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胃 癌

胃 癌. [ 定义 ] 来源于胃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 [ 流行病学 ] 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一位 , 全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 ( 男性 : 第一位 : 肺癌 , 第二位 : 胃癌 ) ( 女性 : 第一位 : 乳腺癌 , 第二位 : 胃癌 ) 北方 > 南方,沿海 > 内地,平均死亡率 16/10 万 / 年 日本、智利、俄罗斯、冰岛高发,美国、澳大利亚、西欧低发 男性:女性 2 ~ 3∶1 ,中老年多见.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 Hp 感染: 活动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亚硝化 2. 胃的癌前变化

alai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胃 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胃 癌 • [定义] 来源于胃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 [流行病学]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一位,全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 • (男性:第一位:肺癌,第二位:胃癌) (女性:第一位:乳腺癌,第二位:胃癌) • 北方>南方,沿海>内地,平均死亡率16/10万/年 • 日本、智利、俄罗斯、冰岛高发,美国、澳大利亚、西欧低发 • 男性:女性 2~3∶1,中老年多见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 Hp感染:活动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亚硝化 • 2.胃的癌前变化 • 粘膜癌前病变:肠化(大肠化)或异型增生癌前状态:a、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不典型增生b、胃息肉(广基腺瘤型>2cm)c、残胃炎(术后15年以上,尤其毕Ⅱ氏术后)d、恶性贫血、胃体型萎缩性胃炎 • e、胃溃疡(少数) • f、巨大胃粘膜皱襞

  3. 3.环境因素与饮食: • 危险因素: 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咸菜(含硝酸盐)、烟熏及腌制鱼、肉(含苯并芘、硝酸盐)、过高钠盐;高纬度、高泥炭土壤、石棉地区、寒冷或潮湿、微量元素失衡 • 降低发病因素:新鲜蔬菜、水果、乳类、蛋白质 • 4.遗传因素 • 种族、血型、家族性

  4. 基本机制 癌基因-抑癌基因平衡失调:癌基因被激活 抑癌基因被抑制 胃粘膜上皮增殖-凋亡平衡失调

  5. [病理]好发部位: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全胃或大部分胃[病理]好发部位: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全胃或大部分胃 • 一、大体分型 (一)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肿瘤,不论大小及转移与否):日本学者分型 • Ⅰ型:(息肉样型或隆起型)15% • Ⅱ型:(浅表型或平坦型)75% • a隆起浅表型 • b平坦浅表型 • c浅表凹陷型 • Ⅲ 型:(凹陷型或溃疡型)10% 病理上:肠型、浸润型 小胃癌、微小

  6. (二)进展期胃癌 Borrman分型 1、息肉型( Ⅰ 型)2、溃疡型( Ⅱ型):常见3、溃疡浸润型(Ⅲ型):最常见4、弥漫浸润型(Ⅳ型):狭窄、皮革胃 5、浅表扩散型

  7. 二、组织学类型 • 1、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分化好 • 2、粘液腺癌:胶质癌、印戒细胞癌 分化好 • 3、髓质癌(未分化腺癌) :分化差 腺管少 • 4、弥散型癌(未分化腺癌):分化极差 • 5、特殊类型癌:腺鳞癌、鳞癌 • Lauren分型:起源 • 肠型:源于肠腺化生 • 弥散型:与肠化生无关,源于粘膜上皮细胞 • Ming分型:生长方式 • 膨胀型:细胞间黏附分子,相当于肠型 • 浸润型:细胞间无黏附分子,相当于弥散型

  8. 三、转移与扩散 • 1、直接蔓延 • 2、淋巴转移最早最常见 • 胃淋巴系统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Virchow结 • 3、血行播散 • 4、腹腔内种植 • 种植于卵巢——Krukenberg瘤

  9. [临床表现] • 早期无特异性表现 • 进展期: 上腹痛、纳差、乏味、消瘦、易饱 • 并发症及转移表现: • 伴梗阻(贲门及食道—咽下困难,幽门—呕吐) • 伴出血(呕血、黑便) • 转移至肺、胸膜、肝、腹膜、胰腺、骨骼 • 体征:上腹肿块、转移体征

