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898 Views
第 20 章 技術分析. 20.1 基本線型 20.2 型態分析 20.3 移動平均線原則 20.4 艾略特波段理論 20.5 判斷大盤之比率 20.6 判斷大盤之技術指標 20.7 同時判斷大盤及個股之技術指標 20.8 價量研究法 20.9 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 . 20.1 基本線型. 1. 條狀線 ( Bar Chart). 美國證券及外匯市場慣用「 條狀線 (BAR CHART) 」。. 2. K 線基本型態.
E N D
20.1 基本線型 20.2 型態分析 20.3 移動平均線原則 20.4 艾略特波段理論 20.5 判斷大盤之比率 20.6 判斷大盤之技術指標 20.7 同時判斷大盤及個股之技術指標 20.8 價量研究法 20.9 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
20.1 基本線型 1. 條狀線 (Bar Chart) 美國證券及外匯市場慣用「條狀線(BAR CHART)」。
2. K 線基本型態 「K 線」描繪價格在某一期間 (日、週、月) 內的開盤、收盤、最高、最低價格狀況。 、[K 線範例] K 線之紅線。
、[K 線範例] K 線之黑線。 、[K 線範例] K 線之十字型。
3. K 線的連續圖形 、[漲停日線圖範例] X 股票在 3 月 1 日以 $30 掛牌上市,掛牌當日及之後的 5 日皆為漲停板($32.1、$34.3、$36.7、$39.2、$41.9、$44.8),其 K 線連續型態:
、[日線圖範例] Y 股票 15 日來的價格如下表:
4. K 線特殊型態 A. 陰線三條型 B. 陽包陰 C. 陽線三條型 D. 陰包陽 ◎ 陽包陰:連續下跌三天 (週) 後反彈程度比前三條 K 線高。 ◎ 陽包陰:連續下跌上漲三天後,下挫程度比前三條 K線高。 K 線特殊型態只是歸納股價的變化,沒有理論基礎。
5 . 常用線型 (1) 趨勢線 (Trend) 「趨勢線」是在 K 線的連續圖形畫出上升或下跌的直線。 在股價波動的低點畫線 在股價波動的高點畫線
(2) 阻力線 (Resistance Line):又稱為「壓力線」。 (3) 抵抗線 (Support Line):又稱為「支撐線」。
(4)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Line) T 期移動平均數 (MOVING AVERAGE) : 、[移動平均線之繪製] A 股票 20 日來的收盤價如下:
20.2 型態分析 1. 道氏理論 (The Dow Theory) 道氏理論:股價有漲、跌兩種「主要趨勢 (PRIMARY TREND)」,短期漲跌則有如波浪一樣「次要趨勢 (SECONDARY CORRECTION)」。
寶塔線 (Tower) 、[寶塔線之繪製] A 股票 14 天來的收盤價如下:
圓形 (Rounding) 圓形頂 (Rounding Top): 圓形底 (Rounding Bottom):
缺口 (Gaps) ◎ 普通缺口:不會使股價脫離原先型態,缺口將被填補。 ◎ 突破缺口:跳空上升或下跌,遠離原先型態,突破盤局。 ◎ 逃逸缺口:通常在突破型態上升或下跌後的半途中出現。 ◎ 竭盡缺口:上升或下跌行情即將結束。
20.3 移動平均線原則 葛蘭碧八個基本原則 (GRANVILLE'S MOVING AVERAGE):
20.4 艾略特波段理論 「艾略特波段理論 (THE ELLIOTT WAVE THEORY)」: 股價會有 8 個波段的循環,呈現固定的波浪走勢。 艾略特波段數目
艾略特波段理論 每一次循環共有 8 個波段。
20.5 判斷大盤之比率 1. 融券比率 (Short Selling) 0 < s 1.0股價即將上漲 (DEEP MARKET)。 1.0 < s 1.5 股價平穩 (STABLE MARKET)。 1.5 < s 股價即將下跌 (WEAK MARKET)。 2. 融資比率 (Credit Ratio) c ↑ 股價即將上漲。
3. 共同基金現金比率 (Mutual Fund Cash) m ↓ 股價即將上漲。 m ↑ 股價即將下跌。 4. 信心指數 (Confidence Indicator) (1) 巴隆比率 (Barron's Ratio) 「巴隆比率」較接近於 1 股價即將上漲。
(2) 標準普爾比率 (S&P Ratio) 標準普爾比率↑ 股價即將上漲。 5. 零股交易比率 (Odd-lot Trading Ratio) 零股交易比率 ↑股價即將下跌。
20.6 判斷大盤之技術指標 1. 心理線 (PSY) 12 日 PSY 值過高,表示股市過度樂觀 賣出訊號。 2. 漲跌比率 (ADR) 10 日 ADR 值超過 2.7 賣出訊號。 10 日 ADR 值低於 0.4 買進訊號。
