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外国建筑欣赏 VI

外国建筑欣赏 VI. 主 讲: 王 韧. 古典主义建筑部分. 纲 要. 巴洛克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和学院派. 洛可可风格. Home. Enter. 巴 洛 克 建 筑. 巴 洛 克 建 筑 ( Baroque Architecture ).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 概 述.

alana-ocho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外国建筑欣赏 V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国建筑欣赏 VI 主 讲: 王 韧 古典主义建筑部分

  2. 纲 要 • 巴洛克建筑 • 古典主义建筑和学院派 • 洛可可风格

  3. Home Enter 巴 洛 克 建 筑 巴 洛 克 建 筑 (Baroque Architecture)

  4.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概 述 从形式上看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思想出发点却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其开始的目的是要在教堂中制造神秘迷惘同时又要标榜教庭富有的珠光宝气的气氛。它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来产生特殊效果:如利用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之深远或探前;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如运用光影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等等也是它的特点。 “巴洛克”原意为歪扭的珍珠,后来的人把这时期的这种风格称为巴洛克是以示贬义。但由于它讲究视感效果,为研究建筑设计手法开辟了新领域,故对后来影响颇大,特别在王宫府邸中更为突出。

  5.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罗马 耶稣会教堂 (The Gesu) 时间:1568~1602年 建筑师:维尼奥拉与泡达 教堂属巴西里卡式,平面略成十字形,但外形不同于一般。如正面的壁柱是成对排列的,在中厅外墙与侧廊外墙之间有一对大卷涡以及中央入口处的山花是双重的等等。故耶稣教堂有一座巴洛克建筑之称。

  6.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罗马 圣卡罗教堂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 时间:1638~1667年 建筑师:波洛米尼 晚期巴洛克的代表。 教堂基地狭小。主殿平面是一变形的希腊十字,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并富于动态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形,来自夹层穹窿的光源使室内光影变化强烈。特别是在临街的西立面中,波浪形檐部的前后与高低起伏,凹面、凸面与圆形倚柱的相互交织,使这座规模不大的教堂在此狭窄与拥挤的街道中显得生动与醒目。 构图稳妥,很见功力。

  7.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波波洛广场 (Piazza del Popolo ) 时间:1700 规划师:封丹纳 封丹纳开辟了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造成一种由此通向全罗马的幻觉。后来,以方尖碑为中心形成了长圆形的广场。它的两侧是开敞的,连着山坡绿地。3条道路的夹角处,有一对集中式的巴洛克式教堂。波波洛广场的型制曾经起过很大的影响,欧洲有不少城市有它的仿制品,成为巴洛克城市的标志。

  8.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西班牙大台阶 (Scala di Spagna) 时间:1721~1725年 建筑师:斯帕奇(1668~1729) 大阶梯的西面(下面)是西班牙广场,东面(上面)是三位一体教堂前的广场。阶梯平面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即在此上行的人不断地在转换方向),巧妙地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统一起来,表现出巴洛克灵活的设计手法。

  9.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圣彼得教堂前广场 (Piazza San Pietro ) 时间:1656~1667年 建筑师:伯尼尼 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的,长198m,面积3.5公顷。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两个广场被柱廊包围,为了同宽阔的广场相称,同高大的教堂相称,并显示它的尺度,柱廊有4排粗重的塔司干柱子,一共284棵。而且间距小,内圈的柱子,中线距4.27m,外圈的5.03m。柱子密密层层,光影变化剧烈。 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 柱廊象欢迎和拥抱超圣者的双臂。

  10.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 特拉维喷泉 (Fountain of Trevi) 其装饰雕刻形象、动态强、轮廓复杂,稍稍变化观赏角度,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体现着巴洛克式雕塑的基本特点。雕刻、喷泉和波动的教堂的正面,一起构成了富于幻想的境界。

  11. Previous Home Next 巴 洛 克 建 筑——特点与成就 1.利用透视或增加层次产生的幻觉,来夸大或缩小尺度与距离。 2.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 3.运用光影的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与动荡的气氛。 4.堆砌装饰,大面积的天顶画、壁画、雕塑,来刺激感官,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

  12. Home Enter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Classic Architecture)

  13.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概 述 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同源。法国自16世纪起便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在建筑风格上逐渐脱离哥特传统走向文艺复兴。到17世纪中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国王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竭力标榜绝对君权与鼓吹唯理主义,把君主制说成是“普遍与永恒的理性”的体现,并在宫廷中提倡能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古罗马)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古典主义强调外型的端庄与雄伟 ,内部则尽奢华与豪华的能事,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14.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孚-勒-维贡府邸 (Chateau de Vaux-le-Vicomte ) 时间:1650~1660 将古典主义原则灌注到园林艺术中去,获得很大的成功。 孚-勒-维贡府邸的轴线很突出,平面以椭圆形的客厅为中心,它的穹顶也是外部形体的中心。府邸的轴线延长而为花园的轴线,花园在府邸的统率之下。 花园是几何形的,中轴长达1km,笔直而宽阔。沿轴线有几个水池,设置着喷泉和飞瀑,点缀着雕像、台阶和假山洞,还有草坪和花畦。用一道横向的水渠来丰富构图。轴线两侧是茂密的树林,林间小径也是笔直的,组成几何图案。大道和小径都有雕像、柱廊、喷泉之类作对景。草地、花畦、水池等等都是对称的几何形。各色花草排成大幅的图案。

