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 刘建琼 ] 特级教师,教授,博导。 湖南省教科院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欢迎您的听讲!. [ 刘建琼 ] 特级教师,教授,博导。 湖南省教科院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 · 教师奖,教育部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首届“新世纪 121 人才工程”专家、长沙市人民政府“有显著贡献”专家等称号。 兼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中语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特级教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中语会副理事长 。 [ 博客 ] 搜索“刘建琼的博客” [Q Q] 798159725.

ald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刘建琼 ] 特级教师,教授,博导。 湖南省教科院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欢迎您的听讲! [刘建琼] 特级教师,教授,博导。 湖南省教科院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奖,教育部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首届“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专家、长沙市人民政府“有显著贡献”专家等称号。 兼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中语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特级教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中语会副理事长 。 [博客] 搜索“刘建琼的博客” [Q Q] 798159725

  2. 个性特色: 教师寻求持续发展的文化归属

  3. 君子务本,其命维新 源于《论语》 源于《诗经》 教师应坚持发展自我以提高教学质量!

  4. 如果你只是接住自己抛出的东西 这算不上什么, 不过是雕虫小技; 只有当你一把接住 ——永恒之神 以精确计算的摆动, 以神奇的拱桥形弧线 朝着你抛来的东西, 这才算得上一种本领,—— ——但不是你的本领, 而是某个世界的力量。 里尔克诗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6. 教师应把握教育本质和精髓来形成特色个性!

  5. 一、教师形成“个性特色”需要弄清一个起点性问题一、教师形成“个性特色”需要弄清一个起点性问题

  6. 教师专业化往哪里给力?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学科教育作为专业,是一个双层的上下结构,其基础是学科知识、能力;在基础之上的是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它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7. 例说——学科专业化发展的给力途径 比较大学师范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与语文教育课程设计,弄清学科教师在工作中提升自我的努力方向。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 哲学理论课 文学理论课 语言学概论 逻辑学课程 理论著作选读 语言著作选读 马毛邓概论 文学史课程 外语课程 通史类课程 古今汉语课程 文学作品课程 其他类课程

  8. 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 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语文课堂评价学 语文教育哲学课 语文教育史课程 语文课堂管理学 语文心理学课程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语文社会学课程 语文设计学课程 语文文化学课程 [小结] 学习完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仅仅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始关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离优秀教师有较为遥远的距离,需要新教师要加紧研究、认真工作。

  9. 二、教师形成“个性特色”需要做好的七件事情二、教师形成“个性特色”需要做好的七件事情

  10. 第一件事情:以文化做基础来形成个性特色 (教师是真正的文化人)

  11. 1.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所有。我们只需常识!1.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所有。我们只需常识! 2.文化的作用—— (1)让教师拥有群体所属的文化感觉,即为“文”所“化”的心理印迹。“文”可以指符号、制度、行为、言语思维等。 (2)“文化感觉”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幸福感、热爱感、成就感、职业形象感等,是一种文化归属感。 文化归属感,是一种社会、集体和个体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会使人永久性地生起热爱之情,从而对自身实践活动变得充满生命性、创造性。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 (3)文化可以推进课堂的艺术内涵,使课堂更加富有魅力。

  12. 第二件事情:以思想来催促个性特色的形成 (教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自我思考)

  13. 什么是思想? 《说文解字》——“思”者,心之田;“想”者,心之相。 英语:idea(点子),Thought(很多共同性质的点子形成的结构性意识)。 思想是一种意识活动。一是由外而内,处理外部信息,是“思”;二是由内而外,影响外部事物,是“想”。 思想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意识点形成的意识流。 思想具有抽象性、系统性、主观性、新颖性、一贯性、天赋性等。

  14. 例举学科课堂的研究 (1)从课程性质视角:学科课堂应该在教什么 (2)从课堂形态视角:学科新课堂怎样经营 (3)从课堂模式视角:学科新课堂的基本途径 (4)从课堂评价视角:学科课堂最重要是从什么角度评价

  15. 于漪: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 人师也。(情感派) 钱梦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导读派) 魏书生:充分调动人的自组织功能、自觉自由开发智慧潜力、普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科学的创造模式。(自控教育派)

