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22 Views
香港的海岸保護. 目錄. 香港的海水污染和生態威脅 全球海洋面對的危機 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 香港的海水污染和生態威脅. ?. 1. 城市污水. 5. 船舶油污. 2. 固體廢物. 6. 禽畜廢物. 3. 填海. 7. 化肥和農藥. 4. 海產養殖. 海洋. 洗潔精、漂白水、洗髮水、護膚用品、染髮劑、藥物 磷酸鹽、氯化物、重金屬、油份、類固醇等物質 家居廢水只以基本 ( 隔篩 ) 至二級 ( 生物 ) 污水處理便經深海排放管排放到大海稀釋和擴散 現今的污水設備對這些化學物都束手無策,只能讓其「直行直過」,無法過瀘. 磷酸鹽
E N D
目錄 • 香港的海水污染和生態威脅 • 全球海洋面對的危機 • 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
1.城市污水 5.船舶油污 2.固體廢物 6.禽畜廢物 3.填海 7.化肥和農藥 4.海產養殖 海洋
洗潔精、漂白水、洗髮水、護膚用品、染髮劑、藥物洗潔精、漂白水、洗髮水、護膚用品、染髮劑、藥物 磷酸鹽、氯化物、重金屬、油份、類固醇等物質 家居廢水只以基本(隔篩)至二級(生物)污水處理便經深海排放管排放到大海稀釋和擴散 現今的污水設備對這些化學物都束手無策,只能讓其「直行直過」,無法過瀘 磷酸鹽 養份,流入水域後會令浮游植物生長過盛,形成死域 氯漂白劑 形成致癌的有機氯 抗生素 改變海中細菌族群的結構及多樣性,破壞生態平衡 類固醇 令魚類不正常地變性 避孕藥中的雌性類固醇素 城市污水。家居
城市污水。工業 • 未經處理的工業用水長年累月地流入排水系統或直接地流入海港,引致海水沉澱物不斷增加,並污染海水。 • 有毒金屬(水銀,鉛、鉻)及有毒的有機化合物(多氯聯苯PCBs,聚芳烴PAHs)是很難溶解於水中 • 會令淤泥積聚於海底裏 • 要經長時間才會被分解或不能由生物化解的 • 這些毒素積聚於海床 • 填海時開動挖泥機,使沉澱物被攪動 • 污染物會重新活躍於海水中,而這些毒素將會侵入食物鏈 • 因此,很多在香港出產的海鮮,如生蠔及蚌,會含有很高毒素
被魚網纏勒致死的海龜 被氣球線緊緊纏繞的鳥喙
固體廢物。廢棄漁網 • 1960年代以前的漁網,大部份都由可作生物降解的物料製造 • 由於紡織科技日益進步,現今的漁網以尼龍和類似物料為材料 • 這些物料在海洋環境經過漫長歲月才能分解 • 覆蓋珊瑚,使牠們窒息 • 纏住魚類和無脊椎動物 • 成為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 • 在2002至2003年,全港共有1,096噸海洋生物被漁網纏繞
固體廢物 • 沖上岸邊及由缺德市民隨手拋棄的垃圾 • 沙灘上的玻璃碎片、針筒等使市民遊玩時受傷,戲水的安全無法受到保障 • 大量的廢棄物覆蓋在珊瑚礁、海藻床上,造成珊瑚、海藻的死亡 • 改變整個海洋生態系,孕育無數、多樣生命的海洋將不再繽紛美麗
填海 • 挖泥時破壞了海洋棲息地 • 使海洋生物活動範圍減少 • 有毒的海洋沉澱物被翻起,並進入食物鏈 • 填海工程將海岸線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 • 而海港的收窄也減弱了潮水的沖刷能力,均造成維港上一度積聚垃圾及臭味 • 根據水質測試證實海水中的大腸桿菌含菌量偏高,氧氣則含量偏低
