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23 Views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 管理小品 VI- 提高效率 》.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 powerpoint 2000. 台塑集團 》 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即時掌握財務 領先對手更快下決策. 1998 年,王永慶下令要求公司在每月一日的清早,就要結算出上個月包括營業額、獲利與即時庫存狀況等經營成果,做為運作的參考。. 經過半年的調整,在 2000 年 5 月,台塑集團達成了零誤差的「一日結算」會計制度。.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 947 期. 台塑集團 》 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台塑的一日結算運作,採取了「就源輸入」的管理變革。.
E N D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管理小品VI-提高效率》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台塑集團》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即時掌握財務 領先對手更快下決策 1998年,王永慶下令要求公司在每月一日的清早,就要結算出上個月包括營業額、獲利與即時庫存狀況等經營成果,做為運作的參考。 經過半年的調整,在2000年5月,台塑集團達成了零誤差的「一日結算」會計制度。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47期
台塑集團》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台塑的一日結算運作,採取了「就源輸入」的管理變革。 就源輸入就是所有的成本發生者,都要成為財務資料輸入者。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效率提昇,二是防止資料重複輸入。 這個變革讓每個台塑員工都具有簡單的會計能力,也讓會計部門的工作性質,從原來的報帳與資料輸入提升到財務查核,業務量減少卻更具效益。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47期
台塑集團》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為了防止自行輸入報帳的弊端,除了會計人員會進行稽核,報帳管理系統也設定異常管理機制,當警示出現,也能即時掌控與檢討。 避免讓基層員工使用電腦結算庫存時發生錯誤,台塑更重新設定電腦系統,簡化輸入作業流程。 台塑集團也採取了連坐受罰的處分,降低錯誤發生的機會。制度改善與重罰雙管齊下,讓一日結算順利上路。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47期
台塑集團》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推動就源輸入後,不但有助於一日結算的作業,台塑集團營業額成長四倍多,業務量和生產規模都大大增加。 許多企業經營者專注於提升產品毛利與策略布局,反而忽略會計制度的改善;台塑的管理秘訣則是從基本做起,讓企業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勝出。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47期
台塑集團》一日結算的會計革命 [專家看法] 一日結算表面上是簡單的會計管理改善,實際上則是台塑十八年來實施管理全面電腦化的成果累積。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全面管理電腦化,可能還必須大量雇用會計人員。 要真正做到一日結算,不光是財務與會計人員的努力,還要各部門、單位配合,也顯見紮實的員工訓練的重要性。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47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明確規範流程 提高開會效率 根據英特爾過去的估計,員工平均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開會,但有四分之一的會議是無效會議。 雖然開會是無可避免的,但可以讓會議更有效率。要開好會,最重要的就是有明確的流程規範。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要召開有效會議,首要工作是辨別會議的性質,主要分為流程會議與任務會議兩大類。 流程會議 多以單一部門、定期舉辦以更新內部資訊為主。 任務會議 針對特定任務或是解決問題所舉辦, 參與者可能來自不同部門。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1.會議目的 2.時間地點 3.參與者 4.會議型態 5.與會者分工模式 6.預計進行流程 7.最後的決策方式 8.預計的產出結果 9.上次開會決議事項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會議召集人必須在一星期前發出會議通知。 英特爾的會議通知內含九個項目: 其中,決策方式能事先講明,可降低與會者對會議結果不滿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會議開始前,先以電話聯繫所有人。開始後,讓所有人報名與自我介紹,並利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報當天開會流程。 在進行討論時,必須有人擔任把關員以及計時員。 把關員的工作在於確保主題不會離題。當有好議題出現,可將其先記錄下來,仍要先討論原先主題。 把關員最好是由不參於報告者擔任,以維持中立。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計時員需依照會議通知規定的每人報告時間提出警告,以免會議延宕。 會議結束前,主席要重複最後的結論與確認任務。 當一群職位相當的人一起開會時,英特爾有「同儕再加一(Peer Plus One)」原則,會找一位職位較高的經理人與會,協助推動決策。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開完會後20小時內,會議紀錄就必須傳給與會者與相關負責人。確認無異議,就照會議結論執行。 會議後有落實執行,才是有效會議。如有無法執行的事項,在下一次會議,就要立刻找出解決之道。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英特爾》開會的學問 [專家看法] 1. 做為會議主持人,應該能將每次的發言內容,摘要出與會議有關的部分,並將其與討論主題加以結合。 2. 會議的目標就是決策與執行。將會議紀錄做得清楚,有助於決策執行。 3. 會議中的決策邏輯也應記錄下來,可提供做為在檢討舊決策或進行新決策時的參考資料。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1期
群益證券》提升交易速度 掌握獲利 快3秒,營收兩年成長37% 兩年前,投資人透過群益證券的電子交易系統下單,要4秒才能收到委託成功通知;現在,在1秒內就能收到回報,交易速度是過去的四倍快。 簡化了3秒的作業時間,讓群益證券的營收較兩年前成長了37%,證明了證券期貨的交易,「速度」往往是致勝的關鍵。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4期
群益證券》提升交易速度 掌握獲利 群益證券為了因應客戶對交易速度的需求,經由抓出交易流程中的「魔鬼」,讓交易的過程更順暢。 群益先把交易流程分成四部分: 一、從客戶端到公司的電子交易系統 二、交易系統到公司後檯 三、從後檯到證交所/期交所 四、證/期交所送到公司的委託回報和成交回報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4期
群益證券》提升交易速度 掌握獲利 調查發現,第一階段的客戶端的軟硬體設備,是延緩交易流程的主要原因。 群益遂主動派員到客戶家裡,自費替客戶更新交易硬體設備,讓硬體不會阻礙公司的交易系統。 軟體的改善部分,群益則依照客戶的操作習慣,設計了八個「客製化」交易介面,滿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4期
群益證券》提升交易速度 掌握獲利 改善客戶端軟硬體設備後,群益透過通訊傳輸軟體的運用,以及增加一倍的線路,改善連線環境,避免網路塞車影響交易速度。 這一切花了群益證券超過兩億元。群益證券認為,與交易有關的費用,不是「成本」,而是「投資」。 這項投資不只為了加快交易速度,終極目標是將業務員的經驗分享加以e化,全面提升業務員的能力與成績。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4期
群益證券》提升交易速度 掌握獲利 [專家看法] 企業e化很重要的步驟是企業流程的再造,而不是將現有流程做自動化而已。 1. 2. 能了解客戶的需求,改善交易程序,提供更好的服務,是e化的正確做法。 3. 在交易速度變快的同時,也要替客戶做好風險的控管,提升交易系統的能力,掌握異常資訊,以免發生錯誤造成雙方損失。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第974期
本文摘自 974期 947期 971期 商業周刊網站,每週四精選當週雜誌精彩文章 商周數位學院,每週二、五,菁華書摘簡報上線 歡迎您隨時瀏覽商周網站 或至商周數位學院下載最新書摘簡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紙本雜誌訂閱電子雜誌訂閱 本檔案由商業周刊新事業中心製作 歡迎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