  10. 伴癌综合征: • 1、血栓性静脉炎 • 2、黑棘皮病 • 3、皮肌炎

  11. [实验室检查] • 缺铁性贫血(失血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粪隐血持续阳性 • 胃液分析 • 2/3进展期胃癌为低酸或无酸 • 癌胚抗原:特异性不强 • CEA、CA199、CA50、CA242、CA125、 CA153、CA724

  12. [X线钡餐] • 气钡双重造影、压迫法、低张造影术等提高分辨率 • 阳性: • 充盈缺损(隆起型),龛影(溃疡型),边缘不规则,粘膜皱襞中断、变形、僵直 • 浸润型则变形、失去蠕动、甚则皮革胃

  13. [胃镜检查] • 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镜+粘膜活检),必要时0.5%美兰喷洒着色—— 95%确诊率,尤以早期胃癌,X线易漏诊小于1cm—小胃癌 小于0.5cm—微小胃癌 • 普通胃镜看粘膜表面,超声内镜观察深度变化及腔外生长

  14. [诊断] 一、X线,胃镜(加活检) 二、警惕胃癌、及早或定期胃镜检查: • 1、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出现消化不良或突然呕血/黑便2、慢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3、胃溃疡,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仍胃酸缺乏者4、胃溃疡经正规内科治疗2月无效(或溃疡增大),胃镜复查粘膜活检多块5、胃息肉>2cm6、胃切除术后15年以上,每年定期胃镜复查

  15. 鉴别诊断 • 1. 胃溃疡 • 2. 胃其他恶性肿瘤 • 3. 萎缩性胃炎 • 4. 胃邻近恶性肿瘤

  16. [并发症] • 1、出血 一般为持续大便OB(+),5%可大出血 • 2、幽门或贲门梗阻 • 3、穿孔 较良性溃疡为少,以溃疡型多见

  17. [治疗] • 一、手术治疗 根治术:早期胃大部分切除(+淋巴结清除) 进展期无远处转移者(扩大根治术+化疗) 姑息术:伴远处转移者

  18. 二、化学治疗 • 用于辅助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药物:氟脲嘧啶(Fu)、丝裂霉素(MMC)、喃氟啶(FT-207)联合化疗(未手术根治者)MF MMC+FT-207FAM Fu+MMC+ADMFAMeC Fu+MeCCNU+ADMEAP VP-16+ADM+Cis-PPD

  19. 三、其他疗法 • 免疫增强剂:卡介苗、左旋咪唑、OK-432 • 中药扶正抗癌药 • 高能量静脉营养 • 胃镜下早癌治疗(电灼、激光、微波、剥离切除),中晚期不能手术者内镜下治疗,贲门癌梗阻者内镜下置支架 • 抗HP

  20. [预后] • 进展期胃癌:预后差,自然生存1年 • 早癌:累及粘膜层 95% 5年生存率 粘膜下层 80% 5年生存率 • 进展期而无淋巴结转移 60~70% 5年生 存率 有淋巴结转移 20% 5年生存率

  21. [预防] • 一级预防:祛除病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盐、治疗癌前病变、抗Hp) •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切除。

  22. [定义]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发 病:14.58——46/10万,死亡率 为消化道肿瘤第三位 高发区:江苏启东、广西扶绥(SUI)、 亚洲太平洋沿海地区 低发区:欧、美、大洋洲 年 龄:40—49岁高发 男:女为2—5∶1 原发性肝癌