提高環保意識 妥善棄置垃圾 ■陸恭蕙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當大家乘搭天星小輪,橫渡舉世馳名的維多利亞港,或是坐在舢舨上穿插於充滿漁港風情的香港仔避風塘時,我們會在海面上找到什麼呢?就是形形色色、色彩斑斕的垃圾! 如果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海灘沒有垃圾,相信大家都會認同。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依賴耐用的人工合成物料;在棄置後,那些具浮力且難以分解的廢棄物,在大海和河流漫游千里、漂洋過海,不但影響原本景致迷人的海灣外觀,更會危害無數海洋生物的生命;而海底的情況亦差不多,海床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為被棄置物品而設的垃圾收集站。 為了改變會導致污染的行為,自1986年,國際海岸清潔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地各個主要水域舉行,鼓勵人們清除堆積在全世界各海灘和水道的垃圾及廢物,以及識別垃圾的源頭。從清潔運動所得的資料,會透過美國本土和國際性的統籌機構網絡送到The Ocean Conservancy進行分析和總結,有關資料則用以教育公眾、塑造和發展公共政策的制定。 香港亦參加了是項保育活動。從1999年至2005年,參加者共收集了約113公噸垃圾,覆蓋達192.3公里的海岸線(陸上及海底);而在2005年,1,286名義工在短短一個月內,於27.7公里的海岸線上共收集到超過8公噸的海洋廢物。
於2005年香港首十種數量最多的垃圾中,其中6種是源自岸邊及康樂活動,當中樽蓋和瓶蓋的排名居首位,而在2004年數量最多的杯、碟、叉、刀和匙則下跌至第6位。另外首十種數量最多垃圾的3種包括發泡膠箱碎件、封箱膠條、膠布和帆布,都是源於海洋及水道活動(很可能源自包裝程序),而由吸煙所產生的香煙及煙蒂,連續15年為最常見的垃圾,並由2004年的第5位升至2005年的第2位。蠟燭於2005年被納入為「與本港有關的垃圾」,它已躍居為所有垃圾數量最多之第11位(佔所有垃圾數量2.7%),反映出每年九月或十月中秋節慶祝活動,所產生的剩餘物數量越來越多。 一直以來,於憲報公佈的泳灘所舉行的清潔運動,比在非憲報公佈的沙灘所收集到的海洋垃圾數量較少;然而,今年的情況有些不同。根據自本年9月16日已所得的資料,義工們於12個泳灘舉行的清潔運動共清除了864公斤垃圾,佔總重量15%;另外,有義工在南丫島一處看來十分潔淨的沙灘,發現有超過500公斤的垃圾,埋藏於不足一呎沙之底下,情況值得關注。 我們希望有關當局應確保所有清潔承辦商的員工,能夠有效率地執行清潔職務,並妥善監管建築地盤所引致的污染。另外,有關當局應加強教育本港市民有關棄置於公眾地方(尤其是那些隱藏於沙灘)的危險廢物(例如玻璃碎片和針筒)的風險,並教育公眾在中秋節或其他節日及公眾活動後,應自行清除垃圾。這類教育應強調亂拋垃圾的後果,以及提高香港市民對保護環境及其周圍的地方的個人意識。 事實上,教育工作必須從我們的下一代著手,因為單從法規來改變市民習以為常的陋習,需要以具警惕性的罰則和完善的執法相配合(看來現時所實施的1500元公眾地方潔淨罪行之定額罰款阻嚇性不大),否則人們在一段時間過後便會重施故技;所以,為了培養出具責任感和有公德的良好市民,一定要從小朋友開始灌輸正確的公民教育,而成年人更應以身作則,妥善地棄置垃圾,並極力支持循環再用,減少排廢,保護美麗的大自然。 (本欄隔周二刊出)(文匯論壇) 文匯報2006-10-31
過度捕魚 海產養殖 航海遺禍 輻射物質 核子彈散發的輻射塵 核電廠 全球增溫 海平面上升 珊瑚白化 海流受干擾 塑膠 膠袋、五顏六色的膠樽、被棄置的魚網 被誤食而死亡 纏繞生物 臭氧層洞 海洋採礦 全球海洋面對的危機
過度捕魚 • 人類榨取漁獲的速度,遠遠快於魚兒繁殖的速度 • 聯合國估計,全球17個主要的捕漁區已不勝苛索,其中9個更達枯竭邊緣 • 海洋90%的大魚(如吞拿、劍魚、比目魚等)已被捕撈清光。 • 不良的捕魚方法 • 海底拖網 • 山埃捕漁 • 炸藥捕漁法 • 延繩釣 • 圍網捕漁 • 鬼網捉魚
海底拖網 • 拖網口的兩端分別繫接鋼門,令魚網拖行時保持張開;其質地強韌,網底更增設滾筒和飛機胎,能輕易越過任何粗糙的表面 • 海床原本寧靜和諧,聚居多種深海珊瑚、海綿和魚類,同時是許多小魚蝦的孕育地 • 可是拖網一掃,就將這千萬年的結晶毀於一旦,令大量生物被誤捕枉死
山埃捕漁 • 漁民在水中噴射山埃,令魚兒頭昏腦脹,輕易就擒 • 用山埃每捉每一條活魚,1平方米的珊瑚老家便毀於一旦 • 珊瑚礁的形成過程慢長,要花上數千甚至數千萬年,破壞後便復完無期