3. 騰落指數 (ADL) 當ADL 線上升、加權指數↑ 短期內股價↑。 當ADL 線下降、加權指數↓短期內股價↓。 4. 威廉指標 (%R) 12 日 %R 高於 80 買進時機。 12 日 %R低於 20 賣出時機。
20.7 同時判斷大盤及個股 之技術指標 1. 相對強弱指標 (RSI) RSI很小 (< 20) 下跌幅度已深,市場超賣,建議買進。 RSI很大 (> 80) 上漲幅度已高,市場超買,建議賣出。
2. 乖離率 (Bias) 乖離率為負 (< -5%)跌幅已深,市場超賣,建議買進。 乖離率為正 (> 5%) 漲幅已高,市場超買,建議賣出。
例、[相對強弱指標及乖離率之計算] X 股今天收盤價 $27.10,近六個營業日的收盤價如下:
(續前頁) 5 日乖離率未到 -5% 之標準,仍可觀望。
3. 聚散指標 (MACD) (1) 計算「需求指數 (Demand Index, DI)」: (2) 計算「指數移動平均數 (EMA)」:
(3) 計算「差離值 (Difference, DIF)」: DIF 為正上升行情。 DIF 為負表示為下跌行情。 (4) 計算「差離值平均值」 (MACD): DIF由下向上突破 MACD買進時機。 DIF由上向下跌破 MACD 賣出時機。
4. 隨機指標 (Stochastics) 死亡交叉: D 值在 80 以上,K 線由上往下跌破 D 線 賣出訊號。 黃金交叉: D 值在 20 以下,K 線由下向上突破 D 線 買進訊號。
5. 趨向指標 (DMI) (1) 趨向變動值 (Directional Movement, DM) : 若(Ht - Ht-1) > 0,+DM1 = Ht - Ht-1;否則+DM1 = 0, 若(Lt - Lt-1) < 0,-DM1 = |Lt - Lt-1|;否則-DM1 = 0, Ht = 第 t 日中之最高價, Lt = 第 t 日中之最低價。 DM 值代表股價波動的增減幅度。
(2) 真正的波動幅度 (True Range, TR): Ht = t日最高價 ,Lt = 第t日最低價,Ct-1 = 第t-1日收盤價。 (3) 方向指標 (Directional Indicator, +DI 與 -DI): +DI 代表「上升方向線」,-DI 代表「下跌方向線」。 (4) 平均趨向指標 (ADX):
20.8 價量研究法 1. 股價與交易量
2. 平均交易量 「平均交易量 (AVERAGE TRADING VOLUME)」是某 段期間內交易量的總和除以天數 (或週數、月數), 以觀察人氣匯集或渙散的指標。 應用原則: 快速平均量突破慢速平均量 買進時機。 快速平均量跌破慢速平均量 賣出時機。 平均量逐漸遞升 漲勢強勁。 平均量逐漸遞減 陷入跌勢。 交易量接近底部 股價反轉。 交易量接近頭部 股價回檔。
3. 能量潮 (OBV) 若 Pt > Pt-1 (當日上漲) OBVt = OBVt-1 + Vt; 若 Pt = Pt-1 (當日平盤) OBVt = OBVt-1; 若 Pt < Pt-1 (當日下跌) OBVt = OBVt-1 - Vt; OBV 線:日期為橫軸、成交量為縱軸,將 OBVT 逐日連接成線。 應用原則: OBV 線下降,股價上升,為賣出訊息。 OBV 線上升,股價下跌,為買進訊息。 OBV 線從上升轉為下降,為賣出訊息; OBV 線從下跌轉為上升,為買進訊息。 OBV 線呈現緩慢上升之勢,屬於買進訊息。
20.9 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 如果技術分析沒用,為什麼有這麼多技術分析師? 1. 美國學術界技術分析之研究 (1) 交易法則 (Trading Rules) Glickstein and Wubbels (1983):認為道氏理論仍能抓住股價趨勢。 Pruitt and White (1988):以 RS, MA, OBV 進行交易,可以獲取超額利潤。 Brock, Lakonishok, and LeBaron (1992):MA 及區間操作 (壓力線及支撐線) 的策略有效。
(2) 圖型 (Patterns) Neftci (1990):以演繹運算法來表達技術分析各類指標與圖型,但許多圖型無法事前確認驗 。 Lo, Mamaysky, and Wang (2000):利用 KERNELREGRESSION 來確認 10 種常見的股價型態。 股價出現特殊型態 (如頭肩型) 前後的報酬率分配具有顯著差異 股價型態可用來判斷買賣。 (3) 動能 (或動量,Momentum) 過去一段期間上漲的股票會持續上漲 (強者恆強)。
(4) 交易量 (Trading Volume) 交易量預測股價報酬率有兩個相反的主張: 投資人對成交量低的股票會有較高的期望溢酬 (PREMIUM),因此,交易量低的股票未來應有較佳之表現。 股票之所以會有高交易量,代表投資人期望此類公司未來會有較佳的獲利能力,長期股價表現因而較佳。
2. 技術分析法則應用於臺灣股市 研究期間 1992 年 1 月至 2001 年 12 月 (共計十年)。 銷售成長率投資組合交易法則與買入持有之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