  23. 可能病因:1、病毒性肝炎:乙肝标志物90%阳性、丙肝亦有关,5~8%抗HCV阳性。可能为病毒整合。也可能为肝细胞损害,增生与不典型增生。2、肝硬化:合并率50—90%,以乙肝、丙肝后肝硬化为多,通过细胞再生及不典型增生。可能病因:1、病毒性肝炎:乙肝标志物90%阳性、丙肝亦有关,5~8%抗HCV阳性。可能为病毒整合。也可能为肝细胞损害,增生与不典型增生。2、肝硬化:合并率50—90%,以乙肝、丙肝后肝硬化为多,通过细胞再生及不典型增生。 酒精性肝硬化以欧美为高血吸虫病性、胆汁性、淤血性肝硬化则无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24. 3、化学致癌物:黄曲霉素(AFB1有强烈致癌作用,高发区AFB1污染重)亚硝胺类、酒精、偶氮芥类、有机氯、苯并芘、多氯联苯4、饮用水污染:有机致癌物、植物致癌物污染、饮地面水高发5、寄生虫:华枝睾吸虫——胆管细胞癌3、化学致癌物:黄曲霉素(AFB1有强烈致癌作用,高发区AFB1污染重)亚硝胺类、酒精、偶氮芥类、有机氯、苯并芘、多氯联苯4、饮用水污染:有机致癌物、植物致癌物污染、饮地面水高发5、寄生虫:华枝睾吸虫——胆管细胞癌

  25. (一)分型大体分型 1、块状型:直径>5cm,直径>10cm为巨块型,可单个或多个,常见,易破裂2、结节型:大小数目不等,结节直径<5cm,多伴肝硬化 3、弥漫型:小结节弥散分布,伴肝小,肝功能衰竭,少见 4、小癌型(小肝癌):直径<3cm,单个癌结节,或两个癌结节直径相加<3cm(相邻) [病理]

  26. 组织学分型 : 1、肝细胞型:占90%,由肝细胞而来 2、胆管细胞型:少见,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 3、混合型:更少见,二者同时存在或呈过渡型

  27. (二)转移途径 1、血行转移 肝内:可侵犯门静脉主干,致门脉高压 (最早、最常见)。 肝外: 肺、肾上腺、骨、肾、脑 2、淋巴转移:肝门淋巴结(最多)、胰、脾、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3、种植转移:少见,腹腔、胸腔、膈、盆腔等转移

  28. [临床表现] • 早期无症状,AFP普查检出——亚临床肝癌1)肝区疼痛:肿瘤快速生长,肝包膜受牵拉而致,于肿瘤部位呈持续性钝痛、胀痛,半数以上出现。破裂时则突发剧痛伴出血征象。2)肝肿大:进行性肿大,质硬,表面不平,缘钝,压痛,可及血管杂音(吹风样)3)黄疸:肝细胞性、阻塞性(肝内、肝外胆管梗阻)

  29. 4)恶性肿瘤全身性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等。 伴癌综合征(癌肿影响宿主内分泌或代谢):低血糖征、红细胞增多征、高血钙、高血脂5)肝硬化征象6)转移灶症状:肺——咳嗽、咯血、胸水(伴胸膜 转移)骨、颅内——相应症状

  30. [分型分期]分型:1、单纯型2、硬化型:伴肝硬化3、炎症型:发展迅速,伴炎症 (高热、GPT↑↑) 分期 :I:无明确肝癌症状与体征(即亚临床肝癌) II :I、III 之间III :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恶病质之一者 国际抗癌联盟(UICC)1987年肝癌TNM分期。

  31. [并发症] 1、肝性脑病:30%因此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死因占15%,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粘膜糜烂、凝血障碍 3、癌结节破裂出血:10% 4、继发感染

  32. (一)肿瘤标记物检查1、AFP(甲种胎儿球蛋白)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肝癌阳性率70~90%。升高疾病:生殖腺胚胎瘤、消化道转移性肿瘤(少数)、孕妇、小儿、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升高幅度较小。(一)肿瘤标记物检查1、AFP(甲种胎儿球蛋白)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肝癌阳性率70~90%。升高疾病:生殖腺胚胎瘤、消化道转移性肿瘤(少数)、孕妇、小儿、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升高幅度较小。 [辅助检查]