炸藥捕漁 • 在水底引爆炸藥,待死魚浮上水面,漁民便可撈起「戰利品」 • 爆炸威力之強烈,往往將海底變成廢墟 • 過去20年來,南亞地區的珊瑚損毀嚴重,炸藥捕漁法便是元兇之一
海產養殖 • 摧毀海岸生態 • 養魚場會選擇水質優良、環境穩定、生態蓬勃的海岸,因此會破壞原本的海岸生態 • 歐洲某些養魚場,阻擋了三文魚的遷移途徑 • 亞洲和拉丁美洲,大片的紅樹林被剷除,讓位給養蝦場 • 魚場的壽命最多僅有2至5年,然後留下滿佈毒物、生態盡毀的海岸
污染海水 • 由於養魚場充斥各種化學品和污染物,水必需經常更換 • 為了魚兒能盡快出售獲利,於是大量餵食抗生素、賀爾蒙、氯化物,流入海面後會毒害海洋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 魚糧致濫捕 • 魚場內的魚逃走後,成為外來魚,擾亂生態平衡
航海遺禍 • 污染大海 • 石油 • 洩漏石油 • 日常排出的壓艙水、艙底廢水都含有大量油份 • 油份令鳥兒、海豹的羽毛或軟毛黏作一團,失去保暖作用而冷死 • 石油中一種名為PAH的物質可致癌,殺死魚卵、魚兒和小鳥,污染環境和食物鏈 • TBT(三丁基錫) • 塗在船底的有毒防腐油漆,可殺死黏附於船底的螺貝和水草,以達到防腐、延長船舶壽命的效果 • 導致貝殼類動物的生殖系統即出現怪病 • 污水和垃圾
壓艙水引入物種 • 水中會吸入大量海洋生物 • 在旅途中,壓艙水的溫度轉變、缺乏食物和光線等因素,會殺死大部份生物 • 倖存者則隨船飄洋過海到達目的地 • 壓艙水連同海洋生物排出,部份「新移民」生物會在當地落地生根,繁衍起來 • 新物種會攝食原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 • 噪音污染 • 軍用聲納、石油勘探,及輪船航行的聲響 • 聽覺、身心壓力、行為改變、溝通
撞倒海洋生物 • 珊瑚礁被毀 • 拋放數噸重的船錨和鎖鏈在海床拖曳和搖擺,瞬間把珊瑚礁重創和砸爛,令其整體結構受損,變得不穩定
臭氧層洞 • 紫外線影響浮游植物的活動機能及辨別方向的能力,降低其生存率 • 分解水分子,釋出活躍的化學物,破壞水中細菌、海星和海膽幼卵的基因蛋白質,並改變海水的化學結構 • 研究發現,越來越強烈的紫外線令藤壺的幼蟲失明,變瞎的幼蟲會停止覓食並無法安頓下來生長 • 能傷害魚類、蝦蟹、兩棲生物及其他動物的後代,如削弱牠們的繁殖率及影響其幼小的成長
海洋採礦 • 從海洋開採的礦物種類極多,包括金屬(金銀銅鈷鎂)、鑽石、碎石、沙粒、天然氣、石油等 • 採礦時會在海床上鑽刮,破壞深海珊瑚等棲息地 • 鑽採時揚起的沙塵,則遮蔽陽光,令浮游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 • 採礦更會將深藏地表中的重金屬帶進食物鏈,毒害生物
簡介 • 為保存本港的海洋生物及其生境地 • 教育市民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及提供康樂 • 透過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的成立及對其之認識 • 達至海洋生物與人類共存的成果 • 直至2005年8月,本港共設立了四個海岸公園及一個海岸保護區 • 包括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及鶴咀海岸保護區
《海岸公園條例》(第476章) • 於一九九五年頒布 • 賦予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所需的法定權力 • 擔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總監 • 聽取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和其轄下各委員會的意見 • 劃定、管理及管轄香港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 