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2.59k Views
第 六 节 音 变. 学习要点 什么是语流音变。 普通话上声、“一、不”的基本变调规律。变调分析。 轻声音变的表现。普通话轻声词的类别。轻声的作用。 儿化音变的产生、特征。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儿化的作用。 儿化、轻声音节的拼写。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第六节 音变. 一、 音变概说 (一)概念 : 音节有静态、动态两种形式。音节的读音也就有“原读”“变读”两种读法。 如“广”“场”,“广场”( gu ángchăng) ; 头 tóu 木头 mùtou ;党啊 ā ngā.
E N D
第六节音变 • 学习要点 • 什么是语流音变。 • 普通话上声、“一、不”的基本变调规律。变调分析。 • 轻声音变的表现。普通话轻声词的类别。轻声的作用。 • 儿化音变的产生、特征。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儿化的作用。 • 儿化、轻声音节的拼写。 •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第六节 音变 一、音变概说 (一)概念 :音节有静态、动态两种形式。音节的读音也就有“原读”“变读”两种读法。 如“广”“场”,“广场”(guángchăng); 头tóu 木头mùtou;党啊 ā ngā 音变是共时的语流变化。 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音变。
(二)音变产生的原因 1、语音生理基础的原因。 如:咱们 zān men ,实际读音 zām mem ; 豆腐 dòufǔ, 实际读音 dòuf。 2、语言表达方面的原因。 如:吃了了, chī liao le; 画画儿、盖盖儿、小孩儿
一、变调 什么是变调? 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相连时,有些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与单念时的调值不同。 美好(214 214)——梅好(35 214) 美术(214 51 )—— 21 51 美 一定(55 51)—— 移定(35 51) 一 一起(55 214)——亿起(51 214) 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尾时念原调,214。 如:美、老、忍;军饷、寒冷、三言两语 1、上声变调的基本规律: (1)上上相连,前一上声调值变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如: 美好 首脑 214 214 —— 35 214 领导 永久 214 214 —— 35 214 友好 野草 214 214 —— 35 214
(一)上声的变调 (2)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如: 在阴平前: 美工 首都 214 55 —— 21 55 在阳平前: 美学 首席 214 35 —— 21 35 在去声前: 美术 首要 214 51 —— 21 51
(一)上声的变调 (3)上声同轻声(原调为上声)连读,有两种变法: a.上声(214)+轻声——→半上(21)+轻声 马虎 椅子 姐姐 耳朵 小子 奶奶 宝宝 婶婶 b.上声(214)+轻声——→阳平(35)+轻声 讲讲 讲法 把手 老鼠 法子 响起 写起 眼里 水里 哪里
(一)上声的变调 (4)上声在由阴平、阳平、去声变成的轻声前读“半上”。(21 轻声) 尾巴 暖和 脑袋 我们 口袋
(一)上声的变调 2、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也有两种情况: a.单双格: 很勇敢 请允许 海产品 小老虎 (21 35 214) b.双单格: 演讲稿 手写体 草稿纸 选举法 (35 35 214) 卡塔尔 索马里 古北口 音译,地名都可以。
3、三个以上上声相连的变调: < < < \ / / / / 马 组 长 给 我 两 把 锁 请你|把寝室|打扫好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一、不”的变调 “一、七、八、不”由于它们都来源于中古的清声母入声字,所以具有独特的变调方式,其中“一、不”的变调规律如下: 1、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及“一”在序数中念原调, 一(55)、不(51)。 一、二、三;万一、第一、其说不一;不,偏不,就不
(二)“一、不”的变调 2、“一、不”+ 去声 → 阳平(35)+ 去声(51) 如:一定、一向、一对、一个、一去、一样 一步登天、一望无际、功亏一篑、千篇一律 不去、不唱、不会、不对、不孝、不敬 不见天日、不翼而飞、既往不咎、视而不见
(二)“一、不”的变调 3、“一、不”+ 非去声 → 去声(51)+ 非去声 一劳永逸、一年半载、一言为定、九牛一毛 不闻不问、不伦不类、不痛不痒、不大不小
(二)“一、不”的变调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读轻声。 想一想、试一试、谈一谈、问一问 来不来、肯不肯、去不去、找不找 (三)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AA(55)式 AB(55)B(55)式 AA(轻声)B(55)B(55)式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在词和句子里,很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念成一个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轻声。 木头 石头 甜头 看头 1、轻声的性质:四声的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轻声音节通常都有本调。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
二、轻声 2、轻声的音变分析: 与语音的四种属性都有关系 a.最突出的表现是音长变短, b.其次是音强变弱, c.音色——影响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d.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它的音高随着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变化。
二、轻声 2、轻声的音变分析——c.轻声引起的音色变化 声母:不送气的 清塞音和 清塞擦音变成浊音 爸爸[PA PA—→ bә] 爪子[tsɿ →→dzә] 韵母:向央元音的发音靠拢或脱落 棉花[ xuA—xuә] 豆腐[tou fu—f]