  33. 诊断标准: 1、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瘤2、AFP>500μg /L,≥4周3、AFP>200 μg /L,≥8周4、AFP长期低浓度阳性,且与ALT不呈同步关系

  34. 2、GGT- Ⅱ(γ-GT同工酶Ⅱ) 用电泳法将GGT分出同工酶带, GGT- Ⅱ为肝癌特异性,特异性97.1%,敏感性90%,假阳性<5%,且与AFP无关。3、异常凝血酶原(AP)——γ-羧基凝血酶原 >250μg/L阳性,阳性率67%;良性肝病、转移性肝癌少数阳性。4、α-L-岩藻糖苷酶(AFU)≥110nKat/L,敏感性75%,特异性90%。

  35. 5、其他:1)酸性同工铁蛋白(AIF)2)醛缩酶同工酶A(ALD-A)3)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Ⅴ) 特异性高,阳性率70% 4)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Ι) 特异性强,阳性率25%※ 标志物中首推AFP,在诊断困难时(如AFP阴性者)则同时选择2—3种其他标志物检测

  36. (二)超声:实时B型超声显像 (> 2cm肿瘤)结合标志物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三)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局灶性密度减低区或边缘模糊多发阴影 >1cm肿瘤(理论上)<1cm肿瘤结合肝动脉造影(四)X线肝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1cm小肝癌,阳性率87%

  37. (五)放射性核素肝显像99m锝-植酸钠肝γ照相 核素标记特异性抗体 99mTc-PMT(六)磁共振显像(MRI)(七)肝穿刺活检(CT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八)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

  38. [诊断]:早期诊断:高危人群(有肝病史或HBV、HCV阳 性史者、35岁以上男性尤甚)肝癌普查(定期AFP+B超)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活动性肝 病、如AFP>500ug/L,连续4周,或AFP>200ug/L,持续8周,则可诊断。

  39.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进展较慢,AFP多阴性,有原发灶 2、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鉴别较难,注意肝大、质硬大结节、AFP或AFP异质体阳性 3、活动性肝病(急性、慢活肝、肝硬化活动期)AFP与ALT动态观察(同步或平行曲线,分离曲线)AFP异质体

  40. 4、肝脓肿:伴明显炎症表现(触痛、肌紧张、高热、WBC升高),液性暗区(B超、CT),可诊断性穿刺或诊断性治疗5、肝外肿瘤:邻近部位肿瘤呈上腹部肿块时,B超及AFP多可鉴别6、肝内良性占位:血管瘤、肝囊肿、包虫病4、肝脓肿:伴明显炎症表现(触痛、肌紧张、高热、WBC升高),液性暗区(B超、CT),可诊断性穿刺或诊断性治疗5、肝外肿瘤:邻近部位肿瘤呈上腹部肿块时,B超及AFP多可鉴别6、肝内良性占位:血管瘤、肝囊肿、包虫病

  41. [治疗] (一)手术治疗:有指征者均尽可能及早手术适应症: 1、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 2、肝功能尚可,PT≥50%,无明显黄疸、腹水、远处转移 3、心、肺、肾、功能良好 4、严重肝硬化者,肝切除量<30%,中度<50%或右半肝切除,

  42. 二步切除术:不适于切除的肝癌、转移或再复发等行肝动脉插管化疗、血流阻断术后缩小肿块,获第二次手术切除机会。二步切除术:不适于切除的肝癌、转移或再复发等行肝动脉插管化疗、血流阻断术后缩小肿块,获第二次手术切除机会。

  43. (二)放疗 60Co+直线加速器 局部或半肝移动条野照射,疗效好 可放疗结合化疗及其他治疗 或131I-抗肝癌单抗作导向(导弹治疗)+放射

  44. (三)化疗 有效药物:ADM(阿霉素)、PDD(顺铂)、FT-207(喃氟啶)全身化疗效果差而副作用大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碘化油、明胶海绵+抗癌药,每4—6周重复一次,2—5次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 ) 经皮穿刺酒精注射疗法(PEI)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