一九九六年七月頒布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訂定條文,禁止或管制在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內進行某些活動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 • 規劃及指定新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 管理香港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包括 • 設計及指定海岸公園內的特別區域(例:東平洲海岸公園裡的核心區) • 監察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內的生態、水質及環境 • 評估有關海岸公園裡進行受管制的活動的申請及簽發其許可證 • 建設及保養海岸公園內的設施,包括給公園使用者及遊客的資料板及繫船浮泡 • 於香港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內執行海岸公園條例(第476章)及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第476章A) • 設計及安排教育以推動及提高市民的海洋護理意識
海岸公園管理計劃 • 為配合海岸公園用作保育的目的,必須監察及有效控制於海岸公園內進行的活動 • 使用分區管理計劃令海岸公園達致多功能作用的有效方法
海:海下灣海岸公園 印:印洲塘海岸公園 東:東平洲海岸公園
海岸公園內受管制活動 • 未經許可捕魚、釣魚、捕獵、收集或擁有野生動植物或其部分 • 干擾受保護海洋生物的卵、幼雛及哺育場 • 持有拖網、魚槍、炸藥或可用作捕魚的化學劑或電極裝置 • 滑水、高速滑水或駕駛水上電單車 • 以超逾10海里的速度駕駛船艇 • 破壞沿岸任何海灘、泥灘、懸崖及海床 • 毀壞政府告示、標記等裝置 • 阻塞水道、污染海水或拋棄垃圾 • 未經許可進行商業活動、團體活動、繫泊及碇泊 • 海產養殖
各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 印洲塘 東平洲 沙洲及龍鼓洲 海下灣 鶴咀
海下灣海岸公園 • 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指定,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北端,是一個受遮蔽的海灣 • 海域面積約佔260公頃 • 記錄到紅樹及各樣的海洋生物 • 紅樹群落 • 生長於海下灣主河口的紅樹是該海岸公園最大的群落約佔0.53公頃面積 • 群落記錄得五種真紅樹包括秋茄(別名水筆仔)﹑桐花樹﹑海漆﹑海欖雌(別名白骨壤)及木欖 • 沿海下灣海岸公園的岸邊亦發現有較細小的紅樹群落,當中,更記錄到另一種真紅樹植物欖李
有繁茂的珊瑚群落 • 本港現有記錄的88種石珊瑚,可在這找到64種 • 有多個珊瑚群落,當中常見的石珊瑚品種包括: 多灣角蜂巢珊瑚 柱角孔珊瑚 紫小星珊瑚 波形石葉珊瑚 十字牡丹珊瑚 尖邊扁腦珊瑚
孕育了超過120種珊瑚伴生魚類 • 例子:巴布亞硝水母(Mastigiaspapua)﹑共生曲海綿(Sigmadociasymbiotica)﹑黑珊瑚(Antipathariansp.)﹑雜色角孔海膽(Salmacissphaeroides) 和以下所示等多樣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阿拉伯寶貝 (Cypraeaarabicas) 管蟲 (Protulamagnifica) 細紋愛潔蟹 (Atergatisreticulatu) 方柱翼手參 (Colochirusquadrangularis)
印洲塘海岸公園 • 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指定,其水域總面積約680公頃。此公園由兩個部分組成 • 印洲塘,西面以包括三椏村在內的陸地海岸線為界,東面以往灣洲的海岸線為界 • 毗鄰荔枝窩,其界線由涌灣咀起連接九蘆頭的北端 • 漁業資源一向豐富 • 當中的紅樹林及海草床是仔稚魚及其他海洋生物幼體的孕育場
