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49 Views
休閒 四 甲 499b0088 黃子娟 電商二乙 4a155018 洪明貞. 期末報告. 俄國美食. 目錄. 前言 布林餅介紹 魚子醬介紹 克瓦斯介紹 伏特加介紹. 一、前言. 俄羅斯飲食文化受到法國和義大利的影響,擷取兩國菜色的優點融合俄羅斯的飲食習慣,形成獨具特色的俄羅斯 菜 。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的氣候較寒冷,民眾需要更多的熱量 ,有些 菜做完後會再淋上少量的 油 。 俄羅斯人做菜很講究調料,以鹹、酸、甜、辣及多油為特點,除了調味之外,還能增加菜的營養 價值 。. 一、前言. 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主食是麵包、肉類及 土豆 。
E N D
休閒四甲 499b0088 黃子娟 電商二乙 4a155018 洪明貞 期末報告 俄國美食
目錄 • 前言 • 布林餅介紹 • 魚子醬介紹 • 克瓦斯介紹 • 伏特加介紹
一、前言 • 俄羅斯飲食文化受到法國和義大利的影響,擷取兩國菜色的優點融合俄羅斯的飲食習慣,形成獨具特色的俄羅斯菜。 •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的氣候較寒冷,民眾需要更多的熱量,有些菜做完後會再淋上少量的油。 • 俄羅斯人做菜很講究調料,以鹹、酸、甜、辣及多油為特點,除了調味之外,還能增加菜的營養價值。
一、前言 • 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主食是麵包、肉類及土豆。 • 用餐特點是肉、奶類量多,蔬菜量少。 • 民眾喜歡生吃大蒜與洋蔥,把魚子醬、酸牛奶、酸黃瓜及植物油等當作配料,加上俄羅斯人最喜愛的烈酒及啤酒,成為俄羅斯美食的獨特風味,是許多喜愛重口味的饕客不可錯過的歐洲美食國家。
二、布林餅介紹 • 布林餅(Blinis)是一種薄餅,據說原是紀念死去親人時所吃的聖餐,演變至今日成為日常美食。 • 通常薄餅上會淋上不同的佐料,或加入肉類等餡料。 草莓口味布林餅
二、布林餅介紹 • 早期的斯拉夫民族認為金黃的圓形布林餅是太陽的象徵,因此他們有在冬天要接近尾聲時做布林餅來吃並舉行一連串活動的傳統,以慶祝太陽到來。而這個傳統節日叫做「謝肉節」,後來被東正教接受並延續至今。 鹹的口味布林餅
三、魚子醬介紹 • 在波斯話中意為魚卵,是用從魚身上的魚卵製成的醬,是「世界三大珍珠」(另兩者為鵝肝、松露)之一。 • 嚴格來說,只有鱘魚卵才可稱為魚子醬,其中以產於伊朗和俄羅斯的裏海的魚子醬質量最佳。
三、魚子醬介紹 • 正確食用魚子醬的方法:將魚子醬放在裝著冰小巧器皿裏,使其保持品質鮮美,同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配上不同的輔料。 • 魚子醬切記不能與氣味濃重的輔料搭配食用,如洋蔥或檸檬都是禁止的。 • 飲料方面,伏特加或香檳都是能更好品味魚子醬的上成之品。
三、魚子醬介紹 • 盛裝魚子醬的器具也頗為講究。貝殼、木頭、牛角和黃金都是理想的選擇。 • 最大的忌諱是使用銀質的餐具,銀有氧化的作用,會破壞魚子醬耐人尋味的海洋滋味和香味。
三、魚子醬介紹 • 魚子醬是俄羅斯最負盛名的美食,也是俄羅斯人新年餐桌必不可少的美味。 •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的呼籲可能讓俄羅斯不忍下箸。該機構在俄羅斯的分支說,消費者對魚子醬的熱愛,已經使得鱘魚數量急劇下降。 • 魚子醬有「黑黃金」之稱,產自白鱘的魚子醬在莫斯科市場售價每公斤超過830美元,在英國倫敦每公斤能賣到5000多美元。因此俄羅斯境內的鱘魚資源遭到掠奪性捕撈,其中盜魚占了很大的比例。
四、克瓦斯介紹 • 克瓦斯(源於古東斯拉夫語:квасъ,kvasŭ,意思為「酵母」或「發酵」) • 一種盛行於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一種低酒精的飲料,口感酸甜,有少量二氧化碳,以麵包發酵而成。
四、克瓦斯介紹 • 克瓦斯是由酵母或乳酸菌發酵而成,含有大量乳酸、醋酸和二氧化碳,有幫助消化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並對心血管系統有利。 • 克瓦斯含有游離胺基酸,糖類和礦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可穩定血壓,調節血脂。
五、伏特加介紹 • 伏特加「Vodka」(伏特加)是斯拉夫語中的變化字,來源是斯拉夫語「woda」或「voda」,意思是「水」。 • 伏特加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是一種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獨具一格的特色。
五、伏特加介紹 • 產於俄國,後來傳入波蘭、芬蘭和丹麥,由於當地天寒地涷,伏特加是酒精度相當高的烈酒,喝了之後,身體會發熱,因此常被人當成禦寒的飲料。
參考資料 • http://www.actwg.com.tw/portal.php?mod=view&aid=248 • http://handsomenano.pixnet.net/blog/post/49430902-%E5%97%8E%E5%91%80%E4%BF%84%E7%BE%85%E6%96%AF%E9%B3%A5%E6%97%A5%E5%AD%90---%2841%29%E4%BF%84%E5%9C%8B%E7%BE%8E%E9%A3%9F%E9%A3%9F%E8%AD%9Cpart5~%E5%B8%83 • http://mypaper.pchome.com.tw/deidra/post/1303662462
參考資料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F%84%E7%BE%85%E6%96%AF%E7%BE%8E%E9%A3%9F&rlz=1C1KMZB_enTW565TW565&espv=2&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FlqWU6mLM4Oj8AWfhIG4Bg&ved=0CCMQsAQ&bi • http://actew62.pixnet.net/blog/post/274453238-%E3%80%90%E4%BF%84%E7%BE%85%E6%96%AF%E7%BE%8E%E9%A3%9F%E3%80%91%E5%85%8B%E7%93%A6%E6%96%AF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B%E7%93%A6%E6%96%AF
參考資料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F%84%E5%9C%8B%E5%9C%8B%E6%97%97&rlz=1C1KMZB_enTW565TW565&es_sm=93&um=1&ie=UTF-8&hl=zh-TW&tbm=isch&source=og&sa=N&tab=wi&ei=a3aWU4S0HsikkwWhwIDQAQ#facrc=_&imgdii=R0l9HY6vul8PpM%3A%3B9tY3_2sY8DNbAM%3BR0l9HY6vul8PpM%3A&imgrc=R0l9HY6vul8PpM%253A%3BAy9YFtAVy7pBlM%3Bhttp%253A%252F%252Fimage.zcool.com.cn%252F2011%252F09%252F94%252F8%252Fb_1315981967604.jpg%3Bhttp%253A%252F%252Fwww.pai-hang-bang.com%252Ftupian%252F%2525E4%2525BF%252584%2525E7%2525BD%252597%2525E6%252596%2525AF%2525E5%25259B%2525BD%2525E6%252597%252597.html%3B600%3B424 • http://storymatrioshka.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html