  16. 李吉林:建构美妙情境,寻找语文教育的有效意义。(课堂情境) 窦桂梅:突出主题意义,找寻语文教学的意蕴 。(主题教学) 王崧舟:重视言语揣摩,回味诗意语文。(诗意语文)

  17. 【小结】 一是从人的发展来确立自己的思想; 二是从课程内容视角来确立自己的思想; 三是从教学艺术维度来确立自己的思想。 四是要经历一定时空的锤炼与总结、且一以贯之。

  18. 第三件事情 形成“个性特色”,需要奠基研究的基础和原理 基础和原理:主要指学科教育需要的基本立场、视角、要素等。 当然,还应包括学科自身专业。 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9. 第一类: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类原理性著作的阅读(共用)第一类: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类原理性著作的阅读(共用)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5. [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卡希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叶秀山.思·史·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刘士林.苦难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8]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上海:三联书社.2009.

  20. 第二类:所有教师都应读些“价值取向、文化意蕴和学科新知识类”的著作。下面以语文为例(单用)第二类:所有教师都应读些“价值取向、文化意蕴和学科新知识类”的著作。下面以语文为例(单用)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研出版社,2002. [3]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申小龙.文化语言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5]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德春、陈瑞端.语体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5.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教材) [8]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1. 第三类:读些美学、艺术类类著作,以语文为例(单用)第三类:读些美学、艺术类类著作,以语文为例(单用) [1]董小英.叙事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沃·伊塞尔.阅读行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4]赵志军.文学文本阅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6]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申丹.叙述学与小说问题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傅修延. 文本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0]卡勒. 结构主义诗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8.

  22. 第四类:所有的教师都应读些“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类”的书籍(共用)第四类:所有的教师都应读些“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类”的书籍(共用) [1]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郝德勇.课程与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皮连生.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定仁.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李定仁. 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以上是比较深奥的阅读)

  23. 第五类:所有教师都应读些“课程教学论入门类”书籍,一语文为例(单用)第五类:所有教师都应读些“课程教学论入门类”书籍,一语文为例(单用) 语文课程论方面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育史方面 ●张隆华等,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李杏保等,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4. 语文教学论方面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志凯、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 ●李明洁.口语交际新视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乾明.作文教学理性的突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5. 第四件事情:读书的层次与方法 (因为书里暗藏的意蕴太丰富)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马英九爷爷的家训,挂在马英九办公室

  26. 读书的层次 第一层面:作者在研究的问题和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层面:作者为什么这样来研究问题和表达观点? 第三层面:作者对研究问题和观点是怎样来表达的? 问题观点(研究方式)- 思维方法(思维方式)- 表达方法(呈现方式) 读书的境界 第一境界:理解;第二境界:评论;第三境界:重写

  27. 读书的方法 第一,目的不同:浏览(筛选信息)、略读(概括总结)、精读(全面了解观点、把握研究思路方法) 第二,情状不同:诵读(心境不好读不进)、重读(内容庞杂读不清)、细读(体系艰深读不懂) 第三,类别不同:先读评论介绍再读原文本(完全的新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翻译的著作)、先读观点再专读材料(以材料取胜的书籍)、抓住概念反复读(以观点见长的书籍)、抓住结构理论体系、注重思考问题的立场方法(以方法见长的书籍) 读书笔记与五级符号系统 一、(一)1.(1)①

  28. 第五件事情:选择自己研究的坐标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第五件事情:选择自己研究的坐标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 (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多么重要啊!) 1.确立作为学科教师的研究视角 (1)从哲学视角:学科对人的意义 (2)从社会学视角:社会需要的学科能力 (3)从心理学视角:学生认知中的学科 (4)从文化学视角:不同地方色彩的学科 (5)从教育学视角:学科课堂的研究 2.确立学科课堂的研究视角 (1)从目标视角:学科到底应该形成哪些能力、怎么分解获取 (2)从内容视角:学科到底选择哪些来学知识、文本(教材) (3)从实施视角:预设流程、方法、关系,生成新的课堂因素等 (4)从评价视角:怎样来评价学科学习的效率、效果和效应