二、轻声 • 2、轻声的音变分析: • d.音高随前一个音节而变化 • 阴平字 + 轻声字→半低(2) 跟头 包子 蹲下 • 阳平字 + 轻声字→中调(3) 石头 茄子 爬下 • 上声字 + 轻声字→半高(4) 里头 剪子 躺下 • 去声字 + 轻声字→低 (1) 看头 筷子 坐下
二、轻声 (二)常读轻声的词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 “吧、吗、嘛、啊”等; 买菜的、听着、丢了、来吧、有吗 2、构词后缀“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等, 筷子、石头、科学家们
二、轻声 • (二)常读轻声的词 • 3、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 天上、家里 、右边、桌子上 • 4、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 • 拿来、唱起来 听下去
二、轻声 • (二)常读轻声的词 • 5、部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动词重叠式的后一音节。 饽饽 妈妈 说说 看看 • 6、习惯上的轻声词,例如: 月亮 窗户 胳膊 明白 客气 钥匙 风筝 包袱
二、轻声 (三)轻声的作用: 1、区别意义 2、区别词性、区分词和短语 3、轻声并非辨义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功 能应该是它的修辞作用。
二、轻声 (三)轻声的作用: 1、区别意义 孙子(重)——古代的军事家 孙子(轻)——儿子的儿子 上头(重)——喝酒过量而头晕 上头(轻)——上面 对头(重)——正确、合理 对头(轻)——仇敌、朋友
二、轻声 (三)轻声的作用: 2、区别词性、区分词和短语 地道(重)——地下通道,名词 地道(轻)——纯正,形容词 买卖(重)——买和卖,短语 买卖(轻)——名词 兄弟(重)——兄和弟,短语 兄弟(轻)——名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 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 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 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前面音节的韵母融合成一个音节,使韵母带有卷舌色彩的现象。 儿化时后缀“儿”不能成音节,只代表一个卷舌动作。 这种卷舌化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儿化韵:泥 儿 ní er —— nír
(二)、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舌头上翘的卷舌动作导致: 1、舌位又高、又前的韵尾(i、n)丢失 2、韵腹向央元音靠拢(或把非央元音变为央元音,或增添一个央元音) 3、后鼻韵尾ng丢失,并使韵腹元音带上鼻音色彩(发鼻化音)
取决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 • 1、韵母是a o e ê u的,韵母不变,直接卷舌。 • ca r bo r ge r bu r • 如:板擦儿 围脖儿 饱嗝儿 碎步儿 • 2. 韵母是高元音 i 和 ü 两韵的,先加央元音e[ә] ,再卷舌。 • ji e r qü e r • 小鸡儿 小曲儿 (二)、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二)、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3、韵尾是i 、n(in ün除外)的,丢掉韵尾,加卷舌动作。 bei--ber juan--juar men--mer 如:刀背儿 烟卷儿 纳闷儿 4、韵母是in、ün的丢掉n,加央元音e[ǝ ],再卷舌。 jin—ji e r xin—xi e r qun– qü e r 如:够劲儿 送信儿 花裙儿
(二)、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 更换主要元音并加上卷舌动作 5、. 韵尾“ng” ,卷舌时“ng”韵尾丢失,主要元音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上卷舌动作。 帮忙儿 蛋黄儿 • mang---m ã rã huang– hu ã r 6、-i(前、后):换 –i 为e[ә] ,再加卷舌动作。 • zi-zer shi-sher zi-zer 枪子儿 有事儿 咬字儿
儿化音变规律简表 韵 母 儿化时的变化规律 例 词 儿化音变 无韵尾或有 u(o)韵尾 che-er niao-aor 小车儿 小鸟儿 只加卷舌动作 一块儿 没准儿 有-i、-n 韵尾的 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 改变韵腹或增音,再卷舌 kuai-uar zhun-uer 有高元音 i、ü韵腹的 小鸡儿 有趣儿 ji-ier qu-üer 儿化时增加元音e, 同时卷舌 有舌尖元音 -i(前)、-i(后) zi-er zhi-er 儿化时原韵母变作e, 同时卷舌 瓜子儿 树枝儿 有-ng韵尾 的 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 音鼻化,有i韵腹的要加e 帮忙儿 蛋黄儿 mang-ãr huang- ãr
(三)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脑袋 头儿——领导者 信——书信 信儿——消息 2、区别词性 盖——动词 破烂——形容词 盖儿——名词 破烂儿——名词 3、表示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小嘴儿 豆芽儿 小兔儿 金鱼儿 脸盆儿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经常位于其他词的后面,发 音受前面音节影响, 产生音变。其音变的 类型主要是增音,具体情形如下: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1、i、ü、a、 o、e、ê +a →ya 呀:鸡呀、鱼呀、说呀、 回家呀、泼呀、哥呀、妈呀、鞋呀 2、u+a → wa 哇:路哇、流哇、好哇 3、n+a → na 哪:天哪、看哪、办哪 4、ng+a → nga 啊:行啊、听啊、想啊 5、-i[后]、er+a → ra[ʐA] 啊:是啊、儿啊、 6、-i[前]+a → za [zA]啊:字啊、词啊、撕啊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ʐA] [zA]
目前“呀”的使用有超出“啊”的趋势。 “呀”有特殊用法: 1、排列事物时用“呀”,增强罗列事物的色彩。 如: 酱呀、醋呀、肉呀、鱼呀; 天呀、地呀、神呀 2、加强语气可用“呀”。 如:你有病呀!(bing——nga)
55 5 3 5 4 3 5 1 2 214 1 • 五度标记法 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