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39 Views
美术教育的灵魂 ----《 华夏美学 》 读后感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陈孝彬. 李泽厚 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华夏美学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 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 非酒神型 的 礼乐传统 之中。 远古的礼乐、 孔孟的人道、 庄子的逍遥、 屈大夫的深情 禅宗的形上追索.
E N D
美术教育的灵魂----《华夏美学》读后感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陈孝彬美术教育的灵魂----《华夏美学》读后感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陈孝彬
李泽厚 • 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华夏美学 •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
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 • 远古的礼乐、 • 孔孟的人道、 • 庄子的逍遥、 • 屈大夫的深情 • 禅宗的形上追索
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的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的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 • 这个本体,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情与理相融和的人性心理。 • 它既是超越的,又是真实的;既是感性的,又是思辨的
《华夏美学》 • 第一章 礼乐传统, • 第二章 孔门仁学, • 第三章 儒道互补, • 第四章 美在深情, • 第五章 形上追求, • 第六章 走向近代。
第一章 礼乐传统 • 一 “羊大则美”:社会与自然(美的产生) • 二 “乐从和”:情感与形式(美的规范) • 三 “诗言志”:政治与艺术(美的升华)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 “甘,美也。从口含一。 •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味觉的快感是直接的或直觉的, • 而非理智的思考, • 同个体的爱好兴趣密切相连。
不是禁欲主义的 • 不是纵欲主义的 • 是和谐 • 是中庸
美形成的 过程
二 “乐从和”: 情感与形式 (美的规范)
“礼” 在当时大概是一套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日常生活礼仪的制度等礼仪的总称 。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谐化;序,故群物皆别。” •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 “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 •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 “致乐以治心,” • “治礼以治躬”
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是文也。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是文也。 • 刘勰-----《文心雕龙》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 尽寸眸之明”, • “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三 “诗言志”: • 政治与艺术 • (美的升华)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蹈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蹈之也。
“文以载道, • 诗以言情”。
一、“人而不仁如乐何?” • 人性的自觉
多义性 • 活泼性 • 不可穷尽性
人而不仁如礼何? • 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近乎乐 • 义近乎礼
“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
“他们那里,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正是在这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数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他们那里,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正是在这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数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 --------哥德
二 “游于艺”、“成于乐”: 人格的完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好了!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