  29. (1)“田忌赛马”教学给予的学科课程指示 1.语文课程角度的教学指示:读完这个故事——第一,故事在说什么。即段意和主旨;第二,故事在怎样说着,说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即材料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思路和结构等等。读者用什么的生活感受去体验最亲切。 2.数学课程角度的教学指示:读完故事思考——田忌考虑用什么办法取胜。首先用枚举法列举各种对抗的形式:好马对抗对方中等马;中等马对抗对方差马;差马对抗对方好马。 怎样才会达到这种对抗形式呢?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别先出马,二是马的质量当知己知彼。从而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和对策。

  30. (2)学科教学课堂形态的设计 原有的课堂形态: 程序:老师假若教授A内容——将自己学会的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跟着老师学习 效果:学生机会少、学得少些,老师讲得多些。 新的课堂形态: 程序:老师假若教授A内容——设计关于A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老师点拨) 效果:学生机会多、学得多些,老师讲得少些。

  31. (3)教师要善于经营课堂的有效意义 预习 阅读质疑 寻求化解 获取方法 练习 学生 提升 验证 引子 自主 合作 课堂走向 课外 老师 预设 发现问题 启发引导 提示方法 验证

  32. (4)将课程内容教学的优劣来评价学科课堂 从课堂之有效来谈论课堂有效性。下面以内容作为评价标准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着眼类别区分。 第一类,明白一堂课的最低标准,即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如若不能达此目标,当视课堂为“差”。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第二所教的是“学科”的内容;第三教学内容相对集中。(60分段)

  33. 第二类,清楚一堂课正确的教学内容,是达到课堂“中等”的指标。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科能力的常态一致;第二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75分段)第二类,清楚一堂课正确的教学内容,是达到课堂“中等”的指标。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科能力的常态一致;第二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75分段) 第三类,把握好较高标准的现实化教学内容,可以算作课堂“良好”的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第二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85分段)

  34. 第四类,寻求一堂课的理想标准,即有效达成学科课程目标,这是课堂“优秀”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科课程目标一致。第二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95分段)第四类,寻求一堂课的理想标准,即有效达成学科课程目标,这是课堂“优秀”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科课程目标一致。第二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95分段) [小结]把准教什么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35. 第六件事情: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第六件事情: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没有研究方法的成果,缺乏思想性和思维力) 1.行动研究:行动者用行动研究如何行动。 前期诊断——策划方案——实施结果 2.叙事研究:讲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要求:真实;自然;统一主题;可读性。 体式:记叙文;日记式;自传式;书信式; 随笔等 3.案例研究:以案“例”理。 要求:围绕一个真实的事实;以概念来提升归纳。

  36. 4.质性研究:基于“田野工作”(草根)的研究。 要求:从经验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保留资料的原始性;对隐藏在资料深处的学理作细致的开拓。 5.调查研究:寻求事物的真相。 方式:问卷、访谈、测验、观察、电话和网络调查。制作草拟重要。 6.实验研究: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要求:注意A和B间的关系变化。

  37. 7.文献研究:把文献当作事实来研究。 要求:清楚两个事实,即被文献记录的事实和记录这件事本身的事实;注意使用信息推理、内容分析、心理分析和层次级别。 8.历史研究:历史思维学方法。 注意:抓住根本生成在历史发展之中。 9.系统研究:要素分析和结构分析。 要求:注意深入事实内部。 10.逻辑研究:概念运动和逻辑自恰。 要求:概念辨析,概念间矛盾的揭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揭示。

  38. 第七件事情:用写作来提升思想力和思维力 (以思考来凝聚学理、政策和体验,呈现于文字) 1.写教育教学日志(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 2.写教育教学叙事(时间序记叙、夹叙夹议、学生角度) 3.写教育教学案例( 真实情境、典型事例、解决办法、 内涵丰富,要尽量科学规范) 4.写教育教学反思性论文(专题性整体反思文章、即时反思和延迟反思文章、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文章) 5.写教育教学研究著作

  39. 感谢您的听讲,请多多指教! 学科教育奠定人持续发展的底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