  15.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凡 尔 赛 宫 (Palais de Versailles) 时间:1661~1756 建筑师:J.H.孟莎 欧洲最大的王宫,位于巴黎西南凡尔赛城。原为法王的猎庄,1661年路易十四令勒伏进行扩建,到路易十五时期才完成。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宫殿南北总长约400米。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妃起居与工作,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命妇之用,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并有教堂、剧院等等。 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饰奢侈豪华。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一富有创造性得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立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16.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宫前大花园自1667年起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由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勒诺特式花园,或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是整个巴黎、甚至整个法国的集中点。总而言之,凡尔赛宫反映了当时法王意欲以此来象征法国的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意图。而它的宏大气派在一段时期中很为欧洲王公所羡慕并争相模仿。

  17.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卢 浮 宫 (The Louvre ) 时间:1546~1878 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原为一90米见方的四合院,自16世纪起屡经改建与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存规模。东面四合院外的西立面,扩建于1624~1654年,是盛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其立面有明显的水平向划分,每隔数开间便有一竖向构图,上部有半圆形山花。 院外东立面又称卢浮宫东廊,设计者为彼洛,勒伏,勒勃亨。东廊长183米,高28米,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三段手法。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映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为2:3:1。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则上有山花。柱廊强调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后广为欧洲各国王宫所模仿。

  18.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枫丹白露宫 (Chateau de Fontainbleau ) 时间:1528 法文意为「美泉」,因宫内有一美丽的八角型小泉而得名。十六世纪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的狩猎别庄,经过路易王朝几位国王不断扩建,规模相当于一个城镇,有相当长的时间都作为法国国王的居城。城内有从文艺复兴时期至拿破仑帝政时代的装饰品和家具用品,颇具风味。

  19.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残废军人新教堂(恩瓦利德教堂) (Church of the Invalides) 时间:1680~1691 建筑师:J.H.孟莎 把教堂接在原有的巴西里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60.3米见方,上覆盖着一里外有三层的穹窿。内部大厅十字形,四角上各有一圆形祈祷室。立面可分为两大段,上部穹窿(离地106米)为构图中心,下部方正,本身构图完整,但又犹如前者的基座,外观庄严挺拔。现为军事博物馆,拿破仑的石棺停放于此。

  20. Previous Home Next 古 典 主 义 建 筑 旺 道 姆 广 场 (Place Vendome) 时间:1699~1701 建筑师:J.H.孟莎 平面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的正中连接着一条短街,它的建筑同周围广场上的一致。 广场上的建筑是3层的,底层有券廊,廊里设店铺。这种作法始于17世纪初的广场,一直沿用下来,成为法国商业广场和街道的传统。上两层是住宅,外墙面作科林斯式壁柱,一通是两层,配着底层重块石的券廊。 在纵横两个轴线的交叉点上。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

  21. Previous Home Next 古典主义建筑——特点与成就 1.追求端庄宏伟的艺术效果,强调以严谨的构图来象征永恒感和秩序感。 2.设计手法上以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为基础,着重对古罗马建筑的模仿,同时吸收了巴洛克建筑的一些手法。 3.推崇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如帕拉第奥的圆厅别墅,维尼奥拉的《五柱式》等等。

  22. Home Enter 洛 克 克 风 格 洛 克 克 风 格 (Rococo Architecture)

  23. Home Next 洛 克 克 风 格——概 述 流行于18世纪上半叶法国宫廷的室内。其脂粉味很浓,是同路易十五时期经常由贵妇人主持宫廷活动分不开的。

  24. Previous Home Next 洛 可 可 风 格 苏必斯府邸室内 (Hotel de Soubise) 时间:1735年 排斥一切母题,改用镶板和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了檐口和小山花。圆雕和高浮雕换成了色彩艳丽的小幅绘画和薄浮雕。 线脚和装饰都是细细的,薄薄的,没有体积感。室内追求优雅、别致、轻松的格调。

  25. Previous Home Next 洛 可 可 风 格 其他洛可可风格

  26. Previous Home Next 洛可可风格——特点与成就 1.细腻柔媚,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C形涡卷、山石、水草等装饰母题。 2.室内墙面粉刷,爱用白、粉红、嫩绿等鲜艳的浅色调。 3.线脚大多用金色,表现出纤细、柔嫩的充满脂粉气的风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