不建議作空這些股票。只作多頭的指數基金經理人將(中國的)銀行類股視為有道德風險的交易。據惠譽國際評級(Fitch)估計﹐工行的壞帳相當於其資產額的4.7%。工行的定價反襯出其他金融類股、包括日本的消費者金融類股股價是何等便宜。日本零售銀行因受企業貸款壞帳的嚴重拖纍﹐不得不放棄對個人的貸款﹐於是消費者金融機構乘虛而入。目前﹐大約有2,000萬日本人是消費者金融服務機構的客戶﹐他們的貸款利率最高達到了29%的水平。而這些機構也積累了重要的信用數據庫。
最近﹐日本政府計劃將最高貸款利率上限限制在20%以下﹐並將要求這些公司將過多的利率收入返還給顧客。瑞銀證券(UBS Securities)的Ayako Sato指出﹐信用最好的客戶正在向其他機構轉移。但像Takefuji、Aiful、Acom和Promise這樣的消費金融類企業很有優勢。洛杉磯Tradewinds Capital的伊戈爾•里巴科夫(Egor Rybakov)說﹐即使銀行想進入這一業務領域﹐他們也沒有信用數據庫。在里巴科夫看來﹐這類股票是很好的買進對象。Takefuji目前的股價是其帳面價值的0.7倍﹔1999年時是3倍﹐2002年底時是1-1.5倍。 Promise 1999年的股價對帳面價值比率是2.5倍﹐後來降至1.5倍﹐現在是0.7倍。里巴科夫說﹐他們的帳面價值可能被高估了。對這類機構﹐應該假定總有一定比例的貸款本金收不回來。
不過﹐這些公司資本化比例過高。比如Takefuji目前的所有者權益與資產額的比率高達54%﹐Promise是44%﹐Acom和Aiful分別為45%和23%﹐可見提高權益回報率的空間還很大。里巴科夫認為﹕即使這類公司的股價只有帳面值的0.7倍﹐假設這些公司把30%的帳面價值用於利息返還和壞帳沖銷﹐那麼它們的股價/帳面價值比也只有1倍﹐“仍然很有價值﹐”他說。在村上世彰(Yoshiaki Murakami)因內部交易行為而被捕之後﹐日本的投資者維權人士一直很沉寂。王子製紙(Oji Paper)對北越製紙(Hokuetsu Paper)發起的敵意收購也已夭折。不過人們預計還會有更多的收購計劃誕生。果然﹐上週就有了一例﹕Dalton Investments提出將其在SunTelephone的股份從31%增加到40%。Dalton有一家在日本董事管理層收購的基金﹐它已提出對從事通訊租賃服務的SunTelephone實施管理層收購。5年前Dalton就已開始持有SunTelephone的股票。SunTelephone上週回絕了Dalton的提議﹐稱後者缺乏在日本從事管理層收購的成功經驗。而日本一向缺乏管理層收購的案例。Dalton目前提出以每股1,100日圓的價格收購SunTelephone股票﹐上週的出價是1,037日圓。
Dalton負責人吉米•羅斯沃德(Jamie Rosenwald)說﹐公司之前曾對管理層表示﹐願意為餘下的股票支付每股1,200日圓的價格。如能持有40%的股份﹐將為Dalton最終買斷該公司打下基礎。羅斯沃德解釋說﹐確定這個具體指標是因為﹐在日本﹐年度大會上的投票率一般不超過75%﹐而40%剛好輕鬆超過75%的半數。“我們可沒興趣對目標公司採取“綠色郵件”式的威逼手段﹐”他說﹐“我們無意去自己經營SunTelephone﹐對現有管理層我們也很欣賞。我們這是激將他們﹐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公眾的選擇。”Leslie P. Norton(本文譯自《巴倫週刊》) • http://tw.myblog.yahoo.com/jw!jMamgB2GGRoAacEF7YxNwGU-/article?mid=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