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19 Views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中国的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 是怎样的 ?.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E N D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中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怎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挖掘问题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 难点: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
荒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森林和草地减少 在10年内,亚洲在森林面积增长方面起色很大: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大约有3000平方英里的森林消失,但至2000年以来,共增加了约 4000平方英里的森林土地。但是,这一地区情况的改善应主要归功于中国新的森林政策,而亚洲其他地区的热带森林面积仍然在急速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中国作为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是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的退化过程,功能也在不断丧失;很多种群在数量上急剧下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物种红皮书,中国34.74%的无脊椎动物、35.92%的脊椎动物、69.91%的裸子植物、86.63%的被子植物已属于濒危等级物种,大大超过了早期估计的2%—30%的比例。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由于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放牧和采伐,使大面积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这些人为因素对藏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开发与建设活动对流域、区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人为开发活动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
提示 思考 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发。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 思考 列举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东部沿海)有哪些? 东北:黑土流失和退化;华北:旱涝、风沙、土地盐渍化;西北:土地荒漠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江南丘陵: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多洪涝,部分出海口海水倒灌形成咸潮,水土流失。
小活动 猜猜看,这是“哪里”? 比赛规则: 你可以在我给的四个提示中猜猜看是我国的什么地区。猜对的给小组加10分,错的减5分。你也可以在我每提示一次后抢答,提前抢答或抢答错误的减小组10分。
第一题 这里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由于春季降水少,人们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严重。 黄淮海平原
第二题 这里是我国原始森林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地势陡峭,山区面积广阔; 长期以来,人类无节制的开发森林,过度开垦,导致大量植被破坏; 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严重。 云贵高原
第三题 草场面积广阔,是我国的四大牧场之一; 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贫困、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明显; 这里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气候高寒是当地的显著特点。 青藏高原地区
提示 思考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 A.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E.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提示 思考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沙化、耕地的次生盐碱、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资源破坏 森林氧气减少、森林生产力下降、土壤持水减少、草场退化; 植被破坏 水库贮水能力下降、洪水对农田和水利设施的破坏、地下水过度开采损失。 水资源破坏
案例5 【材料阅读】 阅读案例5《新疆生态破坏造成年损失近48亿元》,并回答问题。
提示 思考 新疆生态破坏的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生态破坏给人们带来自然灾害,使当地人生活在恶劣、贫穷的环境中,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得不偿失。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1)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2)管理不力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恶化 原因 人口压力 根本原因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主要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②环保意识弱 ③管理力度不够 ④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防治措施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 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 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
3.重点生态工程 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我国在重点国有林区开始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从2000年到2010年的11年间,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18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18.55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2亿亩。
讨论 你认为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形势严峻 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 3.重点生态工程。
课堂小结 高考链接 1.(2009福建)图1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点拨:考察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示 (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全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水的倒灌。
待育肥家畜 农 草原牧区 牧 深加工产品 饲草料 交 错 东部农耕区 带 农副产品 图2 (2008四川)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2—3题。
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提示 点拨: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产活动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地区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沙漠化会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 答案: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