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基本现代化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基本现代化. —— 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 胡竹. 一是当前形势下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部署和要求. 一、当前形势下对科学发展观的 理解和把握.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 理论来源 《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 科学体系 (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 具体要求. ( 1 ) 一个理论起点

alau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基本现代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现代化 ——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 胡竹

  2. 一是当前形势下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 • 二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部署和要求

  3. 一、当前形势下对科学发展观的 理解和把握

  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理论来源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科学体系(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具体要求

  5. (1)一个理论起点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第189 页)。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6. (2)三代理论来源 “落后要挨打,一定要发展” “统筹兼顾” “综合平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7.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3)五个推进阶段 (1)2003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标志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 (2)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8.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3)2005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4)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完整系统地阐述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9.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4)七个战略调整 (1)对发展战略的调整 (四个现代化——“三步走”——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 (2)对发展思路的调整 (要不要发展——敢不敢发展——会不会发展) (3)对发展目的的调整 (政治人——经济人——社会人)

  10.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脉络 七个战略调整 (4)对发展区域的调整 (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5)对发展环境的调整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合作——和平发展) (6)对发展方式的调整  (各方面统筹兼顾——5个统筹——8个统筹) (7)对发展领域的调整 (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位一体+2)

  11.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第一要义——发展 第一要务——从实践上讲 第一要义——从理论上讲 “科学是轨道,发展是高速列车”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1和0)(决定性意义、基础性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积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不是刹车、降速 而是更加注重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2.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第一要义——发展 发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八个阶段性特征”、“两个基本没有变”)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自行车理论”)

  13.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核心——以人为本 为谁发展——发展为了人民——目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五种增长:无工作增长、无声增长、无情增 长、无根增长、无未来增长,都有是无视人作为发展的目的) 靠谁发展——发展依靠人民——主体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 工业经济时代:资本设备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知本—人才)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长,60%以上源于人的知识贡献) 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尺度 (共享不是坐享 “共建中共享”)

  14.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是讲以我为本,也不仅是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讲目的,还要讲主体和尺度 而是所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GHP) 当温饱解决了新的更高需求就会产生 马斯洛需求理论(生存、安全、社交、尊严、自我实现) (幸福的内涵:学习工作劳动创造) (以人为本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标准,因为只有把人 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意义。)

  15.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片面发展(经济增长是硬道理) 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重点,不等于没有中心 协调发展——失调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协调发展不等于同步发展,不等于一刀切 可持续发展——掠夺性开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不是保守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重视生态

  16.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7.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统筹区域发展(东部要率先中部要崛起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引进来走出去)

  18.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积极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求是的发展观

  19.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学习任何理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到所处的特定 背景中去考察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 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四个维度” 世情 国情 党情 民情

  20.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1)世情——时代的呼唤 (世界发展规律,科学发展模式成为共识) 世界的发展理论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 50年代单纯经济增长(二战后急于发展“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八大公害”)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60年代包括经济增长加结构变化 70年代从强调经济增长转移到强调贫困、失业等的改善 80年代转移到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人均3000美元开始治理,人均8000美元出现环境转折,环保投入3%才能恢复) 90年代包括非经济因素,以人为本逐步形成并被广泛接受 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21.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2)国情——现实的需求 (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 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 2003年 人均GDP1000美元 2006年 人均GDP2000美元 2008年 人均GDP3000美元 德国分别用9年和6年,日本分别用7年和4年, 中国分别用3年和2年 “时间压缩” “空间压缩”

  22.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3)党情——执政党追求 (总结大党老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 •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 •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

  23.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4)民情——人民的意愿 (顺应人民期待,重在解决百姓现实问题) 科学发展观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群众最清 楚、最敏感、最有发言权 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 查找发展问题听群众意见 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 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 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

  24.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1)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和平发展的需要 世界多极化——和平 (一超多强 美欧日BRIC“金砖四国” VISTA“展望五国” ) 经济全球化——发展 (地球村 世界是平的 “蝴蝶效应” “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文明多样化——合作 (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意识形态的较量)

  25.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2)应对金融危机,调整发展战略的需要 金融危机五大特点 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高出口——高外汇——高货币供给 坚定信心 居安思危 汪洋 “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 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 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政策引导、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抓住参与 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机遇(做好自己的事)

  26.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 攻方向 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 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7.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3)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乘三加一”,共10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就业、分配和社保。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 社保是民生安全网 第二个层面是教育、医疗和住房。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是老百姓目 前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三个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安全问题,包括生产生活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 再加一个,就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问题。 在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更加 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等社会问题,促进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并进。  

  28.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4)解决统筹问题,谋求均衡发展的需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1978年1.3:1 , 2007年3.33:1,如果把社会保障算进去5:1或6:1,(韩1.15:1,欧洲1.5:1) (工业化初期优先发展城市,后以城市支持农村。1962年韩国82美元,中国81美元,后农村收入相当于城市92.4 %) 区域发展不平衡:1980年东部经济占总量50%,2006年东部经济占总量61%,东部20%人口占银行存款82%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2007教育经费占GDP的2.83%(世界平均近5%,发达国家5.3,发展中国家4.1),人均卫生经费只是非洲最穷国家的1/2。 (温家宝总理提出这样一个看法:我们的发展不仅重视GDP,还要重视CDC。) 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市场是“马”但“人”要负责

  29.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5)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6、1/10和1/22,其中土地、耕地、森林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排在第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也排在第55位以后。 但是我国资源消耗大,20%人口消耗世界15%能源、30%钢材、54%水泥。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 我国1/3国土被酸雨污染,70%受到不同程度污染,3亿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16个。

  30.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5)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1.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6)改进国家治理,改善党的执政的需要 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党政政企业分开、群众自治、中介组织) 从集权到分权(中央向地方、政府向企业、国家向社会) 从人治到法治(法制——法治) 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强调政府服务责任 增加公共服务支出)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32. 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1)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3. 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4)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5)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4.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 部署和要求

  35.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 • 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 • 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36.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高扬一个主题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现代化” • 体现发展导向(坚持科学发展) • 体现奋斗目标(阶段发展目标) • 体现实践要求(需要探索创新)

  37.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突出两个层面 ——全体党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全市6万名全体党员全程参与活动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注意吸收本单位党外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参与

  38.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把握三项要求 ——“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 “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 “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

  39.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遵循四条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 突出实践特色 贯彻群众路线 正面教育为主

  40.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 实践性 • 务实性 • 长效性

  41.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 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一)学习调研阶段 (1)精心组织学习调研(2)深入进行思想解放 A自以为是 B认识偏差 C应付心理 D形式主义 E学而不用 F容易就学 A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生质量 C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强化支撑,实现我市开发区建设新跃升 D加快科技创新,振兴五大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E抓基层、抓基础、建网络,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F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进作风,开拓创新,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大讨论

  42.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 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二)分析检查阶段 (1)召开民主生活会议(2)形成分析检查报告

  43.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 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三)整改落实阶段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44.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建议要求 要有“问题意识” 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找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 想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观察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思想懒汉没有问题 看到不提回避问题 故意掩盖害怕问题 司空见惯不当问题

  45.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建议要求 做到四个“真” ——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

  46.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建议要求 联系四个“本” ——本地区实际 本单位实际 本职工作实际 本人思想实际

  47.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建议要求 体现四个“实” ——重实际 讲实话 办实事 求实效

  48.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