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香港的退休保障:沒完沒了的爭論

香港的退休保障:沒完沒了的爭論. 馮可立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副教授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副主席. 馬克思 / 恩格斯 說,社會保 障 是勞工的「維修費」 (maintenance fee) ,資本家是需要給錢的。社會保障是勞工政策的一個大項目。 不少的社會工作者認為,社會保障是處理社會需要 (social needs) 的 要求 ,它是社會福利的一個大項目。 退休 的 生活 保障 因此有勞工政策的成分,也有福利政策的成分。. 世界銀行的五條支柱. 福利政策的部份. 香港近期對長者福利養老金的討論.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的退休保障:沒完沒了的爭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的退休保障:沒完沒了的爭論 馮可立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副教授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副主席

  2. 馬克思/恩格斯說,社會保障是勞工的「維修費」(maintenance fee),資本家是需要給錢的。社會保障是勞工政策的一個大項目。 • 不少的社會工作者認為,社會保障是處理社會需要(social needs) 的要求,它是社會福利的一個大項目。 • 退休的生活保障因此有勞工政策的成分,也有福利政策的成分。

  3. 世界銀行的五條支柱

  4. 福利政策的部份

  5. 香港近期對長者福利養老金的討論 香港目前有一層福利安全網,給予所有窮人基本生活保障,但要經入息及資產審查。這是一個扶貧措施,長者要子女證明不供養父母 (俗稱衰仔紙) 才有資格申請。 另有一層社會津貼,官方名詞是公共福利金,俗稱「生果金」,是政府給長者的零用錢。它分為普通高齡津貼 (65至69歲,需要經入息及資產審查) 及高額高齡津貼 (70歲或以上者,不用經資產及入息審查) 兩種,於2009年劃一增加至每月1,000港元,在2012年2月1日後,再增加至1,090港元,亦即每天36塊錢。 5

  6. 梁振英上台後,想將生果金的金額加倍,不過70歲以上的長者卻要資產及收入審查。這引起很強烈的社會討論梁振英上台後,想將生果金的金額加倍,不過70歲以上的長者卻要資產及收入審查。這引起很強烈的社會討論 • 其中一派說,這應該是一個全民 (工人加上家庭主婦) 的制度,為什麼在社會津貼上又要資產及入息審查?為什麼政府仍是以扶貧為目標來處理退休保障? • 另一派說,這些是納稅人的錢,要嚴加控制,以免增加政府財政壓力 • 為什麼這一個慷慨的福利政策,遭到不少人的咒罵?

  7. 退休生活的勞工政策部份:强積金

  8. 香港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 (at constant price, 2010 June)

  9. 按退休計劃種類劃分的就業人口 2010年

  10. 强積金的保障相當低 香港目前的人均GDP是約$266,000 ,但是有相當龐大的低薪工人隊伍 退休保障是與薪酬掛勾,雖然有投資回報,但不同投資公司的策略亦各有不同,個人户口的強積金能否保障工人在退休後十多廾年的生計,實在難以忖度 過去的十五年,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肆虐及全球金融海嘯、金融體系的賭博性甚強、強積金的穩定性及足夠性存疑

  11. 不單如此,勞工面對更多具挑戰性的問題 工業結構轉型,增加對技能的需求,導致非技術工人的失業率增加,技術工人與非技術工人的工資差距加大 傳統的就業結構逐步改變,多了不穩定的就業形式,比如:在家工作、非全日或臨時工作、隨叫隨到工作或自僱職業、「假自僱」 工作保障削弱,如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失業津貼等與工作相關的福利減少

  12. 勞工的參與權甚弱 2006年,惠悅公司 Wyatt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了共101家的跨國企業,以瞭解跨國企業是如何管理他們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計畫 (Multinational Pension Governance, 2007 Survey Report)

  13. 主要發現:作為持分者,工人只能承擔風險,參與及選擇性極低主要發現:作為持分者,工人只能承擔風險,參與及選擇性極低 69%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未來會優先考慮全球性的「確定提撥辦法」(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 plan),並有73%的企業控管提撥的水準,將投資風險從企業轉移至員工。只有11%的企業表示,「確定給付辦法」(defined benefit)是他們其中之一的考慮。 67%的受訪企業認為,員工參與率要不是從未被總公司檢視檢查,就是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才會檢視。69%的受訪企業認為,企業提供給員工投資的選擇若不是從未被總公司檢視,就是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才會檢視。

  14. 一些國際研究報告對公積金的看法 OECD report, 2009/6/23 (after the financial tsunami)……private pension schemes have also been badly hit by plunging stock markets, and the way they operate needs to change, says the report. Reforms should include better regulation, more efficient administration, clearer information about risks and rewards of different options and an automatic switch to less risky investments as people near retirement

  15. 香港目前保障勞工退休金的措施 從2007年討論,到今年中開始的半自由行計劃 員工可以取自已供款的部份,在一年中作一次選擇投資機構 僱主供款的部份仍留在以往投資的機構 其實,這類以個人户口,缺乏風險集約的退休金制度,已被諾貝爾經濟學家索諾評價為「既不社會、亦不保障」(not social, nor secure)

  16. 香港政府目前的保障長者養老策略 -- 用福利政策取代勞工政策 扶貧性質的綜合援助,應付基本生活開支 從70歲開始,全民有2,200生果金 (是世銀的第一層還是第二層)?當然有些幫助,但這是通過稅收轉移做的,是用納稅人金錢的福利政策,因此引起無數的爭辯 與勞工有關的強積金半自由行,多了些選擇,但如何解決投資風險的問題?在歐洲,有工會可以做很多後勤工作,提供訊息,做研究,集體談判。在香港,工會有甚麽用?為何香港的工人要獨自承擔一切投資責任?

  17. 勞工要求的保障,誰人考慮及憐惜? 在去年的一個社聯舉辦的退休保障座談會中,前統計署長認為,世界銀行的第四支柱 - 房屋、醫療等實物社會服務,有時比現金更重要 不過,房屋已經私營化、醫療正走上公私合營之路、福利又「錢跟XX走」 將來香港工人 (尤其是對低薪及中下層工人,供款額低,入息不高,福利又遭削減的勞工) 的退休生計前路茫茫,可否給他們多一點保障?

  18. 正如馬克思及恩格斯所說,社會保障是勞工的「維修費」,不是扶貧金正如馬克思及恩格斯所說,社會保障是勞工的「維修費」,不是扶貧金 • 香港特區政府要是不正視問題的所在,做好勞工退休保障,就算更多的福利援助也無補於事!

  19. ---- 完 ----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