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 • 位於本港西部的開闊水域 • 於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日指定為海岸公園,海域面積約1,200公頃 • 珠江流水的影響,流出的河水令海水鹽度降低但同時含有豐富的有機營養 • 有助這一帶多樣化的動植物生長,並為海洋魚類及貝類提供重要的孕育場所 • 擁有豐富的魚業資源,並且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生境地
東平洲海岸公園 • 於二OO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指定 • 該海岸公園約佔270公頃海域面積,位於香港東北水域的大鵬灣,環繞平洲而設 • 擁有健康及豐富的沿岸生態系統 • 珊瑚群落的覆蓋率及品種的多樣性是全港最好之一 • 其他海洋生物如海藻、無脊椎動物及魚類都從東平洲海岸公園的水域記錄到。
鶴咀海岸保護區 • 一九九六年七月被指定,位於香港島南東南端。該海岸保護區總海域面積約20公頃。 • 鶴咀海岸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包括各種魚類、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及海洋無脊椎動物 • 為保護區內重要生態,一般水上及沿岸活動都不准進行。
環保評論﹕保育海洋環境的挑戰 人們描述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因其表面約70%的面積被藍色的海洋覆蓋。人類在過往幾千年差不多征服七大洲,卻對五大洋所知不多。直到近年,深海探測潛艇才把神秘的深海世界帶到我們眼前。海洋的奇妙,非筆墨能形容。 海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提供海產如魚和甲殼類食品、海洋也幫助穩定天氣和全球溫度。 海洋帶給人類種種好處,我們卻沒有好好珍惜。超過75%的海產已被過度或完全開發;填海等海岸發展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利用炸藥和山埃捕魚令珊瑚礁消失;海洋污染導致有毒紅潮出現。 雖然世界各地都有進行海洋保育工作,但成效往往不及陸地保育工作高。在香港,陸地的保護區(即郊野公園)佔本港面積差不多四成,但海洋保護區卻只佔整個香港海域不夠2%。為甚麼推行海洋保育工作如此舉步維艱? 關愛生態 水陸有別 第一是「看不見」。被棄置路邊的廢物易被察覺,但海洋垃圾就只有潛水員看得到。眼不見為乾淨,當我們看不見便不會認為這是需要處理的問題或者是威脅。海裏的垃圾「種類繁多」,小至汽水瓶,大如汽車也有,更別說水溶性的化學污染物。 第二是「感覺不到」。空氣污染會引起身體不適,我們可直直接接感受得到。可惜我們不是生活在海洋裏,針刺不到肉不知痛,所以海洋污染顯然不是我們首要處理的污染問題。 第三是「綜合影響」。我們知道漁獲大幅減少和過度捕撈有密切關係,然而污染和海岸發展也會導致魚類的繁殖和育苗場的消失,種種因果關係千絲萬縷,要逐一處理便會增加難度。由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對它們境內的海洋資源的知識不足,當需要制定海洋保育政策時又會遇到不少困難。 雖然海洋環境保育工作困難重重,但海洋是我們彌足珍貴的資產及自然環境,我們必須堅持海洋保育工作,並且向大眾宣揚保育的重要,才能結集各界力量,取得成績。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洋環境保護主任 朱炳盛 成報 25- 06-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